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的视野,无限的理解

2015-05-30 10:15:08高原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教育

高原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 “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了,对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展开了深刻的研究,各种研究成果也给我们这些基层的老师提供了多维的参考,让我们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发现不足,分析不足,从而弥补不足。然而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变的,各种优秀的解决方法只在其特定的外在环境下才能发挥最佳效果,环境改变一点点,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小学老师,在学习各位优秀同事总结的经验的同时,今天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一点教学感悟,抛砖引玉。

众所周知,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中之重,而阅读最重要的是理解,以往的教学阅读模式都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是理解的主人,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多少就决定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多少,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展开。随着新课改浪潮的不断涌入,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让学生正真成为课堂阅读的主人,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者转换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见识面,也叫视野,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所决定的,因此,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也很容易成为阅读的主人,以文章内容为基础,依据自己的视野经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视野条件下,达到对阅读无限的理解呢?方法很多,自己根据切身体会总结几点供参考:

一、注重阅读中兴趣的引导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人们对某件事情感興趣时他就会积极的探索,就会投入精力,心驰神往。小学作为语文阅读起步的初级阶段,阅读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是最没耐性的,兴趣也缺乏持久性,鉴于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空间。教师平时可以收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报纸等,也可以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阅读材料给学生读。如果时间容许可以开设阅读课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讨论阅读的心得体会。鼓励、奖励学生在学习阅读中所表现出的每一个优点和进步。积极的表扬使学生爱上语文爱上阅读爱上祖国文字。从而使学生乐于阅读,在阅读中得到乐趣,在乐趣中得到知识。

二、给予足够时间,深入感悟文本

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走进作品。那我们如何引导他们走进作品去感悟,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感悟:第一,用“情”去感受。这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作品中,运用自己的感官、知识水平、已有经验“走进语言的深处”,才能感受作品的一切;第二,用“心”去想象作品意境。在学习描写有关意境一类的课文或古诗,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边读边想象作品中的画面,在脑海中作品中的画面,这样,学生的心和作者的心交融在一起,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如此在现意境,才能产生和作者同样炽热的爱和心理共鸣;第三,要“悟”出作品深义。为了让学生感悟出作品的深义,教学中我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细读,因势利导,适时点拨,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反复品读去体会、感悟。

三、重视语文实践,加强“三多”训练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谴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体会每篇文章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把主动权叫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琢磨文章的写法、特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活学活用,把阅读教学推向了高潮。我从“三多”加强训练。第一,让学生多说。教学这中,我常结合教材,着力挖掘学生说的源泉,提供说话的时空,营造说话的气氛,让学生想说就说,只有多读多说,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阅读能力大有长进。第二,让学生多评。让学生用自己的目光、经验、认识、智慧去认识美、感受美、揭示美。让他们拥有评判的权利,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第三,让学生多写。在阅读训练中,学生可以得到词、句、段、篇的训练,学会怎样读懂一篇文章。与此同时,了解文章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材,怎样谴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并从中学会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使得认识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得到发展。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直观理解

充分运用课件,在阅读之前通过课件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其在阅读之前先从视觉上感受下,更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语言文字的美;充分利用视频教学,先从网上下载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课上可以边讲边放视频,让学生加深了解,这样学生在开展课文阅读时候,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课堂表演,加深理解

学生都有爱玩好表现的特点。在进行童话这一类课文的教学时,我一般采用了课本剧表演的教学形式,让几个学生来担当课文中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在视野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切身体会来增加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阅读课文。

总之,阅读是吸收、是积累、是基础。学生只有对文本产生兴趣,全身心投入作品中,在老师有方有略的指引下,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观察、去思索、去感悟、去表达,才能使在阅读中得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阅读小学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2:30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9:29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