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融媒体时代驻地方记者站功能的再塑造

2015-05-30 19:46郭长江
中国广播 2015年9期
关键词:融媒体

郭长江

【摘 要】在信息来源渠道多元化及受互联网媒体不断冲击的今天,中央、省、市等驻地方记者站的一些原有功能在退化和萎缩,不仅影响了驻地方记者站的生存、发展和未来建设,同时也对塑造地方形象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在现代传播条件下对驻地方记者站的功能进行再塑造变得越来越迫切。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各级驻地方记者站如何明确功能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完成所服务媒体的各项新闻宣传报道任务进行了理论探讨。

【关键词】融媒体 驻地方记者站 现代传播条件 功能再塑造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在信息来源渠道多元化的今天,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严峻挑战,特别是新出现的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数字化网络媒体,不仅拓展了新闻传播渠道,而且还正在扮演着舆论传播的“抢眼角色”。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中央、省、市等驻地方记者站正在经历着新一轮发展、变革的选择。传统新闻媒体一些原有功能的退化和萎缩,同样严重影响着驻地方记者站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发展规划。

一般说来,驻地方记者站不但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还有正式的人员编制及与之相配套、相适应的服务及后勤保障系统。随着传统新闻媒体在现代传播条件下的变化,驻地方记者站功能的再塑造变得非常迫切和重要。这是因为每一个驻地方记者站都是中央、省、市等传统媒体派驻地方的一支固定的、重要的新闻宣传报道力量,是传统媒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每一个驻地方记者站都承担着围绕所驻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新闻事件、突发事件等新闻宣传报道任务,并承担着通过新闻宣传报道树立地方的舆论形象与对内、对外影响力的工作;融媒体时代下,驻地方记者站必须要在因地制宜、发挥好“滩头阵地”作用的前提下,时刻为获取“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落点”的新闻资讯把握好所驻地方的新闻资源、地域资源和人脉资源优势;驻地方记者站必须要按照传统媒体的总体目标任务、规划要求,保持与所在地方党委、政府各种沟通渠道的畅通。正是由于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决定了每一个驻地方记者站必须要有新的、明确的功能定位,才能确保该新闻媒体在地方上的舆论影响力和正面引导力。

然而,随着现代传播条件的改变,传统媒体一度对所驻地方记者站的功能定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具体表现在:传统媒体的地方新闻稿源,由原来对驻地方记者站的高度依赖,向依靠互联网等多元化供稿渠道转移,其结果直接导致驻地方记者站发稿数量大幅锐减。相反,大量为社交媒体新闻“求证”的报道上升为驻地方记者站的常态化工作,驻地方记者站自身策划、推出的独具个性化的舆论监督类报道已风光不再,驻地方记者站在新闻宣传报道中应有的功能受到冲击、束缚和制约。

另外,近年来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宣传报道思路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改变。曾经“形象高大”的地方新闻报道越来越少,新闻宣传的重点和内容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碎片化”“零件化”趋势,即便是重点新闻宣传报道的选题,也由单一的、有深度的地区性新闻报道,向多地方、多渠道的新闻汇集转变,各类驻地方记者站的地域性、个性化报道越来越少,“拼盘”式的新闻宣传报道对地方形象塑造难以形成合力和导向力。

面临如此窘迫的现实,笔者结合多年来驻地记者站业务实践以及现代传播形势变化的实际,就驻地方记者站的功能定位和再塑造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和建议。

一、各新闻媒体首先要对驻地方记者站设置明确的战略构想、顶层设计及新功能定位,这是驻地方记者站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有利于记者站对地方形象塑造形成完整的规划设计

中央、省、市等驻地方记者站均是各新闻媒体派驻各个地方的分支机构,立足地方的新闻宣传报道是其首要的主体任务,也是其无法撼动的“第一功能”,必须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和强化。明确的战略构想、顶层设计及功能定位将直接影响到到驻地方记者站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不仅如此,它还对驻地方记者站的人才培养、计划目标、业务培训等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新闻媒体自身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因此,各新闻媒体在制定本媒体战略发展规划、年度新闻宣传报道计划等大型新闻宣传整体策划中,应该通盘考虑记者站的个性化特点,使之能够融入新闻媒体整体报道常态之中,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发稿,形成新闻合力,最终形成新闻媒体在地方上的舆论影响力。

以《做客中央台》为例,该节目是中央电台2002年创办的,仅在党代会和全国“两会”期间推出的特别节目,节目的访谈对象主要为省部级官员。十多年来,习近平、李源潮、孟建柱、王乐泉等两百多位时任地方、部委主要负责同志走进演播室,通过节目纵论国是、热议民生,使其成为国家电台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名牌谈话节目。它既是全国听众感受嘉宾独特个人魅力的窗口,也是众多省市、部委集中展示工作经验、工作成果和改革探索的平台。凡是走进《做客中央台》节目直播间的领导无一例外地都对广播媒体的影响力和社会舆论反响程度形成新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对参与协调节目的驻地方记者站的职能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历年收听调查数据表明,《做客中央台》节目不仅屡次创下时段收听高峰记录,同时也是塑造地方形象的新的“制高点”,是中央电台本部与全国40个驻地方记者站合作最为密切、影响力最大、舆论效果最为明显的成功范例。因而,中央电台驻各地记者站每逢中央和国家的重大会议、活动节点都会自然而然地把为《做客中央台》节目服务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纳入各自的计划目标,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扩大记者站在地方上的舆论话语权,并以此塑造积极的地方舆论形象。

