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盛
阅读名著有如跟大师携手,跟大师对话。通过阅读名著,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积淀人文素养,它对正在成长中青少年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
然而,名著阅读的现状却并不乐观,很多学生处于“虚假阅读”状态。何谓“虚假阅读”?就是学生并不阅读原著,而是以应试为目的的,以阅读“故事梗概”、“内容介绍”、“精彩片段”、“名著知识梳理”为主要内容的阅读。这样的阅读与教育部倡导的名著阅读相去甚远,与新课程的精神背道而驰。
如何让名著阅读走出这种尴尬的境地?笔者以为,“以动制静”是一个不错的策略。那就是,在名著阅读的整个流程中,搭建各种平台,开展各种活动,用活动来加强引导、促进、交流。这样,名著阅读就会滋生强大的活力,就会发挥它真正的精神奠基功能。以下就是笔者的一些实践探索。
一、读前引导,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尽管名著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但是如何让学生走近宝藏并着手去开采宝藏呢?这需要语文教师运用各种活动巧妙引导。
1.依托教材延伸
初中课本里有不少课文都选自名著。选自中国古典名著的有《杨修之死》、《香菱学诗》、《智取生辰纲》,选自现代文学名著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伟大的悲剧》、《孤独之旅》……教师如果立足课本,以点带面,拓展延伸,很容易把学生“带”进名著中来。比如学习《杨修之死》时告诉学生:“这篇课文里曹操留给我们的印象是多疑、奸诈,心胸狭窄,似乎容不下有识之才,但是在《三国演义》里却写了很多曹操的“爱才”之举,请同学们课外去阅读寻找。”三言两语把学生勾进“三国时代”。上完《孤独之旅》,可以这样引导:“杜小康与父亲放的鸭子终于下蛋了,杜小康上学的梦想似乎就能实现了,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杜小康终究还是未能上学,你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经历孤独之旅的杜小康又如何面对新的困境呢?”两个问题迅速激起了学生阅读《草房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学生的“馋虫”勾出来,学生才会有滋有味地走进名著。
2.借助视频引导
有人感叹,现在的时代是一个读图的时代,图片、视频无处不在。这其实也为我们进行名著阅读提供了某种便利。《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草房子》、《城南旧事》等等都有精美的视频,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精彩片段播放给学生看,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比如《智取生辰纲》塑造了一批梁山好汉的形象,教师趁热打铁,给学生播放武松“血溅鸳鸯楼”的视频,少年的血性会在激烈的冲突中激发。武松杀人之后会怎么样?强烈的好奇心会把学生引进原著中。再比如,播放《荒岛余生》的一个片段:主人公处于一个荒岛,赤脚艰难地走在水中,脚烂了,鲜血从红肿的腿脚上流出来。主人公咬着牙,脱下上衣,把它撕下,包裹在脚上,拄着棍子继续前行。主人公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才会出现这一幕?学生都很想知道。这时候就可引导学生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精彩的视频往往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也最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3.名著“拖”出名著
很多名著之间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的,教师若找到了这些联系,可以为学生架起一座座桥梁,通向不同的名著。例如冰心的《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下写成的。在学生完成《繁星》、《春水》的阅读后,教师可做这样的引导:“同学们,《繁星》、《春水》歌颂自然、歌颂母爱,作者那优美的诗句会长时间萦绕在同学们的心间。其实有一位印度诗人对冰心的诗风形成有莫大的影响,他就是泰戈尔。泰戈尔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请同学们课外阅读泰戈尔的《飞鸟集》。”读完老舍的《骆驼祥子》,大多学生都会有沉甸甸的感受,那是因为那么健康、阳光、勤劳的祥子却走向了堕落。师生之间在作了一番剖析交流之后,教师可以这样及时引导:“同学们,祥子的个人奋斗最终走向了穷途末路,但是有这样一个人,他也出生穷苦人家,他也勤劳向上,但是他最终却成了一个英雄,一个影响了好几代中国人的革命英雄,他就是保尔·柯察金。下一阶段,我们来阅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信主人公的‘炼钢故事会给同学们很大的启发。”
读前的引导活动,为学生架起了一条通向原著的桥梁,也为学生打开了原著的一扇窗。学生据此打开名著,醉心于名著,也就有了可能。
二、内外兼修,阅读活动持续而深入
大部分教师把名著阅读的任务布置之后,便让学生自主去完成,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多学生因为作业多、对名著不感兴趣等原因将名著束之高阁,并未真正完成阅读。笔者的策略是,课内师生共读,课外亲子悦读,双管齐下。我谓之“内外兼修”。
1.师生共读,分析为阅读让位
阅读是一种高层次的体验活动,“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只有切身参与其中,师生之间才有交流的前提。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很少读书,甚至是要求学生阅读的“必读名著”教师也没有认真阅读过,更遑论其他名著了。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做到课堂充实,热爱阅读的教师能了解学生阅读的难易,能找到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话题。所以,要想提高名著阅读指导的质量,教师就要重温原著,多带着问题思考,使师生在名著的同步阅读中共同成长。学生阅读到位,交流才深入;老师深入阅读,指导才到位。
