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娟
【摘 要】本文运用多模态选择框架理论作为指导,将大学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程序与教学目标相联系,使多模态在大学写作教学中通过有效的选择和组合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英语写作教学效果和目标完成不理想的现状。
【关键词】多模态选择框架;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程序
一、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作为语言习得输出的必要途径,大学英语写作一直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然而,由于传统英语课堂中,教师一般都采取讲授写作技巧—欣赏范文的枯燥乏味的方式进行教学,因而,造成了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练习量少、反馈不足的现状(陈雪 94)。另外,由于要应对各种英语考试中出现的英语写作试题,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甚至课堂上只讲授死板的文章结构,所有话题都可以适用的套话句式和设计好的千篇一律的固定模板。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因此,多模态选择框架理论的诞生,可以说为改变该门课程的教学现状提供了一个指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多模态选择框架理论概述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已经从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译发展为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即运用多文化、多媒体和多模态交际能力。而张德禄(2013)讨论了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 1996)提出的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模式是培养该类人才的有效模式。该模式吧相关模态分为五个类别:语言模态、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身势模态和空间模态。在实际课堂操作中,要实现多模态的搭配使用,即“在一种模态的供用特征不能很好地体现交际者要表达的意义时,选择多种模态相互配合来完成交际任务的现象。”(张德禄 2013)各模态之间的关系可以说起着相辅相成、强化补充的作用。因此,要改变传统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必须实现多模态在课堂教学中的搭配。
三、多模态选择框架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新模式
根据英语写作课程每一课段的教学目标不同,应该选择不同的多模态搭配。下面以英语写作中最重要的各种类文章写作教学为例,阐述各个不同搭配的多模态在实际教学中收到的效果。
首先以记叙文教学为例。既然讲解的内容是以故事写作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一个鲜活生动的故事作为各写作知识技巧的主线。因此,如何向学生呈现这个作为主线的故事才能使他们在整节课中都能保持极高的热情和兴趣是多模态选择进而搭配的关键因素。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在试验班级采用了多模态搭配,从课堂气氛、学生参与度、最终的写作质量来看,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该多模态搭配为:在warm-up阶段,为学生讲述了the story of Halloween的梗概(不包括细节),第一次讲述的时候,学生有个别句子没有听清,所以,可以酌情重复一下。在确定每个学生对于该故事梗概都清楚地理解了之后,教师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了两个主要情节的图片:主人公Jack生前很吝啬和在地狱戏弄撒旦的情景。之后,便要求学生3-5人一组,在准备时间过后,根据故事梗概,充分发挥想象力,充实故事细节,并在5分钟之内表演出来。当然,这一阶段学生还没具备记叙文写作的知识和技巧,教师不宜让学生直接来写故事。显然,这一阶段运用了三种模态的搭配:口语(教师讲故事)、图像(幻灯片展示故事的最主要情节)和身体语言(学生的表演)。经过2-3个小组的表演过后,学生对于整个故事的脉络有了清晰的了解,也了解了西方文化中的一个经典故事,而且还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气氛也极大地活跃起来,在写作知识和技巧的讲解中还可以始终以该故事为例,可谓一举多得。当然,在最后的实践环节,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把完整的故事作为习作呈现出来了。从该节实验课来看,学生最终上交的习作质量,从词汇的运用、语法的准确性、内容的充实度和结构的合理性都很令人满意(平均分为8.6分,满分10分)。在课后,教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简单的采访,学生的反馈都是:“如果所有的课程都能这样充分调动我们的五官,多种形式相结合,我们肯定不会逃课,知识也能轻松愉快地掌握了。”
而在对照班进行的传统模式的写作教学,无论从课堂氛围、学生参与度和最终的习作质量(采用同一评分标准,平均分为7.2分,满分10分)来看,都有显著差异。
通过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多模态搭配教学与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和创新之处在于: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写作知识和技巧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多种感官齐调动所产生的良好效果,而多模态搭配的教学过程恰好能弥补这一不足。在其他类型的篇章写作课上,教师还运用了其他不同的多模态搭配,如:描写文课上运用的图片、视频和真人模特(动静结合)的多模态搭配,说明文课上运用的音频、图像与文字的多模态搭配,议论文课上运用的口语、音频和视频的多模态搭配等。笔者必须指出,所列举的这些都是该课段中比较重要的多模态搭配,其中也会穿插许多其他的模态,如教师的表情、动作等,也都起到重要作用。
四、结论
通过前文的论述,笔者认为通过几个课段的试验,多模态的写作教学模式都会使学生获益良多,如果通过长期的努力,学生必然会在英语写作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第一,坚持多模态的搭配教学,灵活多样地设计每一个课段;第二,针对多模态搭配的教学效果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使研究成果被更多英语写作教师接受并运用于实际教学当中,使更多的学生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陈雪. “基于多模态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8).
[2]张德禄,丁肇芬. “外语教学多模态选择框架探索”[J]. 外语界,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