二、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将是今后一个时期驻地方记者站的报道重点,它将凸显驻地方记者站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事实证明,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将是今后乃至较长时期内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等数字化网络媒体正面交锋的“主战场”。突发性新闻事件的突发性、不确定性,不仅受众关注度高、影响大,同时也给处在突发性新闻事件最前沿的驻地方记者站提供了一个快速反应、及时整合其他新闻资源的空间,也有利于各级驻地方记者站抢占独家话语权、迅速构建突发性新闻事件的前沿发布平台。

小、快、灵,不但是驻地方记者站的组织机构特点,也是突发性新闻事件对其快速反应的一个必然要求。对它“第一时间”“第一落点”“第一现场”的要求,也是检验驻地方记者站能否快速进入临战状态的一个标准。当今世界,谁掌握了新闻“第一时间”“第一落点”“第一现场”的新闻资源,也就意味着谁就掌握了“第一手新闻资源”,其在媒体间的话语权、舆论影响力也将随之产生。

2012年4月30日早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王团镇宁固路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18人当场死亡,8人受伤。中央电台驻宁夏记者站在第一时间掌握新闻信息之后,急令一个刚刚在附近完成采访任务准备返回首府银川的记者,立即带齐装备赶到现场进行报道,记者很快就将事故的现场情况,受伤人员的抢救、救援情况,事故的初步调查结果等新闻事实在第一时间先于自治区内外的其他媒体呈现给听众,受众反响很大。类似的还有2014年1月5日上午,发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北大寺的意外踩踏事故造成重大伤亡等突发新闻事件。这些突发新闻事件不仅彰显出驻地方记者站的机动性、特殊性和重要性,也对各地区处置突发新闻事件的能力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

事实上,无论哪一家媒体,在接触到突发新闻事件的过程中,驻地方记者站无疑都是其最好的先头部队和快速反应力量。这是因为,在每桩突发新闻事件的背后,都必须要找到“核心现场”“核心当事人”等重要新闻要素。因此,一个负责任的、有着强烈新闻理想和目标的传统媒体,要想拿出有分量的、能引领舆论的独家报道,必须注重对驻地方记者站的日常性演练和应急发稿采访装备的配备,因为这是驻地方记者站展示媒体话语权的一个难得的绝好机会。

三、舆论监督报道是驻地方记者站的功能强项,是提高记者站持久影响力的利器

即便是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不仅对促进地方政府科学、合理、合法的正确决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能够有效促进驻地方记者站整合有效的地区新闻资源,把握新闻宣传报道主动权,扩大舆论影响力。驻地方记者站具有掌握地方新闻信息快,把握有效信息数量大,掌握的新闻动态相对全面等特点。因此,在执行舆论监督报道过程中,也同样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不可替代的优势,无论是预警的舆论监督报道,还是常态的舆论监督报道,都应当是驻地方记者站经常留心和关注的报道重点。

在今年两会上,新到任的国家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提到了腾格里沙漠污染抬头的现象,涉及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的其中一个主角——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卫市的环保工作再次引起舆论界的高度关注。中央电台驻宁夏记者站记者迅速反应,在信息发布的当天就驱车到中卫市采访涉及污染的企业情况,了解到该市正在制定计划用3年时间对环保问题进行系统整治的方案。与此同时,记者还掌握了该市将马上召开一个全市规模的环保工作会议,彻底切断腾格里沙漠的污染源。经过连续几天的采访,记者先于其他媒体将涉及污染相关企业向全市人民道歉、中卫市市委书记严厉批评环保监管部门工作不力等新闻信息第一时间在中央电台《新闻纵横》节目进行了报道。由于这个舆论监督报道及时、准确、鲜活,既迅速回答了舆论界关注的问题,又对中卫市涉及污染腾格里沙漠的企业起到了“敲山震虎”的舆论监督作用。

事实证明,现代传播条件下,依靠驻地方记者站做好舆论监督报道仍然是新闻媒体发掘独家新闻资源,提高自身新闻传播力的重要路径和手段。

四、时刻关注网络媒体动向,及时抓住“第二落点”,求证新闻事件真相,已经成为驻地方记者站的新功能,塑造地方形象的新亮点

近年来,对网络媒体虚假新闻信息的“核实”报道,已经逐渐成为驻地方记者站的一项常态化报道。一方面它说明了新兴媒体、自媒体对地方新闻无所不在、时刻存在、无孔不入的渗透和影响;另一方面,也迫使驻地方记者随时准备出发,深入一现场,抓住“第二落点”及时发声,发挥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

