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敏 陈亚丽
摘 要:学校文化是不同学校之间区别开来的核心要素。本文从学校文化的不同角度出发,讨论学校文化所具有的教育意义,试图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提供些许有益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教育文化;学校文化;教育意义
教育文化就是“分析教育活动中的文化现象、探讨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它从属于教育与文化关系的微观研究领域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视角,对学校教育的发展有极大的意义。
一、学校行政人员文化
杜威认为,文化就是不断扩大一个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的范围,增加理解的正确性的能力。学校行政人员应当把学生获得这种能力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即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习惯,教会学生观察与思考。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受种种因素的制约,但并不意味着学校行政人员,尤其是校长,不能够有所作为。
因此,学校行政人员要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形成一心为教育、一心为学生的学校行政人员文化氛围。当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的执教水平、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等种种课题成为校务会议始终讨论的中心的时候,可以说,良好的学校行政人员文化就形成了。
二、教师文化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学者,而且是一个学习者。教师文化的形成,体现在教师处理两者角色关系的过程之中。
学生是否喜爱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是检验教师是否成功进行教育教学的前提。教师要设法使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自己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这种热烈的学习愿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使其在“掌握知识或完成实际作业的每一具体阶段上,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所体验的一种道义上满足的状态”。为了获得这种“道义上的满足状态”,教师必须深知奖优制度的某种不合理性。这种充满竞争的制度,使学生在竞争中被推向前头,并且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可悲的是,“晚成熟的人,早期的造反者,来自不关心教育的家庭的儿童——他们在全面推行的奖优制度下,全都成为时常是无意义的不可改变的决定的受害者”。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每位教师必须认清的。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良好的教师文化氛围,是在一群乐于读书、善于思考的教师团体中形成的。只有有了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注意学生的课堂状态;只有有了渊博的心理学知识,才能了解学生的行为,处理学生的心理困惑;只有有了宽广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才能得到学生的尊崇,解答学生的各种疑惑。
教师之间需要交流、需要学习,这种交流有赖于教务会议上教师们的倾心交谈,而最有效的学习莫过于长期听其他教师的课了。良好教师文化的形成,需要借助这一简单而有效的交流形式。在帕夫雷什中学里,普遍的做法是,选择听那些学生作业最整洁、错误最少所在班级任课教师的课。这种做法对广大教师很有借鉴意义。
三、学校物质文化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把道德放在學校物质文化一节中,似乎是难以理解的,两者似乎并无必然联系。实则不然,构成学校所处的物质环境、校园布置、生活资料等的学校物质文化在学生道德形成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杜威所说,学校中的每一偶发事件都孕育着培养道德的可能性。
布置校园、维护校园环境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很多学校选择支付大笔费用,雇佣专门人员负责这项工作。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校园是一块大的“教育试验场”,学校可以利用这些“实验材料”,发挥其作用: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大自然之角”,定期照顾草木,成为学生每天必须而乐于做的事,那些个性懒散的学生也会自觉地去做。每株植物都有一个名字,它们是和每个学生联系在一起的。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崇高的道德感,它的意义不在于自己种了几棵树,而在于这些树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当然,学校物质文化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促进学生道德的成长上,它更是辅助教师教学的有效手段。然而,很少有教师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一点。
四、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主要表现为学校中的一种亚文化,它的形成受到学生个体身心特征、同伴、家庭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学校文化以其特有的地位,“在群体与个人、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架设起了一座桥梁”。研究学生文化,使其更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是极其必要的。在不同发展阶段,学生都有自己观察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善于运用学生文化,引导他们形成健康、良好的学生文化,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学校文化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尽管学校文化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构成学校文化的每一主体部分对教育都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如何使学校文化发挥其最大功用,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教育研究者和广大教师的探索与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