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桦
【摘要】游戏是幼儿园实现活动目标的途径之一,它承载着教学目的是为“教育服务”。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游戏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它对幼儿整个身心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它对培养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意志力是非常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强有力的手段,为将来参加社会活动作好一定的准备,为以后的生活作一定的准备。
【关键词】幼儿 游戏 指导
游戏是幼儿园实现活动目标的途径之一,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游戏的很多作用不是不是自发的,而是在教育者的正确指导和组织下实现的。
首先,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育,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他们在游戏中,脑和身各种器官,特别是运动器官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在游戏活动中,锻炼幼儿身体的各部肌肉和筋骨。在户外进行游戏,幼儿可以接触阳光、水、呼吸新鲜空气。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各个系统的功能均能得到加强,从而增强幼儿的体质。
其次,游戏能使幼儿增长智慧,积累经验,高尔基说:“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他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中,他也负有使命要改变世界。”游戏即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人们的劳动,具体行动和他们的相互联系,必须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又会发现已有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不足,产生渴求新技能的需要,所以在游戏中,能使幼儿积极地,轻松愉快地学习新知识,又能获得新知识技能运用到游戏实践中去。
游戏时,儿童的各种感官都要参与,从而也可促进各种感知能力的提高。
游戏中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幼儿所经历过的事情,他们必须有意识的回忆以往的知识经验,有意识地记住某些游戏规则,这就促进了有意记忆和有意注意的发展。
游戏并非是以往经验的简单翻版,而是一个积极的再创造过程,幼儿在共同商定主题,构思情节,制作、“道具”等一系列活动中,总是在积极的思考,不段的解决问题,因此幼儿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游戏是以想象为前提,幼儿在游戏中借助想象创造地反映自己理解和感兴趣的生活内容。没有想象,就没有游戏中的创造性。游戏对促进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有着特殊作用。
游戏又是一种实际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幼儿优良的个性品质。
幼儿游戏中的内容,是模仿周围成人各种活动。在模仿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能体验到劳动者的高尚情操,初步理解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如:司机与乘客,医生和病人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能将模仿过程中体现出来了的各种人的优良品德及行为转变为自己的需求。长期在游戏中反复练习,能促使幼儿的道德认识、德情感、道德行为紧密联系起来,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形成习惯。
游戏能培养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游戏一般离不开音乐的美术活动。如:幼儿在“玩娃娃家”、“开商店”等游戏时需要装饰和美化、“玩照相馆”游戏时需要画“照片”,这些都离不开美育。
作为幼儿游戏的指导者,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过于强调实现教学目标,忽略幼儿的自主发展,”“游戏中不应该要求幼儿,应该支持幼儿..........”等等。使我们变得畏首畏尾,怎样展开游戏指导,我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首先,纯粹自发的幼儿游戏将具有双重效应,积极方面表现为幼儿发展的方向正确与社会目标一致。如从游戏中学到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巩固正确的知识经验,以及发展身体和动作等。而消极的负效应来说它将强化幼儿的不良行为,某些游戏甚至还可能导致幼儿身心的伤害。比如:他们在游戏中模仿粗俗的言行举止,玩危险物品等。所以,尽管游戏具有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功能,但缺乏成人指导的游戏,其发展方向和结果是盲目的,还可能造成消极因素的影响。
其次,对幼儿游戏要给予恰当的指导,但又要避免游戏教学化倾向。所谓游戏教学化倾向就是教师自觉的将教学过程的规律运用到幼儿游戏过程中,用教学的标准评价或组织幼儿游戏。具体表现为在选择游戏内容时,过多考虑教育效能而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游戏过程中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幼儿的独立性,在对待游戏发展上,过于求全,急于引导,忽视游戏发展的自然规律等等,我们必须克服游戏教学化倾向,否则会影响游戏 ,幼儿各方面发展的特殊效能,使游戏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教学。
指导幼儿游戏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因为游戏的最大特点在于自主性,而教育在于目的性,如果我们仅从游戏的角度考虑让幼儿随心所欲地玩,只强调幼儿的主导作用,那么他们就难以从游戏中得到教育所要给予他们的东西,如果仅从教育的角度出发,用教育去束缚游戏,强迫儿童在游戏中学这学那,这样就会失去游戏的本意和特殊性。
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我们必须坚持如下原则。
1、根据幼儿的特点来组织游戏。教师必须了解幼儿,分清幼儿与成人心身特点上的区别,一切从幼儿出发,开展游戏。游戏中应避免过多地指责孩子的游戏行为,也不要命令幼儿这样做或那样做。
2、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教师应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自始至终让幼儿体验到一种顾及自意愿活动的感觉,包括游戏组的争决定,角色的分配,情节的安排等都由幼儿自由选择,但并不是意味着放任和否定教育。只有在教育因素下,幼儿自主行为才是有意义的。如果幼儿不愿参加某项游戏活动,而该活动对其发展又极为重要,那教师就不应该视而不见或硬性命令其参加,而应想方设法激发他参加这一游戏的欲望和兴趣;又如幼儿在游戏中为争夺角色和玩具而产生纠纷时,若用命令的语气让孩子谦让,显然是不明智的,若用更具有吸引力的活动或更具有鼓动性的语言去诱导其中一方幼儿,使他们转移到其他角色或玩具上面去,这样则富有机智性,这样幼儿双方自主性均未受损,而教育的要求却隐含其中。
3、对幼儿游戏进行间接指导。要求教师置身于幼儿游戏环境,但不是自始至终与孩子一起游戏,而是指在幼儿周围进行密切观察,在幼儿需要和教师认为有必要时,进行暗示和指导。有些幼儿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在游戏时有时会出突然中断的现象,教师就应该做游戏的有心人,以游戏角色的身份与指点,使孩子们得到暗示和引导,这种方法已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游戏是儿童自愿参加,轻松愉快的一种活动,它是假想和现实相结合的活动,幼儿是在想象中反映现实生活的,因此,游戏离不开想象活动,游戏它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在幼儿园整个教育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幼儿园教师,必须依据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正确地、妥当地运用各种手段,在幼儿游戏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以便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