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友英 冯勇 罗淳
【摘要】通过对企业和往届生、应届生调研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希望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 工程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43-02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到底用人单位对人才有哪些能力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又有哪些不足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及就业对口单位进行了调研。参与调研的相关企业12家,工程技术人员50人,往届学生60人,在校学生104人。调研方式为座谈会、网络问卷及电话调研。
二、调研结果统计
(一)企业调研
选择毕业生时最重视的条件:综合素质100%,动手能力82% ;毕业生胜任工作需要时间:二年50%,一年20%,半年20% ;毕业生在工作中最缺乏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82%,沟通能力74%,动手能力56% ;用人单位目前最需要的人才类型:实用性人才84%,较高综合能力的人60%。
(二)往届生调研
毕业生应具备哪些能力:解决问题能力85%,动手能力65%,沟通能力55%,分析问题能力45%;最重要的实践环节:生产实习100%,毕业设计92%,专业综合课程设计90%;实习内容对工作是否有帮助:很大20%,一般40%,很小30%;实习时间是否足够:够10%,基本够35%,不够30%,很不够25%。
(三)在校生调研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应用型人才31%,复合型人才28%,专门人才23%,高级专门人才18% ;最重要的实践环节:生产实习48%,专业综合课程设计36%,金工实习33%,毕业设计31% ;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专业知识32%,综合素质26%,学习能力25%;对实习形式和内容的建议:延长实习时间31%,能自己动手操作设备35%。
三、调研结果分析
企业最需要的人才类型集中在具有较高专业综合能力方面,最需要加强的是化工设备设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压力容器制造与检修方面的技术知识;生产实习最好能进行上岗训练,时间至少在2个月以上;1-2年修订一次课程体系,多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以免闭门造车。
往届生认为生产实习是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但对就业起到的作用不大,原因在于时间短、内容少而浅,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大家普遍反映的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需要一个理论-实践-再理论的训练过程,希望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
在校生也认为专业生产实习是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但时间短、内容少,对能力的训练效果不理想;课程设置中实践课时偏少,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少,既引不起大家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希望能延长实习时间,能像工作性质一样实习,完全自己动手操作设备。
四、基于调研结果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突出实践,强调应用,认真分析企业和学生的调研结果,重新整合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一)生产实习教学模式
校企深度合作,以企业教师为主,共同制定实习大纲,将实习任务分解为不同的模块,由学生自主选择,在实习过程中深入到有关设备设计、制造、运行、检验、维修、管理以及质量监测等岗位跟班实习,自己动手操作,实习时间适当延长。
(二)校企科研合作教学模式
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进行横向课题的研究,即可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问题,又可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教学,还加强了教师与生产实际的联系,使教师具备了工程师的素质;同时也可锻炼参与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工程综合素质。
(三)双师型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聯合指导毕业设计,真题真做。结合就业,学生边实习边完成企业的课题,由企业教师主要指导,使学生得到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训练;还可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完成来自企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学生不定期赴企业实习,为学生提前了解企业以及就业选择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两种方式我们已经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企业和学生的欢迎。
五、结束语
加强校企合作,构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形式,又使学生扎实掌握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使教与学互相促进,校与企互惠互利,更重要的是,学生收获良多。
参考文献:
[1] 王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21.
[2] 刘友英,朱大胜.实践教学方式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J],科技信息,2010,22.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高教课题GY201101 “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及评价方法研究”;江苏省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3“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