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改革,我国少数民族逐渐成为了重点保护对象。其中,闽东畲族是我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众多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少的民族之一,其极具当地特色的畲语在多年发展中已出现濒危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不仅与畲族人口有关,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有关,对此,为了让闽东畲族畲语得到更好的传承,应从畲族儿童开始抓起,使畲语通过儿童教育得到有效的传承。
关键词:闽东畲族 儿童畲语 传承研究
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一直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种族文化都因没有得到社会重视而逐渐走向毁灭。在闽东畲族中,由于畲族缺乏本族专属文字,因此使得畲族在经过近千年的发展中主要的传统文化只有通过畲语的方式传承,在经过畲汉的长期通婚、混居后,畲族的畲语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此,为了让闽东畲族的畲语文化能够实现长期发展,闽东畲族应从儿童教育开始进行传承,将畲语文化通过畲族儿童逐步的形成持续发展[1]。
一.闽东畲族儿童畲语传承研究
闽东畲族的发展在我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而畲族的最大的特色文化是畲族的传统语言,但是,由于在畲族的传统中有内婚的习俗,这项习俗经过畲族多代的相传,使畲族在现代五十六个民族中成为了人口数量最少的一个民族,这使得畲族的语言文化成为了传承的重点,为了使闽东畲族的畲语得到有效传承,可以从畲族儿童的教育开始抓起,对此,畲语在畲族儿童中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开展畲语课程教学
畲语作为闽东畲族整个民族的重要文化,其在闽东地区的小学教学上,应积极的开展畲语教学课程,将畲语教学列入各大小学课程当中,做到从儿童开展教育,使闽东畲族的畲语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在小学畲语课程安排上,教师要合理的安排畲语课程,使畲语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播。在畲语课程开展前,教师可利用网络技术在网络中搜集众多与畲族有关的传统文化与历史人文故事,将与畲族民族有关的典故、千年历史、发展过程等资料进行整合,形成一套有依据的课程资料。在畲语课程开课后,教师不能立即就进入学习状态,因为在儿童这个年龄,儿童的文化水平有限,且学习能力也有限,虽然畲语是畲族民族的母语,但许多儿童由于教育关系大部分以普通话为主要语言,因此许多儿童都未曾正式的接触过畲语的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在正式进入畲语教学前,教师可将网络所搜集的相关资料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畲族民族的文化以及历史发展,并让儿童意识到畲语对畲族的重要性,让儿童明白畲语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从而让儿童在资料中了解到畲语是畲族民族的母语[2]。
当教师正式进入畲语教学后,教师不可过于心急立即进入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水平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教师可先从畲语的发音开始教学,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因口语难度大而出现消极现象。在畲语的口语练习过程中,教师可将生活中常见的杯子、牙刷、天空、月亮、大树、小草等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用文字的形式写在黑板中,由于畲族的畲语文化是一项语言传统文化,因此无法用畲族文字表达出来,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用现代汉字来表示畲语的语言内容,并让学生能够通过畲语认识到畲语的含义以及表示,将畲语通过与现代文字的相结合使畲语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轻松的消化畲语的各个运用方式,且通过生活形式的文字内容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时能够通过常见的物品联想其畲语,使畲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从而在儿童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畲语得到有效的传承[3]。
2.畲语对话式教学
畲语与其它众多语言如英语、俄罗斯语、汉语、韩语等形式语言的教学方式大同小异,其最大的区别在于畲语是一项语言型的文化,不具备文字形式,但是,在我国现代小学教育的课程教材中大多教材都是汉语的形式,因此在畲语的文字运用上,完全可以用相同含义的汉字形式来进行替代。在畲语教学课堂中,由于畲语是一门语言,其普通的教学方式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单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采用对话式教学来改变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教师可让班级的各个学生组成小组,并让每个小组用畲语语言来与小组的各个成员进行交流谈话,谈话内容可以说最近发生的有趣事件等,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提高畲语的交流能力与对话能力,而并不只是会说畲语的部分片段或单个物品的语言,使小组成员在交流过程中遇到不会的畲语词汇时能够通过小组其他成员的提示进行弥补,做到取长补短,使学生通过相互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畲语表达能力,对话式的畲语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活跃教学气氛,使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对话交流了解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也让教师能够意识到教学中的漏洞,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弥补不足之处,让学生通过用畲语对话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畲语交流能力,从而让畲语得到有效的传承[4]。
