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剑宇
(杭州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杭州 311121)
以下先举若干例子,说明“包括”所联系的前、后项名词语之间的关系。
1)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四项,不可偏轻偏重。(引自《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2)我说“大家”,自然包括你在内。(同上)
3)每天交巡警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将闯红灯者的个人信息,包括闯红灯人姓名、身份证号、闯红灯地点和时间等整理下来。(2010年1月6日)①本文的例句凡是后边用括号标明年月日的均出自《人民日报》。
4)这个戏剧性的突变,是我(包括张沪和赵筠秋)的命运转折点。(丛维熙《走向混沌》)
5)本系有些研究生,包括个别青年教师,经常不请假就擅离工作岗位。(引自碣黎1990)
6)起草文件的秀才们总要咬文嚼字才能写出使人比较满意的文稿,而决策者包括参加将通过这文件会议的代表们也总要再咬文嚼字一番。(引自王兆华1995)
7)全市中小学校包括幼儿园等开始停课。(2009年9月15日)
8)来自湖北的新莞人李志强在寮步镇加美利炉具厂工作。他说:“北京奥运是全中国全世界的奥运,东莞创建文明城市是所有东莞人、包括新莞人共同的事,为东莞加分,为奥运加油,我责无旁贷。”(2009年2月9日)
9)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说,这个团自2005年成立以来,足迹遍布25个省区市(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包括在法国、澳大利亚和美国进行的几次“洋下乡”,已经成为戏剧界最有号召力的一个品牌。(2010年1月21日)
10)当然,人们在质疑和诟病时下所谓的“二人转”创演包括整个曲艺发展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时,不能无视广大曲艺工作者为繁荣和发展自身艺术所做的艰辛努力。(2009年7月9日)
11)通用包括美国经济走到今天,与他们的能源文化以及消费文化不无关系。(2009年6月8日)
为行文方便起见,以下用A表示位于“包括”前的名词语,用B表示位于“包括”后的名词语。例1)、2)中的“包括B”充当谓语②例2)是由“包括B在内”充当谓语。马喆、邵敬敏(2015:30)将“包括NP”看作“包括NP在内”的简略式。,例3)到11)中的“包括B”为插入语。不论书面上的标点情况如何,口头上,作为插入语的“包括B”的前头都有停顿,多数是前后都有停顿。
A、B之间有的有包含关系,有的没有包含关系。有包含关系的如例1)、2)、3)、8)、10)、11),其中例1)、2)、3)、8)是A包括B,记作甲类;例10)、11)是A包括于B,记作乙类。无包含关系的如例4)、5)、6)、7)、9),记作丙类。
笔者选取2010年1月的《人民日报》,统计其中出现“包括B”的句子。入选的样品限于“包括B”充当谓语和插入语两类,“包括……在内”也不在统计范围之内。所得“包括”用例共413条。情况如下表。
A、B关系类别 A包括B(甲类)无包含关系(丙类)A包括于B(乙类)“包括B”充当何种句法成分 谓语 插入语 插入语 插入语用例数 340 52 18 3
总体看,丙类和乙类加起来只占总数的5%左右,比例偏低。但如果仅就“包括B”作为插入语统计,则甲类、丙类和乙类分别占70%、26%和4%,丙类和乙类加起来占了将近三成,可见,丙类和乙类虽然总体上使用频率偏低,但并非罕见、偶见。
上述三种类型里边,大概只有甲类(即例1)、2)、3))不会引起语法上合格与否的争议,它们符合词典对“包括”的释义及人们传统的认知习惯,可以称之为常规的关系类型。而丙类和乙类表面上看就不怎么符合词典对“包括”的释义及人们传统的认知习惯,不妨称之为特殊的关系类型。上举例子中,例4)、5)、6)三例就曾经招致学者的诟病。碣黎(1990:44)认为例4)违背了“‘包括’的事物在范围上要大于‘被包括’的事物”的要求,“因为‘我’在范围上不仅不比‘张沪和赵筠秋’大,反而比后者小,所以不能构成‘包括’关系”。碣黎(1990:44)认为例5)违背了“‘包括’的事物和‘被包括’的事物须是同一类事物”的要求,“研究生是学生,青年教师是老师,这两种人不是同类,因此也不能构成‘包括’关系”。他认为这两例“‘包括’都应改为连词,比如‘以及’。”吕冀平(2000:140)也说:“‘包括’指‘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一部分)’,可‘张沪和赵筠秋’无论如何也不能包含在‘我’之中啊!应将‘包括’改为‘以及’或‘还有’。”王兆华(1995)认为例6)“有语病”,“决策者是少数,参加会议的代表是多数,少数不能包括多数。‘包括’似应改为‘和’或‘以及’之类。”可见,早先这两式的可接受度是比较低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包括”条所举的例子也全是甲式,丙式和乙式一例也没有。所谓“包括”所联系的前项名词语的指称范围要大于后项名词语,“包括”所联系的前、后项名词语所指称的事物必须同类,似乎是鉴别用“包括”的句子是否合法的标准。
