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提升 就业竞争力的个案研究

2015-05-21 04:42鲍红玉邱化民
中国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育学硕士竞争力

鲍红玉+邱化民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出现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就业难”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国务院和教育部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措施,主要任务之一是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竞争力,顾名思义,是指进入就业市场参与竞争的一种能力。孔雷、王蔚等学者认为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相对于其他的求职竞争者而言,能够更加有效地让用人单位快速接受、接纳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从而取得工作机会的能力[1]。崔益军、高远等学者认为就业竞争力是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表现,他们具有比竞争对手更能够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2]。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是高校毕业生中的重要群体,因其专业类别和学历层次在就业市场中处于“中间地带”,“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尤为明显,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面临多种困惑,使得就业竞争力提升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对就业质量和数量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个案研究,以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为对象,从自我角度出发解析就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影响因素,探讨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策略和方法。

一、过程设计

1. 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特定性,是指其研究的是一个特定的实践情境和社会现象。二是描写性,即对所研究对象进行生动细致的描述。三是启示性,即其可以帮助人们对所研究的对象形成新的理解[3]。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提升自我就业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深度研究,且其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过程会因自身性格、自我认知、就业期待等个体差异出现不同,也会受到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描述性、解释性的个案研究恰好能够较好地实现。因此,本文选择有典型特征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为个案进行质性研究,追溯其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的过程,从而解决相关的研究问题,实现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北京师范大学两名三年级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A(男生)和B(女生)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典型性。A、B均为研三时已找到理想工作,与研一、研二学生相比,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此外,在预研究中发现,这两名研究生经历过不同的求职历程。即“相对顺利”“极其艰难”,对其进行深入跟踪以挖掘其提升自我就业竞争力的过程,可以更好地满足研究的需要。第二,便利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曾与研究对象有过或多或少的接触,便于有效深入,建立良好关系,从而收集到大量、深入的资料进行分析。

学生A:男,中共党员,北师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本科修物理学,曾担任学校主要学生干部,学生工作经验丰富,曾获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等奖励。研三时开始正式找工作,虽有物理学的学科优势,但没有做教师的期望,明确想要到高校工作的职业定位。鉴于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学校期间的工作经验,主要参加各大高校的招聘、面试,最终被中国农业大学录用。

学生B:女,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本科修读教育学,曾担任院系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优异,获“优秀毕业生”称号。求职过程比较坎坷和艰难,因前期参加就业辅导类的社团,接触过大量的用人单位和用人行业,了解市场需求,确定了进高校工作的最初职业目标。投递简历,也面试过几所著名高校,却屡屡碰壁。最初的职业目标遭受挫折,于是退而求其次,开始“海投、海面”,开始了各种兼职、实习,拥有小学教师、出版社、高校辅导员等经历。研三下学期,认真分析自我,重新定位职业目标,决定做小学教师。经过多次面试、说课和试讲等环节,最终被北京市一所重点小学录用。

3. 资料收集

本文主要采用访谈的形式,根据研究内容及目的,参考就业竞争力的相关实证研究,主要分析研究对象读研期间与“就业”“就业竞争力”相关的学习及生活经历与就业竞争力构成要素及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的途径和影响因素等,基于自身精神风貌、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实习经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沟通交往能力以及身心素质等维度进行半结构的访谈,以面对面访谈为主,电话访谈、QQ访谈、电子邮件交流等为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环境相对安静、氛围相对轻松且便于进行访谈的地点针对上述内容询问研究对象。此外,研究对象的一些实物资料,如就业培训材料、从业资格证书、求职简历、博客、日志及日记随笔等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时面临的问题

通过访谈所记录的谈话内容和收集的资料,采用类属分析与情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三角验证法”对文字及数据信息进行检验,以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研究发现,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主要面临以下就业问题。

1.专业认同感低

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具有较强的学术性,需要较长时间的知识积累。随着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不断扩招,教育学的学术性不断降低,独立性逐渐消失,部分学生对专业失去了认同感,直接影响其就业的数量和质量。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高学历成为人们竞聘工作岗位的重要砝码,硕士研究生学历逐渐成为就业的门槛,不少学生不得不本科毕业后强迫自己考研,考研的专业不一定是自己真的感兴趣而是要能够考上的,读研的主要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拿学位找工作,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限制较少,比较容易考。根据调查,62%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本科没有学习过教育相关课程,直接导致其学习倦怠问题。同时,教育学理论性较强,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专业知识与社会脱节,培养目标与就业实际脱节,且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教育学科的社会认可度低,强调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的操作,专业就业面狭窄[4]。

