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梅
摘要:21世纪不仅是竞争的时代,也是交流合作的时代。“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在经济一体化和专业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品质。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成为我们教育改革和实施的重点之一。结合中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把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和成功经验引入中职英语教学中,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合作学习 中职英语 运用
21世纪不仅是竞争的时代,也是交流合作的时代。“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在经济一体化和专业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品质。会学习、会合作、善交往、能创新,这是21世纪人才所必备的素质。而这种素质的培养,有赖于学校教育的点滴渗透。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成为我们教育改革和实施的重点之一。结合中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把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和成功经验引入中职英语教学中,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与特点
(一)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 3~5人组成,学生通过个人以及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
(二)合作学习的特点
从合作学习的含义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是建立个体与伙伴或与教师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学会相互支持和配合,学会承担义务和责任。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人共事的意识和能力,激励学生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合作学习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目标依赖、利益一致;责任明确、义务感强;参与度广、沟通面广;集体奖励、共享成功;公平竞争、合理比较;角色轮换、分享领导;既有“帮助”、又有“协同”;学生自学、教师促进;过程评议、注重实效。
二、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与中职英语教学目标相一致,如果能够正确的应用,必然会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质量,从而改变传统中职英教学中偏重知识传授,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不足的状况。尽管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部分英语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认知不够深入,操作仍停留在经验水平,使得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仍然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就其应用现状来看,还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等问题。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部分英语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主旨理解不够准确,没能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的理论,没有真正掌握合作学习的理念和技巧。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仅仅把合作当成一种形式,简单的认为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教师选择一个或几个有趣的话题,进行所谓的“小组讨论”,把合作学习当作课堂教学的点缀,借以展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在小组汇报时,教师为使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往往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思考和发言,导致学生人云亦云,这种做法只是表面的合作学习,没有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和意义,这样不仅不能发挥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优势,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二)合作小组分组随意
合作学习的含义和特点都指出合作学习应该是在一个异质小组中进行的,且异质小组内的成员应均衡搭配、合理分工。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英语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随机组成小组,而没能充分考虑学生在性格、兴趣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分组时随意性较大,组织较为散乱。而这一现状直接导致了小组活动浮于表面或偏离正题,学生各自为政,学优生不愿与学差生合作,造成学差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日益减弱。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缺少合作意识,常常出现以个人意见代替小组意见的状况,小组合作就很难起到相互启发、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作用,使得合作学习仅仅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种装饰。
(三)学生缺乏合作兴趣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英语教师未能依据每名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布置适合异质小组的合作任务。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如果将思考价值不大、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用于合作学习,那么就会使学习缺乏深度、缺乏挑战,小组讨论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从而造成时间与资源的浪费,英语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降低。相反,如果問题太难,必然造成学优生参与的机会较多,学优生占据着合作学习的主动权,而其他组员则成为旁观者,他们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是直接从学优生处获得信息,把属于自己的责任让给别人,把自己置身于小组活动之外,这样并没有真正的形成“合作机制”,不仅不能够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而且无法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共同发展,既逐步加剧了学生的两极分化,又逐渐降低了学生的合作兴趣。
(四)评价机制不够合理
虽然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合作学习中体现的竞争是以组间竞争取代了个人竞争。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对于合作学习理论认知的缺陷,使得教师在布置合作任务时,没能及时向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仍沿用着传统的、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特别是小组代表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更多的是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而忽视了导向和发展功能,未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使得大部分学生在通过一次次不合理、不公正的评价后,逐渐丧失了对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进而影响了合作学习的实施效果。
三、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一)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合作学习的一些基本理念、基本操作程序和策略,都是通过教师来落实的。因此,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素质已成为解决合作学习应用的一个关键因素。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素质应该着重提高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教师对于课堂调控的技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充当着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不应再把自己视为权威,而是合作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合作学习的环境,对小组活动进行时时监督、指导和管理,适时参与小组讨论。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各层学生提供难易程度适宜的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适时启发,监督合作,穿插讲授,及时帮助。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具有方向感、责任感,让每名组员都有明确的个人任务,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共同完成课堂学习。
(二)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的组建是影响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工作,引导学生自主结合分组。一般来说,合作学习采取的是组内异质的原则,其成功的关键是组内成员彼此具有互补性。因此,在英语课堂中,应以小型的合作小组为主,合作小组由3~5人组成为宜,同时应尽量保持一个合作小组的稳定性。组建合作小组时,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教师应对全班学生的各自特点进行认真研究,尽量使组员在性格、兴趣和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保证在同一小组内既有学优生和中等生,也要有学差生,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优化组合、相互促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使各个组员的责任明确,保证每个人都有事可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任务,并且通过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来提高各层学生对于小组活动的参与度。
(三)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不能作为唯一的学习形式贯穿于整节课,而是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能够有效的参与合作学习,它应该与教师讲授、学生独立思考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合作学习是围绕一定的任务展开的,问题的设计应该从不同的教学内容出发,问题和任务必须以各层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为起点,这样既不浪费学生的时间,又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具有科学性、故事性、趣味性、实用性的问题作为学习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在英语课堂中,学习目标应该贯穿于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它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出发点和最终点。学习重点和难点应该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并将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例如,英语中的阅读课。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過小组讨论自主完成重、难点的学习;其次,通过教师的讲授进一步加强对于重、难点的掌握和理解;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相关分层练习,使得重、难点得以准确运用。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英语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的评价,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因此,必须改变过去只鼓励个人竞争的评价方式,将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格局,对于整个小组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当然,在小组评价时也不能忽略了对于组员的个人评价,评价要充分考虑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针对个人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使其充分体验到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这样可以激发组内成员间的竞争,调动每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科学的合作学习评价需要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组员互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合作学习是一种既能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努力上进,又能通过集体协作取得明显学习效果的互动机制。合作学习,使每名学生都能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机会,强化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间建立起相互依赖的关系,每名组员的贡献都是小组成功所不可或缺的,个人的价值和重要性在小组成绩中得以体现。而随着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逐渐增强,使他们愿意为学习付出更大的努力,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就中职英语教学而言,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由过去的“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现在的“培养语言能力”转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较快地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问题所在。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强调平等与合作为鲜明特点的教学模式与我国当前的教改思想不谋而合,并且符合语言的习得规律。将合作学习运用到中职英语教学中,既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适应当代人才要求的需要。因此,作为中职英语教师,在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同时,应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深入学习和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使合作学习的实施取得真正的实效,从而逐步推进英语课程的改革。
参考文献:
[1]Vermette.P.(1994).Four Fatal Flaws:Avoiding the Common Mistakes of Novice User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The High School Journal-Feb/March.
[2]周全.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J].齐齐哈尔师专学报,2007,(1):121-123.
[3]施月飞.对中学英语合作学习教学的反思[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3):152-153.
[4]汪庭才.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9(3):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