笔者从2006年以来连续多年开设固定阅读课,从每周一节增加到现在的每周两节。在阅读课里,我们约定先读《语文课程标准》里的必读名著,然后再读自己喜欢的其他书籍。实践多年以来,阅读课成了最受欢迎的课,甚至有时候遇到阅读课“被放假”了,学生都嚷着要补回来。
在阅读课上,没有分析,没有讲解,没有写作手法,也没有段落大意,没有小动作,也没有悄悄话;有的只是静思默读,有的只是会心的微笑。师生在这样静谧安详的课堂里度过一堂又一堂阅读课。
平心而论,阅读品评是需要的,分析鉴赏也是需要的,但学生却更喜欢这种没有任何分析解构的阅读课。
2.亲子悦读,家庭为阅读助力
大量的阅读活动毕竟要在课外进行,如何在这样的时间段里,使名著阅读活动能有效进行呢?笔者的经验是借助家庭。亲情永远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在亲情荫蔽下的孩子温和而快乐。其实,亲情也可以为阅读助力。
阅读向家庭借力是有难度的,一者因为好多家长工作繁忙,回家后都希望好好休息;二者是很多家长没有阅读习惯;还有部分家长甚至不具备阅读的基本文化水平。但这都不能作为无视家庭悦读的借口。我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在家长会上发出倡议,让他们尽可能地参与到亲子悦读活动中来。我总是想办法让他们明白,只有爱阅读的家长才会有爱阅读的孩子。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是,我告诉他们,我让学生读的这些名著是中考必考的。其实家长最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此很多家长放下了其他的爱好参与亲子悦读活动。
亲子悦读是需要指导的。我会在第一时间发短信告诉家长一个时间段内的阅读书籍,告诉家长完成阅读的截止时间,以便家长安排与督促。我也会在家长会的时候对家长做一些亲子悦读活动的指导,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商量固定的阅读时间,让家长与孩子不定期作一些阅读内容的交流,让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阅读环境。因为家长的参与,许多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如期完成了规定的阅读任务。甚至有家长在交流时说,因为亲子悦读,他与孩子的交流有了更多的话题,孩子在家里的话也多了,阅读增进了他们的亲情。
三、交流分享,让同伴为你喝彩
初中生的阅读活动还是需要外力给予强化的学习活动,这个外力既可以是名著本身的吸引力,也可以是学科教师的牵引力,还可以是交流活动的激发力。笔者在坚持开展师生共读、亲子悦读活动的同时,不定时开展阅读交流活动,以期用外力敦促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1.阅读沙龙
“阅读沙龙”是一种率性而自由的交流活动,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畅谈读书体会与收获。学生的发言可以简单到只说自己最近阅读的书目或章节,也可以就内容、艺术手法、影响等作深入的阐述;可以用感性的语言描绘自己的阅读体会,也可以用理性的语言分析评价;可以严肃庄重,也可以轻松幽默。这样的交流,人人有话说,个个都参与,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也都是观众,他们会将自己最诚挚的掌声奉献给那些睿智的表达者、敏锐的发现者、真诚的分享者。
2.“研究性阅读”成果展示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笔者以为名著是最丰富的研究性学习资源,笔者曾经开展过以《水浒》、《三国演义》、《童年》、《名人传》等名著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比如《三国演义》的研究性学习,我与学生讨论后设置了这样一些研究专题:“三国”英雄的价值观研究;《三国演义》重要战役用兵策略研究;“三国”成语研究;蜀国衰落的原因研究;《三国演义》的民间影响力调查研究;曹操的用人之道研究;“三国”文士研究;“舌战群儒”的辩论艺术研究。这样一些有趣的专题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挑战,却也带来极大的阅读动力。在“《三国演义》阅读交流会”上,各个小组纷纷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成果未免显得粗放和片面,但他们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却是前所未有的深入、细致。
3.“名著”大舞台
每一年,学校都会有“读书节”、“语文节”等大型语文活动,教师可以以这些大型活动为平台,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名著精彩片段或故事改编成舞台剧、小品、相声,由学生自己排演,进行演出。排演的过程其实是对名著的重读过程,参加一次这样的排演,他们对名著的理解会更加深入。这些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发掘了学生的表演才能,还促进了他们的批判性思考,让他们获得了审美性的体验。《孔乙己演义》(小品)、《法庭上》(以《威尼斯商人》为题材的课本剧)、《月满西楼》(以宋词为题材的歌舞表演)等节目在我们学校的读书节晚会上演出,赢得了同学的阵阵掌声,也把名著阅读活动推向深入。
阅读交流,让学生展示了自我,赢得了同伴的喝彩,建立了自信,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动力。来自同伴的认同与赞美,让他们找到了群体中的“地位”。
总之,阅读作为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走近名著,走进名著,从名著中得到经典的滋养,语文教师必须为此孜孜以求,不懈努力。
名著阅读,“动”起来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