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樾
我的父亲虽不是瓦匠、木匠、篾匠,却会起房造屋,打制家具,编筐织篓,毫不逊色于专业工匠。
我的家乡盛产柳树,大片的柳树经风一吹,跟浮动的绿雾一样,人的心马上就飘动起来。每到冬末春初时节,父亲总要手持镰刀,沿着河沟四处走动,寻找柳条。河边到处都是成行成片的柳树,尽是野生的,也没人管。遇到合适的,随手割下。当然选择匀称的,长点的。匀称的,编织的器具,整齐划一,看了舒服,漂亮;长点的,编织时留有余量,不然到处都是接头,难看,不雅。
“长木匠,短铁匠。”编筐织篓,也要长。待积攒了一大堆柳条,便将其分成小捆,用绳子扎起,扔在河中浸泡。泡的目的,是将树皮沤烂,另外使柳条增强韧性。这样加工时,弯呀折呀,不易断。就这样,这些柳条要在水中舒舒服服地躺上半年。到了秋天,把它们捞起,阴干,俟干,将柳条的皮剥去。此刻的柳皮特别易剥,已经泡腐了,轻轻一捋就撕了。其后,再用镰刀或小刀,将柳条上的疤疤节节,疙疙瘩瘩,修平修光。一根根光洁修长,白白净净的柳条躺在地上,散发出一股股特有的清香,撩动着人心。
父亲一有兴致,便利用工余闲暇,通常是晚饭前后的时间进行编织。总见他系个大大的围裙,把起好头的篮子放在腿上编织。只见一根根的柳条,有序地穿插,归位。看他神态动作,有条不紊,不急不躁。编筐织篓,全在收口,编篮子也一样重在收口,收口时,见他将柳条的前端,全都掖在篮子圆口里面的下方,不仔细还看不出来。就外表来说,光溜溜的,真是漂亮。柳条编的篮子结实,不怕磕碰摔掼,坏了也不心疼。
用柳条编织猫叹气,挺别致,也挺费事的。什么叫猫叹气?它的形状跟篮子一样,只是收口时往中央多收点,只留海碗大的一个口;再用柳条编个盖,盖子一盖,严严实实的,这种生活器具,就叫猫叹气。用柳条编的猫叹气,较竹篾编的,缝隙较大,易通风,存放食物不易馊,不易坏。往猫叹气里存放食物,即便是鱼虾,往家中或是檐口一挂,猫够不着,即便够着,也掀不开盖,没辙,只有叹气的份儿。
我小学时代,每逢“六一”与“国庆”,学校都要组织文艺演出,大都是歌舞类的节目,有点特长的孩子都要参加。最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名叫《编花篮》的舞蹈,这是根据河南同名民歌改编的舞蹈。大概讲的是有个(或一群)小姑娘,高高兴兴编花篮,开开心心采牡丹的事。舞蹈好学,可花篮哪去找?那时鲜花店少,花篮、果篮更少。你采牡丹好虚拟,但总不能事事虚拟,空空如也吧。老师说了,什么都可以比画,花篮必须有,想方设法也要有。
老师的话,无异于“圣旨”。
为了满足我的愿望,父亲熬了一个通宵,用柳条为我私人定制了一个花篮。嗨,这花篮小小俏俏,光滑漂亮,篮把还用红绸包裹着,小伙伴们看了,个个羡慕。就在舞蹈排练休息的当口,很多同学还抢着提,争着挎,过过瘾。可喜的是,我们班的那个《编花篮》舞蹈,不仅代表学校参加全市“六一”汇演,还得了一等奖。待我把喜讯告诉父亲,他高兴地说:“我娃真有出息!”
其实,父亲也有功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