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惠玲
[摘 要]观察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品质,即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以及观察的条理性。低年级教材中有很多插图,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及时提示,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培养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敏锐性、条理性。
[关键词]观察能力 目的性 条理性 精确性 敏锐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2-030
观察既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非常重要。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利用现有的插图资源,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掌握观察图画的方法尤为重要。
一、及时提示,明确学生观察的目的性
观察的目的明确,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克服由年龄特征所带来的随意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及时提示,并向学生交代观察的任务。教材中有不少提示性问题往往提出了观察的目的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应用这些提示性问题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
低年级学生不善于支配自己的观察,当他们面临一幅多彩多姿的图画时往往从兴趣出发,无目的地浏览,抓不准观察的目的。如人教版《入学教育》的第三、第四幅图中,学生往往被图中小朋友艳丽的服饰、丰富的表情等所吸引而忽略了正确的坐姿与写姿。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就应提出以下问题:“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是怎么坐的?他的眼、手、胸、脚各是怎么与桌子或书本保持距离的?”……
二、巧妙引导,培养学生观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
在观察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画面,捕捉到相关信息,使他们对画面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有精确、敏锐的感知,尽可能防止学生不切实际的瞎猜胡想。
1.对时间的观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表明时间的事物。如太阳、月亮、星星、钟表、灯光等;也可依据生活的体验,如树发芽、花儿开表示春天,果实累累表示秋天,大雪覆盖表示冬天;还可根据人物活动情况来判断时间,如图中的人穿背心、穿短裙表示夏天,学生背书包走出校园表示放学等。
2.对地点的观察,应指导学生依据画面上表现的不同事物,根据日常生活的体验来判断事情发生的地点。如人教版第一册“语文园地五”中的看图说话,可根据画面上的花、树、亭子等判断这是在公园。
3.对人物的观察,要弄清人物的身份。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人物的服饰、面容、职业来判断人物的身份。如《入学教育》的第二幅图,通过观察图中人物端庄的服装、面对的黑板、手上的生字卡、周围的书包,即可判断她是正在给学生上课的老师。
4.对事件的观察,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情等来把握画面的内容,了解事件。如《小兔运南瓜》一图,通过对中心动物的动作、表情和周围的环境,能判断这是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事,并由此引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有序指导,培养学生观察的条理性
多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观察画面的基本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完成各个部分的观察任务,弄清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发展的过程,全面理解画面内容,防止由于观察的遗漏而造成认识的片面性。
教材的插图从表现形式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综合图式。综合图式指把课文内容用一幅综合图画反映出来,如《小小的船》。二是片断图式。片断图式指把课文的主要片断内容用图画反映出来,如《自己去吧》。三是连续图式,即把课文的全部内容用几幅连续的图画逐步反映出来,像连环画似的,如《雪孩子》。这三种类型又以两类图体现出来,即单幅图和多幅图。
在指导单幅图的观察时,可用空间顺序来观察。如先中间后四周或先四周后中间,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先整体后局部或先局部后整体。教学中,教师采用何种观察方法,要根据图画的特点和课文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时可以几种方法并用。如《在家里》可先从整体到局部观察,观察图上画着什么,再观察局部,观察局部时可用与课文叙述的顺序相一致的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观察。
在指导多幅图的观察时,也要有一定顺序。首先要按照组成多幅图中的每一幅图的观察顺序,逐一完成对单幅图的观察,然后把多幅图中的人、物、景、事加以比较,了解图与图之间的联系,了解事物的活动变化过程。
观察方法的指导可以由“扶”到“放”,让学生选择自己的观察方法,只要有道理,切不可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如教完《小松鼠找花生》后,在教《雪孩子》时即可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让学生选择观察这课图的方法、理由,教师从中点拨即可。
经过扶放结合的训练,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用课堂学的观察方法观察课外的图画,不断巩固、提高,这样就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特约编辑 严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