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婧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献身教育事业,坚持对孩子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头脑,而且用心灵去认识他们,成就了这本书中生动的事例、鲜明的观点、朴素的语言、炽烈的情感。
【关键词】教育 备课 学生 赞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83-01
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位知心朋友交谈。读书的空间,不要求华丽、高雅,只要惬意、祥和就可以。是书这无声的挚友使我明白,读书使我获得更多的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而今,闲来无事,便爱读书。不为黄金屋,不为颜如玉,不为千钟粟,更不为那一纸荣誉,只是为了读。读书已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悠闲的暑假里,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让我收获了教育的快乐和幸福。苏霍姆林斯基从18岁就开始担任乡村教师,把一生中最宝贵的35年时间奉献给了家乡的中小学教育事业。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正是因为他献身教育事业,才能对孩子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头脑,而且用心灵去认识他们,才成就了这本书中生动的事例、鲜明的观点、朴素的语言、炽烈的情感。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很大,也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带给我极大的启发。
一、用一生的时间来思考,来备课。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教学中,要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过程,有一个清晰的数学,教师必须有一个既有条理又清晰而完整的数学。每次备课我都是琢磨了又琢磨,生怕其中的哪一点讲忘了,讲丢了,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致于没有空闲的时间静下来,细细回味学生是怎么学习的。把备课看做一个独立的环节,备好课就觉得事情就好了。看了这个故事后,我对自己的做法感到惭愧!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大师告诉我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发展学生,也要发展教师自身;照亮学生,也要照亮自己。这样才能在自己这个工作岗位上,虽然过的平凡,但也充实,不至于“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让赞美和宽容洒遍教育的天空
赞美是一种心情,是一种品德,是一种境界;被赞美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学习效果最好。
我们班一个孩子叫刘长扬,刚开始学习自主性很差,一点兴趣也没有。一篇课文十个生字他会认的寥寥无几,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没有一点经验,我天天为他而发愁。有一次语文课上,长扬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并且回答的很准确,我在全班孩子面前说:“长扬,你越来越棒了,在刘老师心里,你是最聪明的!今天你回答问题这么好,那我相信这课的生字你会记得很好!”听了我的话,全班同学为他响起了掌声,长扬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第二天,我刚进教室,长扬跑到我跟前,对我说:“刘老师,这课的生字我都记住了,并且我都预习完下一课了。”长扬那胜利的喜悦让我体会到他对学习的乐趣。以后的每节课,每当看到他写字很认真时,我都会抚摸着他的头,告诉他:“孩子,你真棒!”。长扬的成绩越来越好,现在每一课的生字都会写会认,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假期里他已经背到第四单元,生字全预习完了。所以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甚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习以思为起点,也是后进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他教了5年的学生叫费佳。费佳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费佳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他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他的思想刚刚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苏霍姆林斯基给这些孩子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习题集里约有200道应用题,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它们的绝大多数并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解答这种习题首先要求动脑筋思考。起初,费佳只是简单地读读这些习题,就像读关于鸟兽、昆虫、植物的有趣的故事一样。过了不久,费佳就明白了:这些故事就是习题。这孩子对其中一道最简单的习题思考起来,并且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帮助下解答出来了。这让费佳感到解题原来是这么普通的事,久而久之,费佳就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解题。
有时候我在想我对学生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我做到了别人都无法给予的关怀和帮助,看了这块内容后,我才明白任何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思考能力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只不过,后进生的思考能力是隐藏着的,需要教师去发觉。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我想这就是教学的艺术,我虽有对教学的热忱,但缺少了艺术。
四、教学以掌握基础知识为基础,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关于教师传授知识有这么一段话:小学教师们!你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的地基。这个地基要这样牢固,使得接你们的班级的教师不必再为地基而操心。
看了这段话,回想自己现任教的班级,我感到很欣慰,我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一般来说都是比较扎实的。我也反复的跟他们说:学习就像盖房子一样,地基打的越扎实,才可以一层一层的往上盖,只有我们现在把知识打扎实了,往后的学习才会像盖房子一样越盖越高,越来越好!再把学生分分类,好的学生和一般的学生,除了某些确实是智力上的因素,好学生一般都是会思考的小朋友,而其他的相对来说思考的成分也越来越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今天,我总算是明白了:会思考的基本是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的小朋友,基础知识掌握的好的小朋友一般都能独立的思考,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就必须让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但非常遗憾的是我没有做到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把“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看了这句话后,我有一种感觉,我所打下的地基,时不时的出现了裂缝,所以我的学生还是在思考的边沿打转。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情,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法宝。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更多的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
我热爱读书,就是因为读书让我不断成长着、进步着、快乐着、收获着。在书中,我能领悟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意境;在书中,我得到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读书的时候,我可以把烦恼抛掉;读书的时候,我拥有了一片宁静的心境。惟有书,惟有好书,才是一方净土,是一方释放灵魂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