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科?张宗希
在今日美术馆公布的2014年度报告上,我们会看到以下数据:2014年全年购票参观人次34.4万,美术馆举办文化教育活动59场次, 8000多人参与,儿童教育活动举办165场,14000多人参与的。年度营收突破2000万,仅企业赞助就在1000万等等。无疑,2014的今日美术馆正在呈现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全新面貌,这也是高鹏上任今日美术馆馆长短短一年多时间后交给公众的一份成绩单。
贯穿整个2014年展览活动的是高鹏提出的“温度感”,借此年终特刊,我们采访了这位“最年轻的馆长”,听他回顾2014年的温度感,了解2015年的人文关怀,以及整个未来五年的“未来馆”公共空间的打造计划,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有了自己主张和态度的美术馆,会成为一个更大的艺术和生活平台。
2014:温度、能量、表达和引导
东方艺术·大家:在掌舵今日美术馆之后,为什么要提出“温度感”这个概念呢?
高鹏:这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的温度感,另一方面则是艺术带给我的温度感。我大概从四五岁开始,家里就安排我开始学画画了,到现在已经过去快30年了,我还坚持在艺术领域里面工作,是因为我觉得艺术的本源是需要一种温度感的,它可能是冷的,也可能是暖的;而且艺术要有能量,这种能量是相互的,它给予我能量,我也给予它能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可以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和柔软的那部分感受,如果觉得不能够表达的时候,那我们就不会从事艺术行业了。
温度感和能量,也是促使我不断向前行走的源动力。所以我在任职馆长之后,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让美术馆回归到温度和能量的本源中来。对我来说,在美术馆的工作不仅仅只一份职业,艺术才是最重要的,我可能终生都会在这个系统里去寻找自己。
东方艺术·大家:在组织不同类型展览的时候如何把握“温度感”的延续性呢?
高鹏:2014年初今日美术馆的答谢晚宴是一个改变的节点。因为之前每年安排重要嘉宾的排桌次序都很伤脑筋,而这种秩序的安排也无形中增大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感。所以在那次答谢晚宴上,我们没有设置所谓的VIP专区,不论是受邀的明星、艺术赞助人、各使馆大使参赞还是艺术家等,没有人高高在上,谁都可以自由地走动和交流,而穿插在晚宴现场的乐队表演等活动,则无形中成为了吸引大家彼此交流的聚集点,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一次艺术化的晚宴中来,这种看似松散实则有序的和谐状态,是2014年今日“温度感”的开端,也得到了每个参与者的认可。
之后就是“今日,我们拥抱1314””的大型公益活动。这个活动最初的想法只是针对美术馆的员工们来举办的,因为大家虽然每天在一起工作,但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却很少,我希望大家能够进行一次十三分十四秒的拥抱,通过身体的接触来传递彼此心灵的温度,时间也定在了情人节的前夜。但后来又想,这种心灵的温度的交流不应该只是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不论你是否理解当代艺术,人与人之间的戒备感和距离是可以通过肢体接触的方式来消弭的,如果两个陌生人在一起拥抱十分钟以上,他们是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对方的温度的,其中也包含着彼此间传递出的信任与放松。所以我最终还是决定将它做成一个面向公众的项目:仅仅是通过一个简单的行为,让不同的人感受到艺术离你其实并不遥远,艺术的最终目的也是要不断地拉近不同心灵间的距离。
厉槟源的“谁的梦”,是一个邀请大家到美术馆睡觉和做梦的、开放性的项目。它也改变了公众对于美术馆功能的原有认知:一座美术馆不仅只是在墙壁上挂满画,或在空间中摆满雕塑,它的功能是可以跟人们的日常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论是第一次走进美术馆的人,特别是那些第一次走进美术馆的小孩子,这个项目都会给他们一种不一样的提示:艺术不仅仅是坐在板凳上画几个小时,和遥不可及的绘画作品默默对视,原来在美术馆里是可以打滚和睡觉的,这会给那些原本对艺术感到陌生的观众一种新的艺术观。
2014年5月崔岫闻的项目则融合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包括行为、声音、舞蹈、演唱等等,去多层次地表达人的七层爱欲;而在之后Hannes的展览中,互动性的引入也能够让观众更多地体验到艺术的乐趣,如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手机里的照片发送到这个大型装置的互动界面中,其实当代艺术的温度感在很多时候,也是在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同时这个项目也得到了UBS的赞助。在这些与以往不同的项目中,你会发现观众也变成了艺术主体的一部分,而艺术家也从传统的角色中慢慢剥离出来,他(她)不再是艺术中唯一的中心,而是通过自己的工作为更多的人提供一个个具有温度感的互动平台。
2014年9月举办的“声觉·朱哲琴声音艺术展”,也是我对打开艺术维度的一种思考。因为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除了用眼睛看到的视觉作品之外,我们很少会刻意来开发自己的耳朵,而朱哲琴的项目则是将声音作为建筑,在美术馆里搭建起一种多变的听觉结构。在这个项目结束之后,我碰到很多原本做音乐的艺术家,通过朱哲琴的项目,他们也开始意识到除了做单纯的音乐之外,声音原来也是可以跟美术馆和当代艺术等领域产生更多的互动。
除了上边提到的几个展览之外,今日美术馆在2014年的很多项目中体现出了“温度感”,“能量”和“延展”的特点,就不一一列举了。而在这些线索之中“温度”是最重要的主线,我认为只有当一次展览或一个项目具有了“温度感”,它才会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它,并且从中感受到艺术独特的能量与魅力。
2015:“甘地”加“火箭”、人文关怀与未来空间
东方艺术·大家:2015年的今日美术馆会有哪些方向上的调整吗?
高鹏:我想到的不单只是2015年,而是未来五年的一个整体规划。后边会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行政主线,一条是展览和学术的主线。前者是继续规范美术馆的日常工作,例如2014年我们应该是国内所有美术馆中首家跟保险合作的,为所有的馆藏作品购买了保险。在未来还会跟更多的大型国际机构进行合作。我们也按照国际规范在年底出了美术馆的年报,所有重要的美术馆都是这么来做的,公布自己过去一年所做过的项目和收入等,明年会在这个基础上更加规范,包括国际理事成员的加入,组织结构和人员架构的进一步明晰等。
关于学术和展览的主线。我认为艺术在未来会有两个走向:一个是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七八十年代提出的 “甘地”加“火箭”:“甘地”代表着最朴素的情感,好艺术一定是走向人内心中最朴素、最本质的情感表达的;而对当时的他来说“火箭”代表着未来的高科技,艺术在与当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始终是面向未来的。2014年的主线是温度,明年我们有个口号:人文关怀和未来。在强调艺术与人本体关系的同时,也会突出更多面向未来的或具有科技感的项目和展览等。
另外,从2015开始还有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未来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空间的概念也始终在变化的。在今天,像阿里巴巴所建立的网络帝国,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公共空间,还有微信、微博、APP等,也都是新型公共空间的不同表现形式。这个空间看似虚拟,却是真实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在被这些空间所改变着。对于美术馆来说,如何建立起自身的新型公共空间,也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如果一直保持现有的空间架构,是一定会被淘汰的,因为有很多观众已经不愿意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停留在传统的公共空间中来欣赏艺术了,很多美术馆也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所以明年我们会做今日美术馆的未来馆,我已经邀请了王硕和隋建国来架构一些新型的公共空间概念,在面向未来的空间中,为当代艺术找到更多更新的位置,随之而来的也会有更多具有创造力的作品产生,并对新的公共空间产生回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