2.职业定位模糊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因对专业认知狭隘,导致其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不清晰。部分学生认为教育学学生只能去学校当教师,把职业定位于中小学教师,不会考虑其他行业和岗位,择业意识局限。根据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往年就业数据分析,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面非常宽泛,尤其是新职业产生以来,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几乎涉及社会各个行业,如金融、地产、建筑、医疗、航天等。然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自主创业意识淡薄,主动出击创业的意识欠缺,只是局限于“找工作”,等着用人单位来挑选自己,而且部分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不清楚自己对什么感兴趣,能干什么,没有清晰的职业定位和规划,求职就业迷茫。

3. 自身竞争力弱

教育学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所学专业课多是理论内容,缺乏实践性,直接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偏差,学习能力不足,创新精神欠缺。面对三年的学生生活,学生普遍局限于专业课的学习,将大量时间用于书斋中闭门造车,缺少实习实践,如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不会音乐和舞蹈,求职面试时比不过中专生;教育技术学生不懂电脑硬件,求职面试中不如信息技术专业本科生;想做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因没有学科背景,说课和试讲不如中文、数学、外语等专业学生。部分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心理调适能力低下,心态较差,求职过程中展现出的随机应变能力较弱,但这些都是求职中的必备能力。

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1. 合理设置就业期望,明确职业目标

根据美国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求职不是寻找最优秀的职业,而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因此,毕业生求职就业应该根据自身条件设置求职期望,明确自身职业定位和目标。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要根据自身能力和所学专业条件,进行职业定位,而不是盲目追求高福利、优待遇。每名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求职就业中没有必要攀比,要选择适合自身的。例如,学生A,擅长并具有组织大型活动的经历和能力,根据自身经历及优势明确要进高校工作,最终进入北京高校。学生B,在求职伊始,求职目标不明确,中小学、企业和高校都投递过大量简历,临近毕业依然在中小学教师和行政工作间徘徊,最后在就业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才逐渐清晰择业目标,最终进入北京市一所小学工作。

2.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充分发挥学科优势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在于其经过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学术专业训练,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但要在求职中及入职后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彰显教育学潜力。通过对学生A、B的分析,发现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够与学校(高校、中小学校)有一定的连带关系,但因教育学学科专业性不强,培养目标与就业实际脱节,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强调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的操作。因此,他们如果将职业定位在做中小学教师上,就应努力拓展自身的知识面,辅修或者学习中文、数学、外语等中小学学科专业,这既有教育学的理论做基础,又有中小学学科的知识结构,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就业竞争力优势。学生B,曾经辅修过中文专业,她在小学任教中很快就脱颖而出,不但承担授课任务,还担任了学校课程的研发以及课题研究工作。

3. 加大实习实践力度,提升实践综合能力

调查研究发现,教育学研究生求职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习实践机会少,实践能力差,动手能力弱,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欠缺。就业市场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市场对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需求已经从科研教学岗位转向实际工作部门,要求他们不但能进行理论研究,成为研究型人才,更要具有“坐下来能写,静下来能思,站起来能讲,跑出去能干”的能力,成为综合型人才。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为例,58%的学生本科阶段并不学习教育学,因此,在硕士阶段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补充教育学知识,使其实习实践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应根据自己的求职目标合理规划实习实践,如利用寒暑假进行支教、调研,跟导师做些课题项目,平时挤时间做些兼职或者勤工助学等,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两位研究对象在校期间均担任过学生干部,做过大量的实习实践工作,借此提升了他们的交流沟通、统筹协调和语言表达等多项能力。

4. 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做到“有的放矢”

对北京师范大学2015届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生的调查显示,41%的毕业生“不知道找什么样的工作”,27%的毕业生“在求职中逐渐明晰求职目标”,只有32%的毕业生“有较明确的就业目标”。很多学生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他们读研究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为何考研,读什么专业,将来要做什么等,基本上是走一步说一步,表现出很强的从众性。没有进行职业规划,就会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就会没有求职动力,更不会主动地提升就业竞争力,直接影响就业质量,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至关重要,在上大学伊始就要进行。而本文的两位研究对象都有相对清晰的职业规划,学生B有志愿做中小学教师,其硕士阶段学习的专业是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会在教育机构和市重点小学任课,做过多项课程改革的课题,并发表多篇与此相关的文章,同时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证书、心理咨询师证书等,在求职中展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

作为名校、名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们在就业市场中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外部竞争优势,如何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优势则是关键之所在。因此,教育学研究生在读书阶段就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实习实践锻炼,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并在求职过程中合理设置求职期望,明确职业目标,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孔雷, 王蔚. 关于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 职业, 2007(21).

[2] 崔益军, 高远. 试谈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系[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15).

[3] Marriam.S.B.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M].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8:30.

[4] 杨遇春.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择业观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0: 69.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教育学硕士竞争力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教育学信条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唐维泽、段立作品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法国优秀硕士奖学金项目:France Excellence”
寻找把教育学托上天空的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