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015-05-22 21:10袁铭马怡红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2期
关键词:改革与实践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袁铭 马怡红

【摘要】针对目前建筑设计技术专业高职教育的基础课程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进行改革探索,提出在基础技能培养上增加“适度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思路,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单元化教学模式”等改革成果,并推动相关教材以及教学设施建设,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建筑设计技术 基础课程 教学体系 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213-02

一、引言

据权威机构预测:我国平均每年要新建20亿平方米左右的新建筑,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建建筑的40%,建筑设计企业急需大量的设计人员,就上海而言,目前有几千家来自全国和世界的设计企业,设计任务非常繁忙,他们需要大量的设计师和助理建筑师。

济光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是上海唯一一所培养“助理建筑师”的学校,二十年来已经培养了3600余名毕业生,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绿色节能等新型技术的不断更新,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基础又有复合化的设计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建筑设计市场需求。因此,我们综合考虑当前建筑市场现状以及高职教育特点,提出在设计基础教育中“突出以基础技能为主体,但又要兼顾适度创新能力培养”的总体定位,作为改革的关键和特色所在。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与后续课程的教学脱节

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往往只是注重每门课程的教学,而忽视基础教学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联系问题,因此,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完成后,无法将基础课程的知识贯穿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教学之间形成脱节。

2.2只注重岗位基础能力的需求,而忽视学生的长期发展

高职建筑设计教育主要以解决学生的岗位技能为目的,但是目前过多关注当前岗位能力需求,对于学生的创新教育不够重视,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教学理念。

2.3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的自身专业特色体现不够

建筑设计是一个具有“创新因素”的行业,创新是建筑设计的灵魂。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设计行业绿色节能等新型技术的不断更新,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基础又有复合化的设计能力,但目前在教学中对于这个特色的彰显还不够。

三、教学改革的理念创新

改革以德国“包豪斯”职业教育理论为基础,该理论对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就是基础课,既主张“设计与就业”相结合,又提出“设计与创新”相结合。这里结合包豪斯教育理论,根据国家高职教学指导精神和建筑设计市场特点,将学生当前的就业需求和长期的个人发展需求有机结合,提出“基础技能培养为主体、兼顾适度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使 “助理建筑师”既适应当前市场需求,又可兼顾个人长期发展。

这个理念为“助理建筑师”培养增加了“适度创新”内涵,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对于从业人员而言,创新能力是不能缺失的。本课程体系在培养基础技能的同时,为助理建筑师增加了“适度创新能力”内涵,既强调岗位基础技能的培养,也兼顾创新能力培养,适度创新能力是建筑设计市场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也是学生未来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四、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

4.1体现“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兼顾”的教学内容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建筑初步一”、“建筑初步二”、“建筑设计入门”、“建筑设计绘画”、“计算机绘图”五大部分。针对高职教育培养时间较短、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等现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与优化,强化了内容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课程内容整合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首先将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培养一一对应,然后在部分课程中渗透了适度创新教育,各课程结构框架既相互独立,又形成一个整体,目标明确,系统性强,如图1所示。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五大部分之间密切联系,板块之間以适度创新能力培养为纽带并注重各自特色与重点的凸显,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基础技能培养与适度创新教育并重。

4.2“单元化”教学模式和“能力本位”考评体系

(1)以能力点为核心的“单元化”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岗位技能”与“适度创新能力”两大培养重点,课程教学总结出以能力点为核心的“单元化”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理实教学合为一体、信息化教学与课程体系贯穿一体、适度创新与扎实基础技能互补一体,每个课程建立若干教学单元,并形成一个体系;模式通过多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工作室,以“导、讲、练、查、提、评”等步骤完成每个教学单元,该模式由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三方面内容构成,如图2所示。

1)教学流程:根据岗位能力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若干个能力点,每个教学单元有明确的能力点培养目标,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形成完整的教学链,各能力点教学由团队层层把关,每个单元通过导任务——讲知识——学生练——查问题——提技能——评成果,以“导、讲、练、查、提、评”等步骤完成。

2)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单元式教学、示范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注重实践化教学,如模型制作、实例调研、大师作品分析、企业参观等;另一方面,通过仿真实训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

3)教学手段:积极拓展信息化教学手段,课内,师生利用现代化制图教室、模型实训室、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学校课程网络、互联网等教学平台及教学设施与资源。课外师生借助不断完善的课程网络信息互动平台、电子邮件、电话、QQ等媒介实现课程交流。在线辅导、实地考察、专题讲座等课外教学方式均已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

(2)能力本位的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体系的考核与评价建立了以“能力评价为目标,过程考核为手段,多元评定为方法,综合效果为定论”的能力本位的考评体系,基本摈弃了传统应试教育的考评方法,在学中考,在做中考,用项目成果来评价鉴定学生的基础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创新能力。学生成绩将综合学期课堂作业、课堂表现、课外作业、出勤率等多个因素进行全面评定,该考评体系强调学习的过程,按照课程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分项评分,再进行综合评定,重视分阶段、分知识点的分数积累,使学生更重视平时学习,力求客观而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4.3在基础教学中实践“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新机制

通过与上海建筑学会、现代设计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集团等单位合作,探索“高职院校主导、行业协会协调、建筑企业参与”的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新机制。企业技术骨干以“企业进课堂”、“教师工作室”、“专题学术讲座”等形式,实现课程教学与岗位技能需求的有机对接;同时,与企业合作积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10个,发展联合培养人才的校外企业3个,这些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已经成为学生认识企业、体验企业的重要途径。

4.4完善的基础教学实训基地和配套的精品课程及教材

(1)理实一体化的创新实训基地

为了使教学活动与行业企业的要求同步发展,也为了使学生获得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掌握最新的职业技能,本专业以“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基础教学创新型实训基地”为目标,现已建设了“理实一体的基础教学教室”、“建筑主体与模型制作实训室”、“建筑设计工作室”等,也形成了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播与课程交流。

(2)结合创新教学的精品课程及教材

我们以特色课程与精品课程的建设来深化与推动教学改革,其中,《建筑初步(一)、(二)》荣获2009年校级精品课程、2010年上海市级精品课程称号;《建筑设计入门》作为一门高职特色课程,荣获2011年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上海市级精品课程称号,同时编写课程配套教材也是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已经编写了出版了《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五、应用情况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5.1成果应用情况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后续专业课程,与以往相比教师反映学生的识图制图与表达能力以及相关软件运用等的基础技能更加扎实,创新能力也有所提升;学生得到设计企业的认可程度也不断提高,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生就业率及专业对口率逐年提高,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据学院就业办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实施基础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后,建筑设计技术专业08级、09级、10级学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逐年递增,2013年比2011年专业对口率分别提升9个百分点,如图3所示。

5.2进一步研究方向

以“建筑师助理”为培养目标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紧扣行业现状、以德国包豪斯教育理论为基础,通过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對高职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未来需要在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1)进一步围绕成果核心“单元化”教学模式拓展新的内涵和成果,探索更能体现校企合作办学特色的“工作化”教学模式;(2)在目前国家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和标准化的背景下,将建筑信息模型(BIM)尽早引入到基础教学中来;(2)绿色城市和生态建筑是时代的主旋律,如何在基础教学中培养这个价值观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荀勇、程鹏环、王延树、吴发红著.高等工程教育——德国工程技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2]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六章[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5/200612/19288.html.

作者简介:

袁铭(1979-),男,讲师,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上海建筑学会会员。

马怡红(1953-),女,副教授,上海市教学名师。

猜你喜欢
改革与实践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面向区域产业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谈高校琵琶演奏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影响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动漫专业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