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教学,缺乏学生实践活动,课堂死气沉沉,无法激活学生求知欲望,抑制了有效教学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由学生实际出发,选取适宜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趣味,点燃求知好学的火花,转变被动学习方式。
一、兴趣为力,点燃知识渴求欲望
由心理学理论看,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新鲜事物,喜欢探索未知世界。高中生而言更是如此,求知欲望强烈,潜能无限,需要教师捕捉契机,灵活引导,点燃热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每个年轻心灵中均存放了渴求知识、求知好学的“火药”,就看你是否能点燃这些“火药”。其中,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热情,就是点燃渴求知识“火药”的重要导火索。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植学习者的学习趣味,则可培育学习动力;唤起学生好奇心,当学生内心深处抱诸多好奇心时,灵感与思维永不枯竭,热情才不会冷却。
首先,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好奇心。如在导入环节,根据教材结构与知识内在关系,考虑学生爱好,运用音乐、故事、动画视频、启发式谈话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让同学们顿时产生悬念,唤醒学生阅读文本的渴望。如教学《祝福》一文时,巧妙设疑,营造思维情境:绍兴鲁镇新年祝福时发生了桩命案,有目击者见证了这一命案,并叙述自己所知的。命案的元凶又是谁呢?见证者是如何描述这些故事的?通过这些疑问,触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促使其主动跟着教师进入《祝福》中,深入探究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其次,注重授课艺术,增添学习趣味。在语文知识分析与讲授时,教师需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艺术性,知识传递方法的多样化,避免单一灌输,以免影响学生学习趣味。如以口诀、知识网络等方法小结知识;将知识寓于一定的故事中,让学生主动探取;运用打比方、夸张等手法,幽默教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们体验到亲身参与知识的情感,也是唤起学生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有效条件。如学习《祝福》时,可引导学生模拟法庭:谁是杀人凶手,小组辩论,老师结合学生辩论内容予以点评、补充、小结。
二、形态为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学目标的达成,均需要依赖于一定的载体,即教学形态,也就是教学模式与方法。虽然教无定法,但需要得法,特别是在有效教学中,教师更需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灵活选取有效教学形态,打破灌输式教学,由“教师独白”模式中解脱出来,走向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如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甚少,而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充足的活动空间与时间,增强学生实践体验,丰富他们的直接经验,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其中,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满足上述要求,以学生为主,将阅读、质疑、分析、说话、表达等权利还给学生,教师不代办、不包办,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如教学《雷雨》时,营造民主平等氛围,引导学生分工合作,自学探究。比如自学戏剧常识,了解作者简介、作品背景;自读文章,梳理剧本情节;合作探究剧本写作特点、个性化对话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分角色朗读,师生多向对话,研究潜台词,认识人物鲜明个性;比较阅读《孔雀东南飞》《氓》等文章,研究文本主旨与思想。
如多媒体网络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拓宽教学领域,重视现代电教手段的运用,让同学们在丰富内容与多样方法的互相整合、渗透中拓宽视野,强化学习效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将常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探究性学习、拓展性学习。如教学《红楼梦》选读时,借助多媒体以及校园网络建立“红楼网页”,收集有关图文、影相资料等,补充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读、思考、讨论,给学生个性爱好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有效策略来培育学生学习热情与动力,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创造良好学习条件,提高学习效率,强化教学效果。
朱升兰,教师,现居江苏盐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