可是事实上不符合这两条(或其中一条)的句子并不是个别的:
12)评估人、包括评估一个机构或期刊,需要用多个科学评估标准而不是一个评估标准来评估。(2009年9月15日)
13)因此,所有的学术机构、学术管理机构、学者,包括媒体,都应为此努力。(2009年3月17日)
14)1997年汪嘉伟执教的中国男排曾三次捧起亚洲冠军的奖杯,周建安包括卢卫中、谢国臣等一批队员被认为是中国男排的黄金一代,本次全运会的赛场,他们都以主教练身份带队拼杀,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兄弟情谊。(2009年10月25日)
15)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广东省正积极想办法帮忙省内中小企业包括港澳企业纾危解困,共克时艰。(2008年11月25日)
16)这同样需要我们中国电影人包括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去认真思考:爱国,需要多种表达方式。而能够获得最大多数人情感的,才是最成功的表达。(2010年5月26日)
看来,早先“包括”使用上所受的限制条件已经发生动摇,其使用的场合已经有所扩展。
如上所说,“包括B”既可以充当谓语,也可以充当插入语,而本文所说的丙类和乙类一律都是“包括B”充当插入语的句子。这实际上已经透露出丙、乙两类“包括”句得以产生的消息。因为“插说”只是在内容上对前文有所补充,并不与前后成分发生结构关系,这就使得“包括”在使用上得到比较大的自由,“包括”的非常规用法只能是“插说”,原因正在于此。
拿例4)来说。“我”固然不能“包括张沪和赵筠秋”,可是,他们都包含于发生“命运转折”的人群当中。说话人所以能在“我”的后面跟一个“包括张沪和赵筠秋”的插入语,是因为言者和听者有这样一个共同的认知。再拿例5)来说。固然,研究生是学生,青年教师是老师,两者不同类;可是,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又都是青年。如果拿“青年”作上位概念,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何尝不是同类。插入语“包括B”只是对作为叙述起点的A进行添加、追补,并不与前后成分发生结构关系,因此,像例4)-16)在句法上不能认为不合法。至于逻辑上,人们可以根据共同的认知,对A与B之间的关系重新加以梳理,使句子能够讲通。总之,我们认为应该给本文所谓丙、乙两类“包括”句以合法的地位。
【附记】本文修改过程中得到了李崇兴先生和方一新师的帮助,谨此说明并致谢忱。文中错谬之处概由作者本人负责。
碣黎 1990 “包括”的误用,《语文建设》第6期。
陆俭明 2013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陆俭明、沈阳 2004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吕冀平主编 2000 《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上海教育出版社。
吕叔湘主编 1999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马喆、邵敬敏 2015 “包括NP在内”的语义功能及其焦点凸显作用,《汉语学习》第1期。
沈家煊 2011 《语法六讲》,商务印书馆。
王兆华 1995 少数不能包括多数,《咬文嚼字》第7辑,上海文化出版社。
吴凌云、范开泰 2002 析特提式联合短语“A特别是B”,《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叶南薰 1958 《复说和插说》,新知识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2012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
邹韶华 2001 《语用频率效应研究》,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