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监督“一把手”

2015-05-20 06:49:15
当代党员 2015年4期
关键词:集体领导一把手社会公众

强化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

用班子内部权力制衡来加强对“一把手”监督。严格落实党组织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科学配置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权力,积极推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项目等制度,从制度层面改变“一把手”权力结构过分集中、权力监督相对弱化的现象,通过合理分权,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从而预防“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等情况的发生。

科学编制“一把手”权力清单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权力只有公开、透明运行,才能得到有效监督。各级党组织要对“一把手”的职责、权限进行全面梳理,明确规定权力范围、责任及权力运行程序和界限,按照权力类别、项目和依据,对权力分别登记造册,明确行使权力的程序和相应责任,科学编制出权力运行流程图,使“一把手”的权力界限和使用规则清晰化,并尽可能公开,将其权力“曝晒”在阳光之下。

完善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

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特别是要进一步规范集体表决制度,完善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的规则和程序。比如结合实际,制订“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集体民主决策和“末位表态发言”(党政主要负责人最后陈述表态)制度。

健全完善“一把手”管理制度

健全“一把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一把手”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随机抽查,核实报告情况。严格落实上级对下级的廉政谈话、考核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等制度,及时发现和督促纠正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下级“一把手”出现严重违纪违规问题的,要严肃追究上级党组织和“一把手”失察、失管的责任;严格落实“一把手”任职期满轮换、异地交流等制度,防止其关系网和既得利益链的形成。

建立完善“一把手”监督机制

明确“一把手”监督主体——针对监督“一把手”“上级太远、同级太难、下级不敢”的问题,明确“一把手”的监督主体为上一级“一把手”,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是监督执行者,解决监督流于形式的问题;完善面向社会公众的监督机制——构建方便社会公众参与监督“一把手”的制度机制,由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公布“一把手”的监督受理方式,让“一把手”的权力得到最广泛的社会公众监督;建立规范有效的监督秩序——畅通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渠道,提高实名举报核查率,凡实名举报的均作反馈,提高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权力运行的热情。

猜你喜欢
集体领导一把手社会公众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传媒评论(2019年2期)2019-05-20 09:44:20
关于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思考
青年时代(2017年30期)2017-11-28 17:39:49
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关系研究
商情(2017年5期)2017-03-30 00:03:53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学理论·下(2017年2期)2017-03-17 17:52:18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中州学刊(2016年12期)2017-01-17 15:57:09
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主要内容及启示
党政研究(2016年6期)2016-12-05 07:07:55
天津“一把手”黄兴国落马
看天下(2016年25期)2016-09-22 15:39:27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管理现代化(2016年2期)2016-01-23 02:11:56
“一把手”眼里的依法治国
南方周末(2015-03-12)2015-03-12 23: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