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现在多媒体技术已较地广泛的应用与教学活动中,根据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应着眼与教学中基本规律,做到从课堂出发,从学生出发,合理的利用先进的技术为教学活动服务,有针对性的使用,扬长避短,使语文教学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适用性 选择性 互动性
一.深入理解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课件设计的原则
1.适用性
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特别是语文课题的选择和应用上,应注意选择那些内容抽象或过程复杂,难以口头表述,学生理解吃力,传统教学形式难以奏效的情况。如《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孤独寂寞的旅人,借酒消愁,船行异乡的惆怅。学生大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生离死别,很难体会其中味。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可以配以动画场面和凄凉的音乐,用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离愁别绪之中,更增加了学生的感同身受。
在一些写景抒情类的课文中,就可以充分发挥出课件表达形式的“美的感召力”的作用,如《故都的秋》《腾王阁序》《赤壁赋》等课文,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完全可以用图画展现出秋天的“清,静,悲凉”之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动人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诗意的画镜。同时在配上富有感情的朗诵,用清晰响亮,饱含深情的语言转换了单调的书面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语言,节奏,格调及蕴涵的情趣,意味。也给学生提供了标准的朗诵示范,并且它可重复的特点,便于学生反复体味掌握,对于领悟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2.选择性
教师在制作课件的初期就应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细致的分析如何突破这学习的难关。如在学习《陈奂生上城》时,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是体现人物性格的重点,采用课件的形式播放教学影片,特别是让学生注意其在付钱之前和付钱之后在旅社中的表现,用影片直观的方式展示陈奂生可笑的举动,让学生细致观察并比对课文,就可以水到渠成地总结出其性格特征,真正达到了理解课文内涵的实效。课件中的一些与教学目标无关的文字解释,花哨的图片应该屏弃,以免分散注意力。课文中的结构层次和板书也应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或结构图呈现与学生面前,化繁为简,力求实效。
每堂课突破一两个难点,不必面面俱到。在课件的制作上那种较难的Flash动画课件,虽整体效果精良,但耗时耗力,一般老师往往不易掌握。而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不妨使用易学易用的PowerPoint,这种“家常菜”还是挺实惠的。
3.互动性
在多媒体课件运用过程中,如果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演,设计精巧的提问,加之精彩绚烂的演示,却没有给学生留予时间,必然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缺少必要的朗读,思考和讨论的时间,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缺少应有的思维和语感的训练。孟子在《离娄下》论道:“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强调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自求自得。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同时也采取让学生动手参与到课件的制作中,让其切身体会参与学习的快乐。象游记类的文章《游褒禅山记》《都江堰》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需要的画面素材和文字说明,并且让他讲述为什么要选择这些素材,自己来讲解游历的过程,学生亲历其中也就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到课堂中他们不仅是被动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主动的学习者,让其动手动脑来参与教学,岂不达到“自得”的目的。这也是《语文新课标》新课改理念的精髓“生本教育”。
虽然它优点众多,但在起使用过程中,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如何使其更好的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的,如何更好的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如何使学生掌握并使用知识的目的。仍需勇于探索,不断进取,扬长避短。让语文这门飞扬着灵性的学科,更添光彩。
参考文献
[1]伊为民.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 [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版
[2]余文森,郑金洲.新课程语文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M].2005年5月版
[3]张敬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创造力[C]北京:现代语文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介绍:杨丹,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上饶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分院讲师,研究方向:文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