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015-05-30 02:21:20魏文娟
成才之路 2015年8期
关键词:激发语言文字激情

魏文娟

摘 要: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要让教与学达到一个良性互动、和谐完美的境界,就必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与活力。

关键词:语言文字;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激情;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8-0069-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也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先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其创造力的前提和内在驱动力。为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精心设计、巧设提问

新颖有趣的课堂导语,可以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感染,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

二、创造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选择性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声音、色彩、图像全方位地理解课文,在声、光、电中领悟情、境、意;在读、写、听、说中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轻点鼠标和慢敲键盘中畅游知识的海洋。依照课堂教学改革的总趋势,努力创设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足功夫。活动的表现形式突显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把握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教师对所授的第一堂语文课要精心设计。准备妙趣横生的成语典故、民谚俗语、歇后语、诗歌名句,让学生领悟祖国语言的独特风采。也可以搜集一些人们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事例(如:病句、错别字)让学生在捧腹大笑之余,体会到汉语的无穷魅力。也让学生理解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结合。语文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生兴趣盎然、回味无穷,起到了品尝“开胃大餐”之功效。无形中学生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学好语文,探索语言文字奥妙的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烈的学习,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语文教学应在课堂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理想教育的素材,鼓励和教育学生明确学好语文的目的,树立远大理想。例如,在古诗文教学中,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身居茅屋、有心怀天下的博大情怀。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追怀古仁人夙愿,“先忧而后乐”的阔大怀襟。现代文教学中,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为民族献身的精神,以及“弃医从文”的爱国情怀。通过许多素材激活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才会对学习产生持久不衰的兴趣和原动力。

自信心像一个人的耐心、恒心、爱心一样,并不是与生俱来,它同样需要唤醒与点燃,培养与锻炼,实践与坚持。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关爱、激励每一位学生。不断地唤醒、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语文教师在课堂评价、作业点评、考试评定等方面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不仅课堂中要有亲切的语言、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而且教师在学生稍有成功时要多赞美。一手好字、一篇优秀习作、一口漂亮的普通话。甚至一个奇妙的构思、一句出色的语言,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差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学好语文表示充分信任,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迈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采用充满激情的语言

语文教学充满激情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完全投入其中的忘我境界,除了教师具备知识层次、知识范围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知识渴求和充满激情的语言魅力会对学生产生很强的感染力,会与学生产生亲和的共鸣。任何一节课教师都应把它视作一个将要出世的生命,赋予它以无限的生机、活力。对每一篇文章都应充满热情地去关注、去欣赏。一定程度的自我陶醉,甚至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都是必要的。它可以极大地激活课堂气氛,使教学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求知欲,同时语言的艺术感染力来自于教师的自身素养,来自于教师的心灵深处。形象、生动、明快的语言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这个境界又是无止境的。这就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地获取新知识,不断地更新观念,才能让学生耳目一新,学生才会被触动,激发出探求新知识的欲望,逐步提高质疑的兴趣。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激发学习兴趣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引导发明创造。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要以新课改和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持久性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快乐中探究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最终成为合格的高素质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明海.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蒋仲仁.叶圣陶教育论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激发语言文字激情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我们的激情瞬间
新民周刊(2018年29期)2018-08-09 01:57:34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车迷(2018年5期)2018-06-07 09:15:22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浅谈激发职教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