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峰,张 勇,曹邦明,梁 力,唐小霞,郭艳艳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焦虑、抑郁是冠心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是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1]。本研究对行PCI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结合益心舒胶囊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1.1 研究对象 连续入选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首次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研究方案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标准(必须同时具备下述各项):入院后至术前(3±1)d内接受Hamilton焦虑量表(HAMA)[2]14项评分≥14分或Hamilton抑郁量表(HAMD)[2]17项评分≥20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严重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的患者。共入选80例,男性57例,女性31例,年龄41岁~82岁(59.2岁±5.4岁)。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男30 例,女10 例,平均年龄58 岁;对照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岁。
1.2 研究方法 试验组除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外,同时结合益心舒胶囊口服治疗,每次1.2g,3次/日。采用患者自评与工作人员测评调查法。应用HAMA 和HAMD。HAMA 评分≥14分和(或)HAMD 评分≥20分为阳性。两组患者分别完成术前、术后、出院前、出院后一个月的评分调查。
1.3 心理干预 入院后首次心理评定进行后,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包括:人际关系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与解释、缓解不良情绪的松弛措施。
1.4 临床疗效评定 于出院后一月判定心绞痛疗效。显效:心绞痛发作减少80%以上,缺血心电图恢复正常,或者心绞痛CCS分级降低2级。有效:心绞痛发作减少50%~80%,原来缺血心电图ST 段较前恢复0.5mm~1.0mm,T 波由倒置转为低平或直立,或者CCS分级降低1级。无效:心绞痛发作减少50%以下或增多,缺血心电图无变化,或者CCS分级不变或升高。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 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HAMA 和HAMD 评分 两组术前及术后HAMA、HAMD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及1个月后,两组HAMA、HAMD 评分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HAMD 评分,两组术后较术前均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HAMA 和HAMD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HAMA 和HAMD评分比较分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P<0.05。
组别 术 前 术 后H A MA 评分出院前 1个月 术前 术后H A MD评分出院前 1个月对照组 24.3±3.3 19.8±2.9 16.3±2.62) 15.9±2.42) 25.7±4.2 28.6±4.3 21.3±3.92) 17.2±2.02)试验组 23.6±3.2 19.1±2.7 9.2±2.11)2) 7.4±1.91)2) 25.1±4.1 27.7±4.2 19.1±3.82) 6.9±1.42)
2.2 两组治疗1 个月后疗效 试验组总有效率达8 7.5%,对照组达6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
随着现代医学由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表现和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并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3],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利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急型心肌梗死及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手段。进行PCI的患者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一段时间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4],因此及早诊断、积极治疗冠心病伴发的抑郁焦虑症状至关重要。Pedersen等[1]分析了连续住院并行PCI的692例患者结果,进行PCI后6个月及12个月时两次随访,围术期出现焦虑症状者62例(9.0%),出现抑郁症状者59例(8.5%),而100例(14.5%)为两者共存。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这些症状出现好转。焦虑与抑郁并存者与单一情感障碍或无情感障碍者比较,健康状况较差;有较高的临床危险。临床发现接受PCI手术的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围术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与焦虑、抑郁相关的类似心血管疾病症状,仅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并不能够改善。如何从药物和心理方面促进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康复,已成为医学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关于焦虑/抑郁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效果资料报道很少。
PCI术已成为冠心病住院患者最常见的诊疗措施之一,但其有创性、高费用以及术后长期服药治疗的要求,使得一部分患者产生负性心理活动。心理干预通过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全面了解PCI术的目的、方法、效果、副反应以及接收PCI手术治疗的必要性等方面的知识,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心理。
焦虑症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方面,中医理论认为,焦虑症多因过度思虑、忧思郁怒伤肝而发,情志内伤为焦虑症的主要病因。对其治疗以疏肝理气、平肝熄风、活血化瘀、解郁安神之法。益心舒胶囊由生晒参、丹参、麦冬、黄芪、川芎、五味子、山楂7药物组成[5],以益气养阴法治疗疾病之根本,其中黄芪、生晒参益气扶正为君药,川芎、丹参、麦冬活血化瘀为臣药,山楂、五味子为佐药。七药合用,有补心气、养心阴、平肝养血、祛风通络、活血化瘀的治疗作用,对冠心病与焦虑症可谓一药两用之功。益心舒胶囊可以有效治疗冠心病焦虑症,缓解焦虑情绪,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容易被患者接受,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发现,对冠脉介入治疗具有焦虑、抑郁的患者除了给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同时予以心理干预和益心舒胶囊结合治疗,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入手,减轻了冠心病介入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临床效果。
对于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应给予充分关注,尤其是合并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必要的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证实。
[1] Pedersen SS,Denollet J,Spindler H,et al.Anxiety enhances the detrimental effect of depressive symptoms on health status follow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J Psychosom Res,2006,61(6):783-789.
[2] 汤毓华.汉密顿焦虑量表[J].上海精神医学,1984,2:61-65.
[3] 杨蓓,李建美,张建立.心理干预结合盐酸帕罗西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4):247-248.
[4] 张英.抑郁和焦虑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及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4,35(7B):16-18.
[5] 傅晓东,李钢.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50 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