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岭铜矿遗址保护与开发问题研究

2015-05-27 15:03吴佳闻
当代旅游 2015年3期
关键词:财税政策

吴佳闻

摘 要:瑞昌市铜岭铜矿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大型采铜炼铜遗址,在我国文明史、冶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文化历史价值的挖掘以及科学的开发性保护模式的确立,不仅对遗址本身有重大意义和影响,也能促进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

关键词:瑞昌市铜岭铜矿遗址;十二五大遗址规划;保护性开发模式;财税政策;可行性建议分析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文化遗址蕴藏了丰富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失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文化遗址不只是简单的历史和文物,其经济文化价值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与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重要。如何更好地对历史文化遗址确立合理可行的开发与保护模式,值得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

为保护中国历史文化遗址,国家制定了《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铜岭铜矿遗址已被列入“大遗址规划”的行列。然而,针对铜岭铜矿遗址公开发表的文章多为采矿及选矿技术的研究成果,缺乏以保护为核心的学术研究。因此,本课题将研究遗址经济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开发和保护模式的现状,从自身的专业视角出发,加以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铜岭铜矿遗址基本情况分析

(一)铜岭铜矿遗址的概况

铜岭铜矿遗址位于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镇铜岭村,于1988年开始发掘。经测定,遗址大体始采于商代中期,距今约3300±60年。发展于西周,盛采于春秋,延及战国,前后连续开采达千余年。

它将我国古代采铜历史推前了三百余年,还纠正了考古界长期认同的“青铜文明不过长江”的错误论断。其井巷开拓技术、巷道支护技术、溜槽选矿技术等在当时已处世界领先地位,是冶铜发展的源泉。

(二)铜岭铜矿遗址的发展历程

铜岭铜矿遗址承载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劳动智慧,它就像中华民族劳动人民一样,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内涵;也像中华民族一般低调厚重,历经历史时光与自然环境的的锤炼,仍能静静伫立在偏远一隅,沉稳地将3000余年前珍贵的遗产保留下来,如中华文化一般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呈现给后代的子孙以思考和教诲。

从上世纪五50年代发现遗址以来,总计经过五次科学发掘,取得了相关领域的重大成就,遗址的地位和名声也越来越大。

在发现初期,由于经济条件、基础设施难以满足,挖掘后没有及时实施科学的保护,导致遗址遭到破坏。因此,自上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采取掩埋的措施,将遗址用土堆掩盖暂时保护起来,并划分了固定的保护范围。

随着铜岭铜矿遗址被列入“十二五”大遗址保护规划,自2010年以来,瑞昌市政府开始对遗址进行保护性开发。遵循相关文物保护法规,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护方针。以《铜岭铜矿遗址保护规划》和《铜岭遗址生态主题公园建设规划》为标准,完善各项保护措施,保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

现在进行的是遗址开发规划的第一阶段即2010-2015年:1、全面完成保护工程和本体防护工程;2、完成保护性征地、工厂搬迁工作;3、启动环境整治和考古遗址公园及博物馆建设工作;4、完成矿区废弃土地生态恢复工作;5、完善保护机构建设,编制专门保护条例。

三、问卷调查分析

我们共准备了500份纸质社会调查问卷,在前往瑞昌及铜岭调研期间,全部分发完毕。问卷调查有效合格率为95.3%。以下为调查问卷的具体数据分析。

我们综合了瑞昌市和铜岭村的调查问卷数据,因为铜岭村的地缘性,因此以下数据的整合是我们通过公式计算得来:(铜岭居民相应观点问卷数/铜岭村总问卷数)*65%+(瑞昌市居民相应观点问卷数/瑞昌市总问卷数)*35%。

当地居民对于遗址的关注和了解程度:由图中数据可知在居民对于遗址了解状况调查中,完全不了解与不太了解的比例都较高。当地居民知道遗址遗址的人数较多,但关注度、参与度较低。当地遗址的文化传承和宣传还有待提高。

针对遗址关注和了解度很低的情况,我们总结了几点原因:

(一)当地人的相关意识薄弱,认为这是政府部门的事情;

