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英语导游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15-05-19 20:30杜淑萍王晓杰朱丽梅
校园英语·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导游交际人才

杜淑萍+王晓杰+朱丽梅

【摘要】英语导游是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导游学科知识和全面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内容依托教学为指导提高语言学习和导游知识的全面融合,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英语导游人才。

【关键词】地方高校 英语导游 人才培养 策略研究

一、引言

随着中国入境游人数的逐年迅猛增长,英语涉外导游面临人才短缺的局面,这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指出“人才是旅游事业根本所在,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旅游工作的当务之急。”据最新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入境旅游达到1.28亿人次,较1978年的180.92万人次增长了将近70倍,年均增长12.6%;国际旅游收入从2.63亿美元增加到565亿美元,增长213.8倍,年均增幅达到16.1%。 英语导游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地方高等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将在分析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在生态旅游背景下,探讨英语导游人才需具备什么样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以及地方高校在合格英语导游人才方面的培养策略。

二、英语导游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1.具备准确熟练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英语是英语导游的工作语言,准确熟练的英语表达是一个优秀英语导游的重要能力,是准确表达思想,传达意义,沟通感情,互动交际的基础。具备这个能力需要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基本功和熟练的英语听说技能,具体来说,英语词汇量要丰富,能满足口语和书面表达的需要,词汇量至少需要达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大纲规定的词汇要求;语音准确自然,语流顺畅,这是准确语言交际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音节、语音语调、重音、省音、连读等语音知识;语法规则运用规范得体,能够熟练运用语法规则准确连贯的表达思想;英语听说能力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良好的听力是理解外国游客进而交流的基础,不能听懂游客的问题和需求就谈不上服务。扎实的语言知识基本功和听力技能都是英语口语表达流利性和准确性的保证。

2.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广义上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的生活方式,包括信仰、习俗、目标、机构、技术以及带有群体生活特色的语言。中西方由于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等原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差异,当然语言差异也是文化差异的一部分。英语导游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沟通交流需要对文化差异有较强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文化差异体现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各方面,仅在语言方面就表现在问候语、称呼语、感激语、颜色词、数字、习语、谚语、禁忌语等多个方面。如禁忌语方面,在西方人们很重视自己的隐私,有关年龄、收入、家庭背景等私人信息是不适合谈论的。跨文化交际不但包括语言交际,也包括非语言交际,而且非语言交际也是表达思想和感情,传达信息的重要手段,如体态语、副语言、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等,比如在说英语国家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表示“吃饱了”,而在中国却表示“杀头”;还比如中国人握手时经常保持一段时间,而且身体相互靠近,而在英语国家两人以手相握手,然后马上松开,两人身体也随即拉开。如果英语导游不能准确理解这些手势语,在工作中就有可能引起尴尬或误会。

3.掌握汉译英翻译的技巧和方法。英语导游在工作中还要掌握基本的汉译英技巧和方法,一般来说,英语导游的翻译能力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园林建筑和风土人情方面的文字的翻译,这些旅游资源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诗歌、对联、书法、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这类内容的翻译具有文化对应词少,即存在词汇空白现象的特点,所以英语导游在翻译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时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如增译法、缩译法、类比法、释译法、展示法等。英语导游的翻译过程就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他们是“文化的传播者”,所以翻译时应遵循“以游客为出发点”和“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取向”的原则,导游词应尽量保持中国文化信息。同时,除必要的翻译方法外,英语导游平时应注意积累与此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已经约定俗成的译法,如孔子、孟子被翻译为Confucius、Mencius,不能简单的用拼音去翻译。

三、英语导游人才培养策略

地方高校培养英语导游的途径主要有旅游英语专业、英语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等,培养复合型英语导游人才既需要重视学生英语专业能力的发展,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掌握翻译的技巧和方法,熟悉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导游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针对不同类型的培养方式在教学模式方面也存在着区别,但总的来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内容依托促进学生导游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水平同时提高。英语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英语导游人才方面存在着英语语言学习和旅游基础知识学习得不到同时重视的问题,内容依托教学为解决这个矛盾提供了思路。内容依托教学是一种通过主题或学科内容教学达到外语习得目的的教学理念,将学科内容知识和语言的学习结合起来,简单来说就是用外语教授某一学科的知识,从而使学生既可以习得外语,又可以掌握学科知识。内容依托教学主张根据学生的需求围绕学科知识这个核心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教学,分为主题式、保护式、附加式等模式。根据内容依托理念,旅游英语基础知识以英语为学习媒介,教师通过围绕某一主题的若干话题进行英语语言训练,让学生在完成基于旅游知识的任务过程中习得英语。内容依托模式能较有效地解决语言学习与专业培养相脱节的不足,使英语语言学习和旅游知识学习得到同步提高。

2.采取“课堂教学+校内实践+校外实训”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英语导游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熟练的英语听说能力,也需要掌握系统的旅游专业知识和导游技巧,这样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课堂里是培养不出来的,必须以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构建“课堂教学+校内实践+校外实训”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重点解决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导游知识的融合问题,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任务型、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如英语演讲、英语话剧表演、英语辩论、涉外英语导游知识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校内实践是指学生在校内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的模拟导游情景进行涉外导游实践,教师设计导游活动的情景,师生共同参与从迎接、入住酒店、前往景点、景点解说、用餐到送站等导游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课内实践环节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情景相结合,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校外实训是应用型英语导游培养的关键环节,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建立合作关系,本着人才共育的理念,学生实习期间在真实的旅游景点通过临时导游、随团见习等形式进行英语解说训练,提高了学生对旅游景点的直观认识,增强了临场应变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践环节,学校可以聘请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英语导游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指导或教授实践性强的课程,并且在学生实训期间给予指导和帮助。

3.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在网络多媒体资源日益成为教学的有益补充的背景下,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尤为重要。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模式具有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等特点,多媒体能够提供声音和图文一体化的丰富信息,能够提供丰富的导游知识和语言学习资源,能够提供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不但是教师课堂的好帮手,也是学生课外学习的有效辅助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养成需要教师从学习策略培养、教学评估等多方面入手。学生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提高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学生主动建构导游知识体系都有积极作用。

四、结语

英语导游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是促进中西跨文化交际的纽带,是涉外旅游市场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英语导游人才培养,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干映锋.浅析高职学生英语导游能力培养策略[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4).

[2]李金早.开辟新常态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天地-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EB/OL].http://www.cnta.gov.cn/html/2015-1/2015-1-26-%7B@hur%7D-51-29492.html.

[3]刘杰英,廖晓敏.基于工作过程的导游英语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14).

[4]赵丽.英语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6,(18).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河北生态旅游背景下英语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HB14SH004。

猜你喜欢
导游交际人才
寻找火星导游
情景交际
人才云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交际羊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