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仲裁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预测分析

2015-05-22 20:59刘俊艳雷仲敏
关键词:仲裁

刘俊艳 雷仲敏

[摘 要]伴随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商事争端凸显,仲裁业发展是适应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必然。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商事仲裁业对经济的影响,以青岛市调研数据为例,将仲裁与目前青岛解决争端的主要方式诉讼进行对比分析,依据灰色预测与决策理论,对仲裁业务量及其收益、法院受理的商事案件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市场主体放弃诉讼选择仲裁将直接促进经济效益的快速提升;定性分析商事仲裁业发展对社会、城市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借鉴库兹涅茨曲线解读国际商事仲裁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仲裁;商事争端;灰色预测与决策;库兹涅茨曲线

[中图分类号]D9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5)01-0093-06

Abstract:Going with the new 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ommercial disputes are highlight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arbitration industry is to adapt to a new round of the competi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e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arbitration industry by combining the quantity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compare the arbitration with the lawsuit which is the main way to settle the dispute in Qingdao at presen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Qingdao City, and predict the portfolio of commercial arbitration and its earnings, and the commercial cases of court by the theory of grey forecasting and decision-making.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ain market players choosing commercial arbitration can direct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economic benefits; making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commercial arbitration industry is helpful to accelera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ociety and city. Taking the example of Kuznets curve is to approximately interpre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mmercial arbitration industry.

Key words:arbitration; commercial dispute; grey forecasting and decision-making, Kuznets curve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繁荣,商事争端也与日俱增。由于商事主体越来越不愿陷入旷日持久、费钱、伤和气的法律程序,公平、快速、高效的仲裁成为解决国际商事争端的重要方式。我国商事仲裁业虽初具规模,但已然在协助国内外当事人解决争端、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学者们围绕仲裁业展开了相关研究。王小莉[1]、石现明[2-3]分别对英国仲裁制度、新加坡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及东盟国家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仲裁制度发展与完善的对策建议。针对我国现行《仲裁法》将临时仲裁排除在外,仅仅规定了机构仲裁,有学者就现行法律的完善进行了探讨性研究。童曦[4]认为临时制度缺失存在弊端,中国应审慎地引入临时仲裁制度,完善现行法律制度;曾诚[5]则以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仲裁规则的修改为视角,讨论了机构仲裁框架下的临时仲裁制度;Daniel Arthur Laprès[6]等人就法国仲裁改革及其对中法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针对法律的完善需要突破现有国家体制的约束,有学者从微观层面对仲裁机构本身的发展、仲裁队伍的建设进行了研究。祝嘉骏[7]认为我国仲裁机构改革与完善的方向,应当是去“行政化”,建立民间化的仲裁机构;韩永红[8]则从仲裁机构的财务管理体制、人事管理体制和内部监督管理体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内容;王孔河[9]分析了我国仲裁队伍建设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上述围绕仲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仲裁制度的对比分析、仲裁法的完善、仲裁机构体制改革、仲裁队伍建设等领域,而关于仲裁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则少有理论研究。且仲裁特有的争端解决机制与功能能够缓解诉讼压力,快速解决争端,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能够改善市场经济软环境,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强城市竞争力。所以本文就商事仲裁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文中所涉及的仲裁业相关数据由青岛仲裁委员会提供,法院案件数量来自青岛中级人民法院官网,青岛历年的GDP数据来自青岛统计年鉴。

一、商事仲裁及商事诉讼案件现状调查

在国内,商事仲裁业发展初具规模,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武汉、重庆、青岛等各地区仲裁机构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制度环境不够完善、体制机制不够灵活、机构建设不够完备、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硬件设施有待提高等不利条件的限制,仲裁仍然不是解决商事争端的主要途径。

以青岛市为例,通过对商事仲裁及商事诉讼案件的调查对比,显示诉讼仍然是解决商事纠纷的主要途径。

(一)青岛商事仲裁案件数量

青岛仲裁委员会自1996年成立以来,共处理商事争端1.2万件。其中,2012年商事案件数量为2147件,同比增长28%;仲裁案件标的额319000万元,同比增长41%,案件实收费用从2006年的496.5578万元增至1279.47万元,涨幅为158%(见表1)。

(二)青岛中级人民法院商事案件数量

2010年民商事案件总数为4347件,2011年民商事案件总数为3770件,2012年民事案件总数为4565件(见表2)。而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8日中级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已经达到3728件,7个月的案件数量已经是青岛仲裁委员会成立以来处理案件总数(1.2万件)的31%(见表3)。由此可见,诉讼仍然是目前青岛民事纠纷与经济纠纷的主要解决方式。

二、商事仲裁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影响预测分析

商事仲裁业的发展有助于仲裁业自身经济收益的提升,亦有助于城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仲裁业的发展能够改善社会贸易投资软环境,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信用体系的完善,进而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经济的健康发展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优质土壤,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汇聚青岛,包括与仲裁相关的人才、社会组织,这些要素若进一步融入青岛的建设中,能够使青岛经济建设进入良性循环,从而促进青岛经济持续发展。

