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映茹
【摘要】楹联,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文学艺术、道德价值、礼仪习俗等,质高韵美的楹联对学生情操是一种美好的陶冶。我们开展楹联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让楹联教育渗透于小学品德教育中,让学生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格,学会做人。首先,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楹联、认识楹联,感受传统美德,然后把楹联美渗透于品德课堂中,帮助指导孩子的行为,在生活中养成良好品德。
【关键词】楹联 德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74-01
透过《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新课程标准,不难看出,我们小学阶段的品德课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格,适应社会,学会生活为目标的课程。那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获得正确的生活认知,并在生活中养成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呢?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思考的问题。
现在,我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学习,把《弟子规》《三字经》等引进了我们的品德课堂,其实,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认识过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楹联,它所蕴含的德育意义是巨大的,所以,积极进行楹联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让楹联教育渗透于小学品德教育中,既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又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格,学会做人,弘扬中华美德,具有很实际的意义。
一、把楹联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楹联,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具有丰富的道德教化内涵。其实,在孩子们的语文教材里早就安排了不少楹联要求背诵积累,让孩子知道立志修身、交友处世、惜时勤学、治家爱国等的道理。可见,楹联教育确实对学生有着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可是,在实际生活当中,不少孩子只是在分数的压力下去死记硬背课堂上的楹联,又有多少个孩子真的对这些传统文化感兴趣呢?信息化社会使得孩子们越来越“潮流”了。我们老师苦口婆心的说理,永远也追不上孩子的心理变化,更何况课堂上的单调的“之乎者也”呢。那如何让孩子真正地接受楹联,并让楹联在孩子心中开花、结果,最终指导行为,形成优秀品质呢?
(一)校园设施中营造缤纷的楹联文化氛围。
校园生活是孩子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进行楹联教育,首先要在校园中大力营造缤纷的楹联文化氛,让孩子得以耳濡目染。我们可以设计海报,制作宣传画,张贴书法作品等,让校道旁,花坛里,走廊边,宣传栏上,处处都有楹联的影子,例如:校道上有:“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做舟”。阅览室里有:“志在书山探宝、心向学海寻珠”等等楹联,每时每刻都在提醒孩子注意修身立志。教学楼每一层的走廊上张贴的更是出自于名家的楹联墨迹。我们相信,孩子触目所见的都是楹联,孩子直接感觉、感受了,就会引起心灵的触动,最后必将是深受感动。
(二)每周校園广播节目普及楹联知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楹联的话题不要说孩子们陌生,就连我们老师也不是很熟悉,更何况让我们利用它来促进课堂,提高教育效果呢?仅仅通过校容校貌的视觉宣传还是不够的。每天的校园广播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站进行《楹联小讲坛》的广播,为全校的师生普及楹联的知识。在“小讲坛”中,为孩子介绍楹联的分类、特点、修辞手法等知识,还讲很多有趣生动的楹联小故事,也介绍名家楹联、名胜古迹楹联以及节日楹联等。在每一次节目的短短的十分钟内,尽管内容不多,但是孩子却在不知不觉当中熟悉了楹联,对这个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瑰宝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走进生活寻找、发现楹联“美”。
德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楹联教育也不是一味枯燥的背诵,通过耳濡目染的宣传学习后,我们还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存在我们身边的楹联:孩子们可以跟爸爸妈妈去各名胜景点拍摄楹联,也可以把自己左邻右舍门上的楹联抄下来,看谁找到的楹联最丰富,懂得的也最多……实践证明,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不少的家长反映:“孩子一放假就吵着要去景点找对联拍照,有些对联的字比较生僻,我们也不太懂,是他们自己拍下来以后就去查字典啊,上网呀,非得把它弄明白不可……那股劲可大了!” 孩子们遇到了不懂的楹联,想方设法地寻求帮助,这不也是欣赏楹联的过程吗?我们想,此时孩子在愉悦的心境下所主动追求到的才是他们最乐于接受的东西,他们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才会真正地受到启发。当然,我们也借假期里“看谁懂得多”的小比赛,也随之掀起了全校“师生家长齐创作”的热潮。飘扬在学校操场边上的一幅幅楹联,都是我们的孩子和家长们共同创作并誊写的作品。看着自己的作品能被选挂出来展览,孩子们稚气的脸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在对楹联的创作和欣赏中,孩子们借助语言文字感受到了缤纷的色彩、 流动的旋律、也表达了自己丰富、细腻的情感。
二、让楹联走进孩子们的德品课堂。
在生活中,孩子们对楹联越来越熟悉了,然而,如何才能更好地与品德教育紧密结合一起呢?品德课堂是研究的重点对象。思品教材是开放的,如果教师能够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就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而楹联具有丰富的道德教化内涵,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指导着我们如何为人处事、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有的名联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我们何不把楹联渗透在教材内容中,借楹联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最终达成我们的教学目的呢?
首先,仔细研究教材,努力地在每一个单元,每一个小主题里挖掘蕴含在其中的传统美德渗透点,然后根据这个渗透点为孩子补充相关的楹联以及楹联故事或传统美德故事,通过对这些楹联的赏析与积累,深化认识,为导行作铺垫。
例如:四年级,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家乡的美,到家乡的富,从不同的角度看家乡的变化;从家乡的变化看祖国的富强”,搜集并利用各家各户门上的对联以及家乡名胜古迹的对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又用周恩来、林则徐、岳飞等名人志士的对联让学生萌生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自豪,从而立志报效祖国。
五年级,可在结合教材引领学生从自己的班集体走向自己生活的社区的时候,借助林则徐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育学生要关心国家大事,现在勤奋学习,将来振兴中华,培养小主人翁精神。
六年级,在《品格的试金石》这个专题中,挖掘了“诚信为本”的传统美德渗透点后,补充了“以诚处世无惭愧取信于人不寂寥” “为人诚信人人信服为事诚信事事成功”等对联让学生积累,既深化了课堂的认识,也有利于指导学生的生活。
就是这样,整个小学阶段1-6年级的思品教材,都可以列出系列框架,这样更便于我们在品德教学实践中,利用楹联进行美德教育。
其实,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既突显学科课堂特色,又体现楹联的教育效果,这确实是一个难题。总之,让楹联教育渗透于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程中,需要我们的大胆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思考、调整,最终促进孩子们德育的健全和完善。我们坚信楹联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为了孩子们,我们将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楹联活动,让楹联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孩子们相伴。
参考文献:
[1]《传统格言楹联的德育价值》 严考亮 《中国德育》2007第10期
[2]《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