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2015-05-22 16:50康夕彦
学周刊·中旬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小学语文

康夕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人文性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作用。丰厚的人文素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培养高尚的人格是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语文课堂教学需充满人文魅力,人文教育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要渗透人文性,要让学生在感悟、欣赏、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陶冶。

关键词:小学 语文 人文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置于了突出的位置,倡导语文教学回归实质。小学语文教学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伴随学生成长的过程,更是开启学生心智的过程,语文教学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意义。

一、丰厚的人文素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记得有人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师要把语文课上成具有趣味、充满人性之美、能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用人文精神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对生命进行思索。教师还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人文性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作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了。不少教师深切地感受到,对新语文课程标准难以适应。这不单表现在教学观念的落后上,还表现在学科素养、文学修养、审美能力和语言功力的不足上。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钻研教材和锤炼语言,不断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胜任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是指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反映着这个人的整体素质。拥有人文素养的教师,情趣高雅,精力充沛,语言文明,爱好广泛,平易近人;他们热爱生活,有着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有着十分丰富的精神世界。因而,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热爱。

二、创新人格是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适时调控师生之間的情感距离,营造学生、教师之间情感最佳融合境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是以激发学生情感为诱发因素的。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性格、能力、意志等方面均有着不同的特点,教师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发展轨道上有所发展、进步,让每个学生的进取精神、意志力、责任心、求异性等创新人格,都能在课堂上得以培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渗透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使学生的情感在一种乐学的情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升华。对于语文这门具有丰富知识和情感的学科来说,教师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儿童,儿童情感丰富,教师正确的情感引导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对学习、对课堂、对生活充满热爱,能够满怀热情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情感教学应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应尽可能地多让学生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其文学素养。

三、 课堂教学要充满人文魅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要多设计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题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要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才可以完成的题目,以充分让学生参与交流、讨论,让他们在一种自主、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中,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净化、个性得以张扬,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魅力。

另外,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有人说,课堂上的40分钟,就是学生生命中的40分钟。作为教师,每一堂课上都应该考虑是否能给学生的心灵留下点什么,让他们生命里的这40分钟过得充实、精彩。只有让语文课在充满情趣和关爱的氛围进行,才能让语文课充满人文精神,发挥出更大的教育意义。

在汉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用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过程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强调课内外结合,鼓励学生在阅读叙事性作品后,能表达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和同情等感受。在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善于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有意识地通过观察周围事物来丰富自己的视野。在口语交际中,要培养学生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耐心的态度,注意表达时语言要优美,要尊重、理解对方。总之,注重人文渗透的课堂才是充满了活力的教学课堂。

四、人文教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旧观念,把过去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进行拓宽伸展,构建开放、鲜活和充满人文气息的语文课堂。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回归大自然,去发现和体会生活中那些散发着乡土气息的人文素材。语文学科作为语言文化的载体,它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涉及有关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知识,还会涉及到有关历史、艺术、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有着浓浓的人文精神。

如在教学课文《悯农》时,作为古诗教学来讲,首先要学习字词,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要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需要挖掘“爱惜粮食”这种节约的思想,让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讨论,分析爱惜粮食的重要性。经过讨论,有的学生甚至会得出“爱惜粮食,利国利民,是对劳动者的尊重”的结论。还有的学生会说:“今后我们要节约粮食,不扔剩下的馒头了。”学生在这节课上能总结文章主旨,能联系生活实际,取得了不俗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小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