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不再是“师道为尊”,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教互学”,形成“学习共同体”,这样互动的语文课堂,才会创造无限精彩!
一、 积极暗示,引导学生互动
我每接手一个新班,都感觉学生很放不开。他们忽闪着大眼睛,课堂上不敢轻举妄动,静观老师言行。这时,我往往采用“积极暗示法”,告诉同学们该怎样去学习,该如何去适应新的老师。如:我在班上提问时,只有几个同学响应,其他同学都不敢发出声音。其中许嘉祺同学的声音又细又高,我就以她为“切入点”引导:“不错,我总能听到许嘉祺同学清脆的声音,像音乐一样飘在教室上空!”其他同学一听,原来大声回答老师提问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于是也不示弱了,都放开了嗓子互动起来。逐渐地,课堂气氛就活跃了起来。大家都在参与学习,还怕学不好吗?
紧接着,我便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上如何做笔记。我翻看了几位同学的笔记本,其中有位学生不仅记得工整,而且用不同的颜色标出了重点。我拿起她的本子,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她,其实也是在“积极暗示”其他同学:“这位同学的笔记简直是艺术品!大家看看,她的字多么工整,最有意义的是,她还使用了不同颜色的笔,标出了不同的内容,有的地方还配上了简笔画!老师给她点个赞!”我用红笔给她画了个大大的五角星。之后,课堂上我想要的画面出现了:我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们在下面认真地记着笔记,重要的地方还标示出来……从他们渴望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们也想要老师给他们的笔记画一个大大的“赞”哟!
“积极暗示法”真是一件法宝,它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参与,朝着教师预设的良好的教育方向发展。
二、 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互动
小学生喜欢幽默风趣、充满新奇的语文课堂。枯燥的说教、被动的回答,他们是厌恶的。
我常常将小游戏、分角色朗读、情景剧等带进课堂,从学生们积极参与的表现来看,这样的语文课堂他们喜欢得不得了。上《晏子使楚》这一课,我没用常规的教学方法,而是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家准备准备,第二天来表演情景剧。想不到,第二天的表演准备让我大为惊叹:有的学生用纸盒子做了秦始皇的皇冠,有的用毛笔在白纸上写了大大的“囚”字,有的同学还带了押解犯人的木棍……他们自主理解课文的能力,他们无限的创造力,怎么能不令我惊叹?我则像导演一样负责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表现自己,如何使自己的语言、神态更符合自己的角色。整节课生趣盎然,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活跃在课堂上,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心中。
课后,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道:“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么去学,我真是太喜欢语文课了,太喜欢刘老师了!”
我的形近字教学,叫“亏本大甩卖”——教一个生字,甩卖三四个形近字,同学们在课堂上“抢”得热火朝天,学得不亦乐乎;修改病句教学,我称它为:给句子动手术。这个病句是“截肢”呢,还是“微创”就可以了?同学们对病句“会诊”后,都会选择最佳的“救助”方案,不至于小题大做,或“救助”不当。
这样的课堂,学生们乐于互动,主体性也得到了体现,个性得到了张扬,发挥了他们主动能动性,学生们学得有滋有味。
三、“课堂小操”,让学生勤于互动
所谓“课堂小操”,就是我自编的一些简单的动动手、动动肩、动动脖子的小活动。一般用在同学们比较疲倦,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时候。我以礼物的形式“送”给大家。
“今天同学们课堂作业做得不错,老师送给大家一支拍手操——你最棒,我最棒,大家都很棒!”同桌之间就相互边拍手边庆贺。
“累了吧?老师送两分钟给大家——左耸耸,右耸耸,前点后仰。”学生耸耸肩,点点头,仰仰脖子。
有时我还在课堂上教同学们念绕口令:“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枣……”
此时的课堂,沉闷没有了,疲倦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兴趣,是快乐,是欢笑。等同学们的精神状态得到了调整,我们又继续新的学习内容。
互动的课堂,教师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学生会尊重、信任老师,会积极配合教学,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瞬间!
互动课堂,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