2013年元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公安局的一辆警车在执法过程中车牌掉了,经一些网络媒体曝光和炒作后,在网民中产生了不良影响。中央电台驻宁夏记者站记者迅速到达现场,不仅对该新闻事件做出了客观详尽的报道,还将当地艰苦落后的交通状况以及自己采访遇到的类似经历在报道中有所体现,该报道不但对平息这起“负面新闻”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让全国受众尤其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受众对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落后状况有了基本的了解。

如今,网络媒体信息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大,所产生的舆论发酵效果也是传统新闻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加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介入,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社会舆论话语权的不确定性,虚假新闻也趁虚而入,掺杂其中,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而驻地方记者站快速反应,及时抓住“第二落点”,求证新闻事件真相,恰恰是一个新的优势,表面看,这种优势带有一定的被动因素,但随着新闻事实的不断清晰,它所发挥的舆论引导作用却是任何一家互联网媒体都难以比拟的。因此,驻地方记者站对网络媒体动态的关注也直接决定了话语权的掌控和媒体形象的塑造。

五、驻地方记者站要积极对接大型报道选题,主动出击,彰显自身存在价值

传统的新闻宣传报道思路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传播的要求,受众口味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也迫使新闻宣传方式必须深刻变革。随着新闻界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走、转、改”活动的开展,新闻改革已经从浓重的宣传模式,朝着接地气、亲和力强、平民视角等方向迈进。这也要求驻地方记者站更要注重改革报道形式,精选报道内容,创新工作思路,探索一些受听众喜爱的报道方法,满足现代传播条件下的新闻报道需求。目前,一些小角度、小切口、现场感强的报道方式正在成为新闻宣传报道的“主角”,这些细小的改变,要求驻地方记者站必须以满足受众需要为最终目的,构建新闻个性化平台,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努力在“自选动作”中寻找新的突破口。

“问真相”是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栏目里的子栏目,由于具有较强的舆论监督效果广受各界好评。中央电台驻宁夏记者站在多次分析研究栏目形态的基础上,2014年12月推出了《贺兰石急缺·“疯狂的石头”曝出垄断乱象》这篇深度分析报道,深度剖析了贺兰石资源稀缺的现状,揭露了贺兰石被地方主管资源部门垄断经营后产生的乱象和真相。表面看,这是一个带有明显地域性的新闻选题,但由于选题角度新颖,采访内容典型、翔实,该报道对于探讨国有稀有矿产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稿件播出后在当地和业界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也让受众进一步了解了宁夏当地的特色文化产品。

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整合、挖掘地方的新闻资源潜力,努力将驻地方记者站打造成一个多媒体平台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互联网等数字化网络平台的出现,迫使驻地方记者站着手建立自己官网的分支机构,这既是现代传播形势的需要,也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融合的大势所趋。近年来的新闻实践表明,驻地方记者站的网络平台不仅改善了新闻媒体发稿受限的状况,也打开了一扇“网络宣传”的窗口。这些依托新闻媒体主网的分网已成功地将地方新闻、驻地媒体自采新闻相互融合,并通过网络集纳、分类传播的形式,成为驻地方记者站新兴的多媒体平台。

2006年初,中央电台驻宁夏记者站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支持下建立起了中国广播网(现为央广网)宁夏分网。宁夏分网从建立至今,每天都更新新闻稿件,还获得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网络年度新闻一等奖等多项年度新闻奖项。宁夏分网自主开辟的系列报道《银川铁警紧急驰援》、手机自拍报道《目的地——泰国清迈》、网络幽默摄影大赛等地域性很强的专栏都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力。除此以外,宁夏分网还开设了立足宁夏、着眼全国、针砭时弊的新闻系列评论专栏《老马说事》,截至目前已刊发自采的评论稿件500篇,成为国内网络平台中时间跨度最长、涉及内容最丰富、刊登篇数最多、在地方上产生较大影响力的网络新闻系列评论专栏。在这数百篇的新闻评论里不仅诞生了中国新闻奖网络评论一等奖,还诞生了一些省部级新闻评论奖项,深受宁夏网友喜爱。有统计资料表明,央广网宁夏分网的点击人群涵盖(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的全国各省市区。

驻地方记者站建立的网络平台,加速了记者站传统资源与互联网资源的紧密融合,同时也锻炼了一支集多种报道形式于一身的新闻宣传报道队伍,为构建网络话语权,传播新闻正能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新媒体的冲击,要求驻地方记者站必须要在所属新闻媒体的统一部署下,强化对自身功能定位的认识,适应新闻传播规律的变革和要求。因此,驻地方记者站要在秉承传统媒体新闻宣传优势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思维方式,立足地方新闻资源,扬长避短,挖掘自身潜力,尽快适应现代传播形势发展要求,圆满完成新闻媒体所担负的各项新闻宣传报道使命,不断彰显出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本文为宁夏回族自治区2014年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媒体传播与宁夏地区形象塑造研究”(项目批准号:14NXBXW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宁夏记者站)

(本文编辑:刘园丁)

猜你喜欢
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县级台公众号的运作发展
融媒时代广播评论发展问题研究
重塑媒体融合时代广播传播新优势
融媒体时代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如何促进纸媒破局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