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
有时候一个人讲的话不是重点,他的行为才反映出心里真正在想什么。
2014年,MIGO率先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大数据合作伙伴合约,并于2015年在天猫平台推出钻展定向软件——标签智库,同时积极布局东南亚市场,目标是成为亚太地区数据化营销顾问的第一品牌。目前MIGO拥有超过100位来自各个不同领域的精英伙伴,累积服务客户数已经超过400家。作为大中华区提供专业数字营销及顾客关系管理服务的领导者,MIGO期待透过亚洲市场的营销思维建立专属于华人的数据化决策营销模型。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从大数据的角度重新理解品牌、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联性,协助企业将数据转化为商机,引导新世代的营销观点与策略思维,近日,MIGO首席运营官徐伟伦向《东方企业家》分享了专注于大数据行业的经验。
《东方企业家》:在你看来大数据行业的市场如何划分?MIGO的大数据减法,在什么程度上面改变了这个产业呢?
徐伟伦我觉得这个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它是一个引起了很多人好奇的行业。在这个市场里,有人在做数据的挖掘、搜集、采集这个行业;有一些人专门在智能方面做分析;也有在微信、微博上尝试怎么样去做更多的所谓流行词;另外一种人就是不断的做分析、采集、学习。这四个方向在大数据上的应用,基本上我都看到很多人在做。
MIGO会截取四个领域的应用上面的一些特征,把它串在一起。MIGO的特点就是擅长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就像是整理办公桌上尘封已久且不断积累的杂乱文件,不仅分类收纳,标注名称,还将高含金量的战略信息提炼而出,从而创造出高效价值。
MIGO的智能跟别人不一样,我们完全是从消费者的观点来思考营销人员应该怎么样对待消费者,尤其是数据积累越多,数据积累越快的情况下,越能从中提炼出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和策略,从这里面以简驭繁。
《东方企业家》:大数据听上去感觉是很有逻辑性、很冰冷的一些数据,你怎么看大数据?
徐伟伦:我更多的是在用数据看人性。透过数据的观点,我们在看消费者的行为。传统的方式是怎么样去了解消费者的心态?它会通过所谓的小组座谈方式去采集,但是这种方法本身就有先天的两个最大的差异性:第一,你找来的人是什么特质;第二,引导者所问的问题、方向跟逻辑都会影响结果。我们讲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你在微博上批评一个人,但是人家看不到你,你就是真的在批评他吗?又或者你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发觉很多人都喜欢这个明星,这时候你可能就不讲话了,哪个是真正的你,我们就从你真正的行为去看:你有没有买过他的碟,你有没有买过与他相关的东西,就知道你到底喜不喜欢他。因为人讲的话已经不是重点了,是根据他实际的行为去反映出心里真正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