二.通过民歌传承畲族畲语文化
1.畲族音乐的发展现状
在畲族民族中,民歌是畲族的重要传统文化,畲族的民歌在十九世纪时期曾经轰动一时,在那时,畲族的民歌曾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值得保护和传承的遗产资源。在那时,畲族的发展还较为可观,民族发展的也非常的兴盛,当地的音乐歌手也小有名气,通过畲语歌曲的不断影响,畲族的畲语文化也逐渐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称赞,但是,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改革中,畲族以及众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开始出现动摇现象,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典节日、特色语言等开始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出现了畲族人不会讲畲语,不会唱畲语歌曲,不明白畲族节日等现象,而会说畲语和唱畲歌的已经是许多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了,由此可见,畲歌与畲语的逐渐出现消失的现象最大的因素是因为这些传统文化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也没有意识到畲族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是使得闽东畲族畲语濒临灭绝的重要因素。
2.将畲族语言与畲族民歌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
为了让畲语文化重新振作,闽东地区可以在小学教学中融入畲族语言的音乐,使畲语能够用更多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扩大畲语的应用范围,使畲语得到更好以及更广泛的传承。闽东畲族可以在当地的小学的音乐课程中融入畲族民歌课程,利用民歌的形式将畲族的歌曲文化以及畲语文化得到双向传承。
由于闽东畲族畲语民歌的独特性,其在唱法以及畲语的运用形式上与其它歌曲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可利用网络技术搜集畲语类歌曲,也可搜集畲语民歌的演唱录像,在音乐教学前,让学生通过录像了解畲语的歌唱放肆,了解畲族民族的歌曲传统文化,通过多听、多看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对畲语以及畲族歌曲文化有一定的概念,从而更好的展开畲族民歌的教学。教师在开展畲语民歌教学时,可以将畲族民歌中较为典型的民族歌曲进行提炼,由于小学生的文化水平有限,许多民族歌曲中的歌唱方式又过于成熟和难度过高,因此,教师在选择民族歌曲时,不仅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歌曲,还应选择歌唱难度不会过高的歌曲,因为,难度过高的畲语民族歌曲会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消化全部的畲语民歌。在畲语民族歌曲开始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先跟着教师的歌唱方式一句一句的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学习到畲族民歌中的精华所在,从而抓住歌唱技巧,使畲族畲语通过民歌的形式达到较好的传承效果,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学会音乐歌唱技巧,又能够学会畲族的母语,并且对畲族的民歌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3.编制畲族民歌书籍
为了让畲族民歌课程得到更好的开展效果,闽东畲族应加强对畲族民歌的重视,通过结合当地民族歌曲来编制相应的小学民歌书籍,在编制书籍上,编制人员要注重民歌中的文化以及特色,并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编制简单但具有闽东畲族特色风格的民歌歌曲,并将民歌书籍发放至闽东畲族的各个小学当中,让各个小学生能够用唱的方式唱出畲族的母语,使畲族的畲语通过歌曲的形式不断的提高儿童对畲语的理解能力,使畲语以民歌的形式形成长期发展。除此之外,闽东畲族还可在每年节假日中开展丰富的歌曲活动,如三月三、九月九等习俗活动,并且在这些歌曲活动中加入儿童畲语民歌比赛活动,通过活动的形式鼓励各个畲族家庭的儿童学习畲语,提倡各个小学开展畲语课程教学活动,从而使畲族的畲语得到更好的发展与传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闽东畲族作为我国各大民族的组成之一,其畲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失传的现象时中国的每个民族和每个人民都有义务去实施帮助,使畲族的文化不会因时代的变化以及社会的漠视而逐渐消失于中国,对此,为了让闽东畲族的畲语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畲族应从儿童教育开始进行传承,通过开展畲语课程教学,让儿童能够意识到畲语是畲族民族的母语,让儿童通过了解畲族民族的千年历史与发展,了解到畲语的重要性,为了让畲语教学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与传承,在畲语的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畲语对话式教学,通过对话式教学不断的提高学生畲语的表达能力,其次,还可将畲族的畲语用当地极具特色的民歌形式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畲语的不同表达形式,从而使畲族的畲语文化得到更全面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赵峰.闽东畲族母语的传承与保护[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1,12(3):88-91.
[2]张星.畲族民歌的文化背景与传承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6) :148.
[3]杜亚雄.聆听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民间音乐遗产[J].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22(132):365.
[4]赵峰.基于村寨依托模式的闽东畲语传承探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3,13(6):77.
(作者介绍:朱忠梅,宁德师范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