(一)商事仲裁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1.商事仲裁业自身发展的经济收益测算

由表1可知,2006—2012年全市仲裁案件总量为7991件,平均每年受理仲裁案件1142件;仲裁实收费用4430.6585万元,平均每件案件实收费用1.11万元。表2显示,法院2010—2012年民商事案件总数为12682件,平均每个月352件,平均每年受理4227件民、商事案件。目前青岛解决商事争端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诉讼,青岛仲裁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若有40%乃至80%的争端进入仲裁,可以很大程度缓解司法诉讼压力,仲裁自身收益亦可大幅增加。

(1)仲裁事业自身业务发展预测

表1仲裁数量统计样本是2006—2012年的数据,样本数量不多,故采用灰色系统模型GM(1,1)对未来仲裁案件的增长进行预测。灰色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所需数据少,一般只要4个或以上点就可以进行精确、较理想的预测,还可以对误差采用残值模型进行修正[10]。

随着青岛“大仲裁”体系的不断完善,仲裁的地位不断攀升,将吸引更多的争端案件从诉讼转入仲裁。

若2016年法院受理民商案件数量40%进入仲裁程序,粗略估算有1937件案件通过仲裁解决,那么仲裁将增加收入2150.034万元(1937×1.11=2150.034<万元>)。

预计2020年法院受理民商案件数量80%进入仲裁程序,即粗略估算有4320件案件通过仲裁解决,那么仲裁将增加收入4795.014万元(4320×1.11=4795.014<万元>)。

虽然数据样本不够充足,但上述计算结果仍能说明青岛仲裁事业发展使得仲裁的直接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同时仲裁事业的发展将大大缓解诉讼压力,仲裁高效、快速的特征也将减少案件积压,使得经济主体能快速地投入到经济生产中。

2. 商事仲裁业发展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仍然以青岛市为例,青岛“仲裁”体系的不断完善,将大大改善青岛的法制环境。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法制环境将吸引国内外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青岛,促进青岛的经济发展,提高青岛的竞争实力,青岛也将进入良性循环的快速发展阶段。

2006年青岛的GDP为32065800万元,2012年为73021091.02万元(见表9)。

由图1可知,在目前这个阶段,商事仲裁的发展总趋势与国民经济的实际发展曲线近似,仲裁业的大力发展能够为青岛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相应的争端就会凸显,因此,商事仲裁业需要抓住青岛城市发展的战略机遇,实现青岛仲裁的跨越式发展,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创造仲裁品牌,发挥仲裁解决争端的优势地位,维护社会稳定,为青岛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推动青岛经济的发展。

(二)商事仲裁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商事仲裁业的发展能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改善司法,推动仲裁文化的建立,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促进社会相应制度的改革。

由表3可知,2012年青岛一年的仲裁案件数量为2147件,而青岛中级人民法院仅2013年3—10月初期受理的商事案件就达到了3738件,是2012年仲裁案件全年数量的1.74倍。所以,虽然商事仲裁业务量在逐年增加,但诉讼仍然是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

然而严格的法律程序、庭审的复杂性,又总是制约着法院迅速而又合法地解决争端,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诉讼迟延和案件积压,不利于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会导致法院压力过大,难以发挥其更重要的社会功能;并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差异往往会造成同一案件在不同地方判决结果不同的现象,这使得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存在诸多限制。而仲裁具有意思自治、灵活简便、一裁终局、经济高效的独特优势,同时国际承认,便于执行。仲裁是和谐的争端解决机制,以平和的心态、协商的方式变“对抗”为“对话”,变“两败俱伤”为“互利共赢”,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使当事人获得最大效益。因此,仲裁业的发展有助于争端的快速解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商事仲裁业的发展能促进仲裁地位的提升,促进仲裁文化的形成,培育良好的社会氛围。商事仲裁业的发展将会吸引国内外知名仲裁机构、仲裁人才汇集于城市中,更会培养一批与仲裁有关的人才队伍、社会组织,促使社会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仲裁的研究与发展中,社会中分散的仲裁资源按照一定的目标组织起来,促进仲裁理论的深化,为仲裁文化的弘扬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推动仲裁文化的广泛传播。仲裁文化的建立能促使社会形成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而良好的社会氛围是社会稳定的内在因素。

商事仲裁业的发展能促进社会制度的完善。仲裁是世界上众多企业和商人所推崇的首选纷争解决方式,绝大多数国家都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发展新态势,我国仲裁业应广泛借鉴和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理论认识和仲裁制度,改革和创新相应的制度。

(三)商事仲裁业发展对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影响

商事仲裁业的发展可以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首先商事仲裁业的发展有助于城市国际地位的提升。仲裁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商事争端解决方式,世界上已经有148个国家和地区加入《承认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因此城市建立完善的仲裁服务体系、国际化的仲裁规则、与国际接轨的仲裁体制机制能够使该城市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争取到话语权,得到国际认可,提升城市国际地位。而城市国际地位的提升,将会吸引更多贸易与投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城市经济发展态势、公平公正的贸易与投资环境、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而这些优势使得城市具有更强的引资能力、更好的人居环境、更多的发展创业机会、更优秀的人才聚集。这些都会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要素。