(二)遗址由于地理、经济条件原因,发展不充分;

(三)政府等管理机构宣传措施缺失,缺少了解和关注的渠道;

(四)和自己利益不相关,没有必要去了解。

居民提出的遗址开发过程的问题和建议:

根据调查,遗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资金不充足、保护开发措施以及技术有待提高、遗址文化发展缺乏传承创新机制、当地人老龄化及保护意识的缺失等。解决措施有:加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政策的支持、促进专门保护性团体与部门的建立、加强保护开发措施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加强当地群众的支持力度、促进政府保护与开发规划的透明度等。

四、针对现存铜岭铜矿遗址保护与开发模式的存在问题分析

我们就问卷调查所收集了解到的问题进行了大致的总结:

(一)主要问题是当地的发展资金匮乏。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遗址保护出现进度慢,起点低的现状。

(二)管理制度、科学技术规划、人员配置管理等的缺失。相应的管理机制制度不够严谨科学,相关人员并不能好好遵守;同时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当地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和管理人员。

(三)当地政府部门对于遗址的保护工程以及相关健全设施与经验还有待完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自然生态的破坏和资源浪费等环保问题。

(四)当地居民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当地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人口红利较低以及对遗址的保护意识欠缺。

五、针对铜岭铜矿遗址保护与开发现状的建议

(一)积极利用国家宏观政策优势

积极利用国家“十二五”大遗产保护规划政策对铜岭铜矿的更好开发保护创造的良好宏观发展环境。

1.加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专门的保护性团体与部门。

2.加强大遗址考古工作,完成遗址测绘工作,加强大遗址基础数据信息化工作,初步建立大遗址文物信息平台。

3.编制遗址保护与发展战略规划和遗址保护片区规划。

4.推进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和遗址博物馆建设。

5.建成具有典型作用和示范意义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以及特色鲜明、具有较高展示水平的遗址博物馆。

(二)加大文化创新,形成保护性开发模式

1.积极利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落实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铜岭铜矿遗址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2.丰富遗址文化,整合当地文化经济,通过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合,丰富和创新遗址文化。完善遗址与文化结合旅游方式。使得其能够立足于当地文化发展,促进铜岭铜矿遗址的综合性发展。

(三)扩大宣传,创新宣传,提高当地居民综合素质

1.加强居民对遗址保护开发工程的参与度,让他们从中获得切身的利益,吸引劳动力,从而对遗址的归属感和支持力度;促进政府保护与开发规划的透明度,促进民众的监督。

2.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政府部门运用行政以及公共财政支出的力量,提高对遗址的宣传和保护力度。同时,加强专业人才与专项资金的支持,加快遗址的申遗的成功,促进遗址影响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长韦.我国文化遗产事业迈向新辉煌[N].中国文物报,2011-09-28

[2]张清俐.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民生工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3-10

[3]《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J].中国财政部,2013-08-15

[4]李韵.铜岭遗址,SOS![N].光明日报,2013-05-11

[5]李昊辰,曾磊.我国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研究进展[J].学理论,2012(23)

[6]单霁翔.携手共创大遗址保护的美好明天[J].中国文化遗产,2010(06)

[7]郑育林.遗址公园:大遗址保护和城市建设的有效结合[J].中国文化遗产,2009

[8]林留根,胡颖红.江苏邳州梁王城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存发掘简报[J].东南文化, 2013(04)

[9]欧阳冬,邓细红.瑞昌古铜矿遗址损毁的原因与保护对策探析[D].西北大学 ,2013-06

[10]瑞昌铜岭矿冶遗址仍在哭泣[N].江西日报, 2008-11-03

[11]马琳琳. Bonnie Burnham ,世界文化遗址的卫士[J].世界文化,2012-09

[12]邢启坤. 全球化与中国世界遗产事业[J]. 博物馆研究. 2010(04)

[13]朱祥贵.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基础理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06

猜你喜欢
财税政策
调节收入分配的财税政策有效性研究
关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和建议
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与建议
东莞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研究
山东省支持创新创业的财税政策分析
我国促进创新的财税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财税政策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节能环保产业相关财税政策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