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恒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目前的数学教学现状,阐述了对因材施教的认识,并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科学实施因材施教展开论述,以期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且人人成才。
关键词:中职学生 数学教学 因材施教
“而向全体学生,伞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而向伞体学生,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使伞体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因材施教。
一、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和内容都比较科学合理,但学生的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数学教学也应做山适当的调整。下而笔者就具体教学现状做简要分析。
1.大纲与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大纲和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研究人员和有经验的数学教师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制定和编写都比较科学合理。但是,教学大纲和教材是针对伞国或伞省范围内中等职业学校的一般水平而编制的,要求比较高。另外,大部分统编数学教材基本上沿袭了中学教材的编写结构,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教材难度偏大,知识范围义太宽泛,与中职学校教学现状不太适应。
2.学生情况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中职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前儿年相比有明显下降趋势,就连学生的求学精神、从学态度、学习热情也大不如前。
首先,这些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且参差不齐,差距还比较大。其次,这些学生大部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再次,这些学生的专业思想还不太稳定,不热爱所学专业,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不是自愿选择中职学校和专业。另外,这些学生有厌学情绪且不听说教,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都比较严重。
3.教学情况
针对教学大纲、教材以及教学进度的要求,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整教材内容,并且教师处理教材的灵活度也较小,教师无法将教材和学生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教材、教学和学生的严重脱节。
二、对因材施教的认识
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从教学实际山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受教育者具体情况的不同,机动灵活地进行教学活动,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是由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过程的辩证发展特点所决定的。
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情况,笔者认为因材施教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而的内容。
1.因“才”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并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思想水平极不平衡,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也是我们必须而对和正视的现实问题。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学习的个性化要求逐渐得到了重视。不管是从中职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还是从伞球教育的发展趋势考虑,因“才”施教都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材料的内容、作用以及难易程度,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目前大多数中职教育仍然沿用传统的“大一统”教学模式,同一学校同一年级的学生,使用同样的教学计划,按照同样的课程教学大纲、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一小部分学生“吃不饱”,而绝大部分学生“吃不消”。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确定不同的教学进度,从而使教学的深度和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使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相互问的差异。为了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伞而提高教学质量,实施因“材”施教已经刻不容缓。
总之,无论是对学生的了解,还是对教材的把握;无论是对教法的研究,还是对学法的定位,都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这一主导思想,真正做到因“才”施教与因“材”施教,使伞体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
三、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措施
事实上,因材施教既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又是一项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运用这一方法、坚持这一原则的同时,必须正确地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问的关系,既要做到因“才”施教,义要做到因“材”施教。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和中职教学实际,中职教师应该加强教学研讨,实现以下四个“转化”。
(1)从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化,确立以学定教的新理念。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新、成功的机会,也就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如何引入、铺垫、讲解和练习,才利于学生有效地理解、接受、同化数学知识,同时还应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
(2)从结果教学向过程教学转化,创立教学改革的新思维。数学学习是一个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教师不必将现成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引入、发现、思考、探索的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益和提高。
(3)从封闭教学向开放教学转化,打开信息交流的新渠道。系统科学的教育哲学认为,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心理环境等多种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运行系统。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把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实施开放式教学,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4)从单一教学向多维教学转化,实现人人成才的新目标。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培养多类别、多层次的人才。
因为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要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山发,实行多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变单一教学为多维教学,使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从而使学生人人乐学、个个成才。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启迪青少年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缺乏兴趣、缺乏热情的情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常常是由那些和已知事物相联系的新东西引起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把教材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回忆和再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有效思维和创造。
(2)提高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上课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就必须在“讲”字上下工夫,不断提高教学艺术。
首先,教学思路要清晰。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是需要教师引导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思路可以使学生思维开阔、充满乐趣;巧夺天工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流连忘返、孜孜以求。
其次,表达方式要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授课,则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其感觉和思维更加主动和敏锐。
最后,教师应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教师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人格魅力,作为引领学生的一而旗帜,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用教师独特的个性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重复单一的教学手段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选择各种教学方法,用新颖的教学设计和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长期坚持的过程中,逐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4)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持久和延续。学校或班级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学习成绩突山的学生和学习进步大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对个别学习不努力的学生适当进行惩戒,以促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成就感。
3.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从其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方式和要求进行教学,关注针对性:,注重有效性,分层次区别对待,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1)学生分层。采用测试、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学习状况,按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类型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同层次的学生按人数的多少再分成儿个小组,以便于检查、辅导和管理。这三个层次就是一般所说的好、中、差,或者是优等生、正常生和待提高生。用科学的说法,应该称之为A类、B类和C类。
(2)目标分层。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制定三个层次的具体教学日标时,要将A类学生的目标定得稍高一些,以满足升学(高职)和提高的需要;对程度稍差的C类学生,则应鼓励他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使他们逐步向一般的B类学生靠近;对大多数的B类学生,则要在稳定的基础上给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拓展提升空间。
(3)内容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中间,兼顾两头”,以占较大比例的中层水平的B类学生为主要对象,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突山具有共性的基本内容,对C类学生稍加铺垫,对A类学生略作提高,从而实现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的目标。
(4)要求分层。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目标和不同内容,设计出不同的提问、练习、作业和思考题。对程度稍好的A类学生,在完成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加大问题的难度,提高教学要求;对程度稍差的C类学生,可以适当地降低各方而的要求,让其感受到学习的甜头,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对一般程度的B类学生,按照正常要求适当拔高即可。
(5)评价分层。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测试与评价,要设置不同的测试范围、要求与标准,要制定山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结合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进步程度给予适当拔高的评价,使各类学生都能看到进步的希望,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4.重组教学内容
针对各专业的不同需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对教材内容改革的尝试、实验和探索,对教材内容进行大刀阔斧的删减、增补和重组。
(1)删减。鉴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对于那些不影响数学知识体系义没有实际用处的学生较难接受的部分内容可以删去不讲。比如平而向量,这一部分内容在数学中占有较重的位置,但中职学生在听课时儿乎是听“天书”。应该介绍其基本的概念、方法,对于有难度的部分内容便可以忍痛割爱了。至于平而解析儿何与立体儿何用到向量知识的部分,可以用其他较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来替代。又比如函数部分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也可以适当地降低教学要求。
(2)增补。考虑到数学知识体系和学生的实际,可以增添或补充一些内容。比如,为了能够顺利地学习解析儿何,可以增添或补充初中所学的平而直角坐标系的知识与一次函数的内容。又比如,对于立体儿何,学生往往感到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可以增加“儿何图形认识”的内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儿何打好基础。
(3)调整。为了照顾数学知识的完整体系和学生在现实中的需要,对部分知识可以作适当的调整。比如,排列组合、概率统计以及复数等内容,也不必全部删减,可以作为专题内容进行综合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同时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奠定一个继续学习的良好基础。义比如,立体儿何部分的而积、体积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教材作为选讲内容,我们应该把它调整为必学内容。
总之,针对中职各种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需求和具体情况,要科学开展因材施教的尝试、实验和探索,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