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亚琼
摘 要:新媒体作为新兴工具,逐渐显现出越来越多优势,它的灵活性、开放性、虚拟性极大的吸引了大学生群体,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如何积极有效利用新媒体的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机遇
新媒体在给我们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媒体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新媒体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在大量的、多元化的信息内容覆盖之下,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单纯课堂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短短的课堂时间也不能满足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因此,高校应积极利用各种新媒体,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借助微信、微博、QQ等方式,挖掘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源,主动快速地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理论与政策。
(二)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在传统理论教学中,我国大学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主要为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一个老师,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片学生,老师讲,学生听。进入新媒体时期后,我们可以建立网络课堂,形象、生动、具体、直观的向同学们展示,比如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动、形象;微博、微信等可以快速的向学生们传播新思想、新观念。
(三)新媒体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与学生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及时的发现学生最新思想动态及最真实困惑,更有利于建立良性师生关系,获得学生的信任,为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打下基础。但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或辅导员有大量的教学任务和事务性工作,很难抽出时间深入学生中间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所以可利用QQ、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外来文化和思潮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冲击。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世界各地的信息加速传播不再受时空、地域、民族的限制,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图谋从来没有停止过。大学生正处于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尚未成熟,难以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极易受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潮的影响,给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消极作用,严重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便捷的网络增加大学生的惰性,妨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绝大多数同学也会携带手机上课,这就使得自控力差的学生成为“低头一族”,在课堂上利用手机随时上网、看小说、玩游戏,影响课堂学习效果。课后仍然沉迷于游戏、网聊、逛论坛等虚拟活动。需要提交作业时,就在网上下载现成的资源,难以对专业知识有深入的学习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课堂学习的兴趣和课后钻研苦学的精神,势必造成学业的荒废,影响个人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策略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信息素质的培养。学生们已经能够多途径获取最新资讯与知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权威性和教育权威性正在不断受到挑战,这就要求教育者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媒体素养,以适应日益科技化和现代化的新媒体环境。高校也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设相关培训课程或专题讲座,帮助教师尤其是老教师提高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使用。
(二)主动抢占网络媒体阵地,牢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新媒体的特性使我们当代青年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在网上,因此,我们应主动抢占网络媒体阵地,比如,高校辅导员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文件及党的政策方针上传到博客、QQ群共享等网络媒体,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利用飞信向学生推荐社会及校园热点话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三)建立高质量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营造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建立高质量的、能起到示范作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强大的信息库,开发相应的实用软件,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体系,保持相关教育信息在网上的流动、更新与传播,通过提供全面的、及时的、精彩的网络信息,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引导大学生进行文明健康、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生活,营造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网络文化氛围,将线上线下、虚拟与现实世界相结合,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总之,新媒体时代已经不可逆的到来。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充分了解、认识新媒体的特点,把握新媒体的优势之后,坚持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高校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正确利用新媒体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才能构建出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刘红胜.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应对[J].人民论坛,2014(2)
[2] 季海菊.跨界思维:新媒体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肓载体选择的一种理性向度[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