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中的“读赏写”一体化模式探究

2015-05-25 15:43崔林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古诗文探究课堂教学

崔林生

为了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古诗文‘读赏写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为课题进行实验探究。这一教学模式是由“自主阅读、探究鉴赏、读写一体”三部分内容有机融合而组成的,它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能自主地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将所学知识技能熟练地迁移到写作练习中。通过研究与实践可以看到,古诗文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但与写作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学生就充满兴趣。在学习古诗文时,与鉴赏结合起来,写作短小的评价文章,是学生最喜欢的事;模仿写古诗、古文,扩写古诗文等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基础教育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

语文作为中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其育人功能是大家普遍认可的。古诗文教学又是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点,我们可以利用古诗文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我们采取了“‘读赏写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进行古诗文教学实验探究。

“读赏写”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是由“自主阅读、探究鉴赏、读写一体”三部分内容有机融合而组成的,它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能自主地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将所学知识技能熟练地迁移到写作练习当中。因此,本课题是在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把学习过程中的积累、发现、探究、整合等认识活动突现出来,通过能动地创造性地自主学习,有目的、有选择地迁移课堂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历经两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准备和开题阶段,召开了课题研究分析会,制定了研究方案,明确了课题组成员的任务。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课堂观摩教学,每一位成员都讲授了五节以上的公开课,授课教师写出了课堂实录和反思,与听课教师做进一步交流。

第三阶段是总结与评估阶段。汇编研究成果,完成了课堂实录及论文的整理工作。

三、研究结果及成效分析

(一)读赏一体化训练

1.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在自读中体悟,在自读中鉴赏。

诱导、激趣是“三位一体”教学的起始阶段。利用课前导语,巧妙地把学生引入阅读文本的情境中,让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状态,激起学生对文本的探求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采用默读、朗读、集体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掌握基础知识,标记阅读感受和阅读心得。情要自己在学中悟,理要自己在学中悟,方法也要在学中悟。同时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点积累、筛选重点、有效吸取的习惯。

如一位同学读了李清照的《一剪梅》后,写道:

作者以无尽的哀思娓娓道来,心绪惨淡。上片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凄楚地道出了思念之情;下片首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以一种花和水相并的淡淡泻态来衬托内心那种涌淌而倾的思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正是愁上带泪,泪中显情;“此情无计可消除”一句把一种浑然一身、锁眉轻泣、万般可怜的形态表现无疑。

从这样的评析中,可看到学生潜不可低估的潜力。他们的想象、他们的智慧需要我们去引导、激发。我们有责任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张扬自己的个性,并从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美与博大。

2.开放课堂,注重过程与方法,形式多样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导航、奠基。

学生在阅读鉴赏文本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进一步研读古诗文,在读中提问,读中自悟,读中解疑,如疑问不能自解,则提交小组讨论解决,如仍不能解疑,就提交全班或老师解疑。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预设疑问,而且要适时解惑、点拨,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学习活动引向纵深,引导学生变换角度,联系已知,对照比较。教师在研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多方联想,拓展思路。同时要启迪学生情感,开拓学生思维,从课内引向课外。在师生、生生互动探究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开拓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他们的思想步入新境界,从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千百年来,我们的先人抒写出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丰富而宝贵的文学资源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通过这种开放的课堂教学,传递给学生的是文化素养,是审美方式和标准。

在古诗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或范读课文将作者的主观情感再现。如壮阔的景物读得慷慨激昂,清新的景物读得流畅安闲,明媚的景物表现得平缓自如,充满感染力的朗读能够引起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在行文和抒情方式上,都继承了楚辞的传统。既讲究语言声韵之美,音节铿锵,自然成韵;又类似于长篇抒情诗,怅然慷慨。若能将其中饱满的情感朗读出来,便可带学生进入一种祥和而又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之绝妙意境中。再引导学生将各自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写成一段文字,然后交流。例如,学习了《归去来兮辞》后,学生写了下面一段文字:

沉睡了一季后的苏醒和欢畅,自然万物以一种舒展的姿态缓缓呈现在世间。幽寂的山林里,树叶儿绿得鲜艳,丝丝光线倾射,连空气也在闪闪发亮。比起冬天,仿佛老态龙钟的老人一时间变得容光焕发了起来。丰盛葱郁的树木散发着清新爽朗的芬芳,一阵微风细细吹过,如此沉醉怡人。

柔嫩而泛着微黄的小草簇簇摇动,有小溪欢快地自由奔走,解除了冬的禁锢,涓涓地跃在山间。从远处看,恰似给暗绿的山坡披戴上了一条眩目的项链,闪闪点发亮。自然这样巧妙地存在于天地之间,拥有强大的能量完成四季更替,变幻它的美丽。行走在田园中,怎能不叫人想融入其中,感受它那跳动的美呢?

漫步在万物生长、自由自在的世界中,诗人与大自然融成一体。感叹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在惋惜自己没能及早回归田园而错过的时光。

创设情境,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抽象地去认识文章,而是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对景、情、理的感知能力。教学中,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文本,扩展想象,以读促写,以赏代写,读写结合。

(二)读写一体化训练

读写一体是“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最高阶段,也是学生学习乃至所有人学习的终极目标,即让学习者用已习得的知识或技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情感体验来模写作品,进而发展至创新层次。

读是基础,可以是阅读生活,也可以是阅读文本;赏是精研与品味,是发展与提高;读赏的目标是写,写又源自于读赏。所以读赏写之间的时差越小,写作效率会越高。具体步骤如下:

(1)分析作品中人物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写作迁移做准备

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后,同学们对文中王熙凤一节的描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之后在课堂上进行了仿写训练。一位同学写下了这样的文章:

纯之美

柔和的阳光,伴着些许微漾的轻风,让人的心——醉了。在七彩的光晕中,伫足着一个女孩,满心舒畅地仰望天空、充满希翼。阳光、轻风、女孩,构成了一幅纯美的画卷。她,就是徐露。

黑中微黄的顺发,服帖地贴在她光洁的额头上,泛着些许柔和的光泽。略显苍白的脸上嵌着两只灵动的大眼睛。一身红校服的映衬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与人对视,波光流转,笑靥如花,让人不忍对她有任何异议,从心底生出一份怜惜。

娴静时,似娇花照水,让人不忍相视;愤怒时,也似微风拂耳,风韵天成,没有丝毫嫌恶。一团红晕时而飘上面颊,透着不好意思的双眼滴溜溜地转着,时而低头,时而抬头,羞赧地看着你,让你觉得她很无辜,即使她犯了千错万错,此时竟也是你的不对了。

2)赏析作品中的经典句式、语气、语势,为写作迁移做准备

仿用、化用、改写名句是写作借鉴时最常用的方法。可以同义相仿,亦可反义而用,还可以连类延伸。如下面一段文字,化用了辛弃疾的名句来描述词人的历史功绩:

众里寻她千百度,他试图用一介文人的孱弱的肩膀扛起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他,将栏杆拍遍,却无人会意;他,行伍出身,仗剑笑尽天下英雄;他,字里行间,包含生命的陨落与重生。他手执狼毫,便能挥洒出一个王朝的浪漫!

这是在课堂上学习了两位词人的作品后,让学生给辛弃疾和李清照写出的颁奖辞。学生化用了词中的名句,从不同角度对两位词人进行了评说。语言精练,文辞优美,体现了两位词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3)在分析到作品使用多种表达方式之后,可以提示学生为迁移做准备。

因为叙事、抒情、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或独立为文,或综合使用,都是最常见的成文方式,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运用一种表达方式,或者综合各种表达方式来表情达意,进而达到知识迁移与能力迁移的教学效果。

总之,构建学生知识可持续增长的认知模式,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这是教育的责任,也是民族的需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过程不仅仅是指获取知识的容量和速度,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四、问题思考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取分散与整合的研究特点,即课题组成员各自通过古诗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分别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引导与把握,然后通过研究会议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做法,经过讨论整合各自的长处来完成课题研究工作。经过两年的课堂实践研究,我们将会把传统文化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来研究推广,加大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明白古人的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猜你喜欢
古诗文探究课堂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