因此,商事仲裁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城市发展都有积极影响,如图2所示。

三、商事仲裁业的发展趋势

商事仲裁业的发展也不是一直处于目前的快速增长阶段,借鉴库兹涅茨的倒U曲线(见图3)可以近似地解读仲裁业发展趋势。

库兹涅茨曲线最先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库兹涅茨在1955年美国经济协会的演讲中提出来的,是用来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库兹涅茨通过对18个国家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实证资料的分析,得出收入分配的长期变动轨迹是“先恶化,后改进”,他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的稳定,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阶段逐渐缩小。”表现在图形上是一条先向上弯曲后向下弯曲的曲线,形似颠倒过来的U,故人们将其称之为倒U曲线[11]。

库兹涅茨曲线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还有明显的法学意义。蒋立山[12]根据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了中国社会法律秩序的可能演变,将库兹涅茨的收入分配差距曲线近似地解读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曲线”,认为中国仍处于社会矛盾的上升阶段,尚未到达矛盾最大值的区域;在未来20年中,中国的转型秩序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压力与挑战,此期间,通过加强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可能创造出秩序局部性好转的“相对拐点”。

借鉴蒋立山以及其他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仲裁事业的发展也可以从库兹涅茨曲线角度来揭示其可能的发展态势。如图4所示,仲裁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市场开放度不够,经济增长缓慢,是工业化进程之前的阶段。表现为经济活动不频繁、社会问题和矛盾纠纷不突出。

第二阶段,经济快速发展,仲裁业地位攀升。该阶段是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表现为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活动频繁,商事争端明显增多;社会收入差距扩大,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加剧。这是法律秩序恶化的阶段,是矛盾的上升阶段。由青岛仲裁业发展现状和青岛GDP发展的趋势来看,青岛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矛盾凸显的阶段,青岛仲裁在解决矛盾纠纷方面的地位正在提升。

第三阶段,经济高度发展,仲裁业地位奠定。此阶段,青岛随着国家体制、机制的深度改革,逐步与世界接轨,各种经济活动全面开展,各种争端或者矛盾也都暴露出来,青岛仲裁在解决争端中的地位凸显,专业化水平、业务范围都得到质的提升,法制环境完善。

第四阶段,经济发展良性循环,仲裁业务负增长。由于转型过程中矛盾不断解决,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社会矛盾纠纷下降,仲裁业务量进入负增长阶段,但仲裁业务不会消失,只是保存相对稳定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库兹涅茨曲线本身所揭示的是一种可能的趋势,而不是某种不可改变的规律。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如战后日本和中国的台湾地区,也有库兹涅茨曲线不明显的情况,它取决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与政策选择。

四、结论

商事仲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经济以及城市的发展。其有助于争端的快速解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培育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制度的完善;能够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除了可以提高本行业的经济收益外,对城市经济发展也有良好的推动作用。通过对青岛商事仲裁的调研,发现仲裁虽然在解决商事争端、维护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但诉讼仍然是解决商事争端的主要途径,因此需要积极发展仲裁业,充分发挥仲裁在解决商事争端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王小莉.英国仲裁制度研究(上)—兼论我国仲裁制度的发展完善[J].仲裁研究,2007(3):88-97.

石现明.新加坡国际国内商事仲裁制度比较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1(4):36-41.

石现明.东盟国家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制度比较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3(5):62-68.

童曦.临时仲裁制度研究[J].仲裁与法律,2005(6):69-81.

曾诚. 试论机构仲裁框架下的临时仲裁制度—以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仲裁规则的修改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2008(2):143-144.

Daniel Arthur Laprès,杨钦,林小路.法国仲裁改革及其对中法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影响[J].北京仲裁,2011(3):84-106.

祝嘉骏.论我国仲裁机构的改革与完善—以仲裁机构的民间化为中心[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5):81-84.

韩永红.仲裁机构体制改革意见评析—一种文化的视角[J].法制研究,2009(2):34-35.

王孔河.我国仲裁队伍建设现状及应对措施[J].山东人大工作,2007(5):16-17.

王宇熹,汪泓,肖峻.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上海城镇养老保险人口分布预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12):2244-2253.

库兹涅茨曲线[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QwVVSoqVZh6sPObXTaKeNSafMwQuP2lQQ8nkBS-Ckk7GOBCXqosJXf3740k3vHz .

蒋立山.迈向“和谐社会”的秩序路线图—从库兹涅茨曲线看中国转型时期社会秩序的可能演变[J].法学家,2006(2):37-50.

[责任编辑 王艳芳]

猜你喜欢
仲裁
律師說法 大陸台商訂立「仲裁協議」的法律須知
临时仲裁制度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增强仲裁国际化水平 提升中国仲裁影响力
探析民商仲裁程序第三人制度
关于仲裁协议的效力
关于仲裁协议的效力
仲裁“绿色通道”为务工人员“裁决”276万元
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仲裁好还是临时仲裁好?
论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仲裁协议及其效力问题
仲裁第三人的设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