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要】本文把形式上属于否定祈使句的核心否定祈使句作为研究对象,并基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建立的Ecsearch平行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英汉否定祈使句谓语语义特征的量化分析。本文采用antconc检索软件对语料库中的带12大英汉否定标记的祈使句进行穷尽检索,分别检索出英汉否定祈使句636句,1073句。其次,分别按否定标记比例随机抽取了英汉否定祈使句各200句对其进行定性分析。
【关键词】核心否定祈使句 Ecsearch平行语料库 谓语
祈使句是人们用来表达命令、要求、劝阻、禁止等意愿的句子。最早使用“祈使句”这一术语的应该是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书中明确提出了句子按照语气可以分为五类:决定句、商榷句、疑问句、惊叹句、祈使句,五类中的“决定句”和“商榷句”属于更上位的“祈使句”。接下来的一些语法著作,如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朱德熙的《语法讲义》等都专辟章节对祈使句进行阐述。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明确指出祈使是一种语气:祈使是“支配我们的行为为目的”的语气。除此之外,书中还谈到了“刚柔缓急之异”可以造成“禁止、命令、请求、敦促、劝说”的不同。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中明确提出“从句子的功能来看,我们又可以把它分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称呼句和感叹句五类。祈使句的作用是要求听话的人做某事。
根据结构形式分类,汉语祈使句大致分为肯定与否定祈使句。对否定祈使句句法语义功能全面的研究也有利于学习者对祈使句的习得。其中,以袁毓林、陆俭明、王红旗、邵敬敏为代表的学者分别对以副词“别/甭/不要/不用”等为首的否定祈使句语义结构特征及意义、动词形容词谓语的语义限制等方面有比较深刻的探讨。但是从对比语言学视角对祈使句的形成进行阐释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吕淑湘指出:“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处和特殊之点”。
因此,本文的研究尝试从英汉否定祈使句的谓语入手,基于英汉平行语料库中检索分析结果,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构成否定祈使句的谓语语义特征进行描述,从而对祈使句构成有全面的了解,希望对学习者习得英汉祈使句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通过结合计算机检索和人工甄别,本文发现Ecsearch中英语否定祈使句为636句,汉语否定祈使句为1073句。如表1所示,英语否定祈使句中带“Dont”否定标记的句子有575句,占英语否定祈使句总数的90.4%;带“Do not”,“Stop”,“No”的句子分别有33句,17句,11句。如表2所示,汉语否定祈使句中带“别”和“不要”的情况最多,分别为522句和278句,占总数的48.6%、25.9%。其他带“甭”、“禁止”、“不准”、“不得”、“不许”、“不用”句子分别为22句、57句、13句、101句、31句、49句。
表1:英语否定祈使句分布情况
Dont+V
542 Dont you+V
33 Do not Stop No Total
575 33 17 11 636
表2: 汉语祈使句分布情况
别 不要 甭 禁止 不用 不得 不许 不准 总数
522 278 22 57 49 101 31 13 1073
根据数据结果,首先,可以看出总体上,在英汉平行语料库中语料的语体词长等相同的前提下,汉语否定祈使句比英语更频繁。第二,由于带“禁止”、“不得”否定标记的汉语否定祈使句基本上来自于法律等书面文体,因此相对来说数量不多。第三,带否定标记“Dont”、“不要”、“别”的使用频率大大高出其他几种祈使句。而“别”是“不要”进行语法化后演变而来,也就是说“别+V”用法在汉语祈使句中非常突出。
总的来说,英汉否定祈使句存在一定的对称性,但也有细微的差别。两者的比较也有利于英汉学习者对两种语言祈使句这一语法现象的习得。
参考文献:
[1]Hidemitsu Takahashi,A Usage·Based Analysis of Imperative Verbs in English(1),in Annual report of cultural science 121,Hokkaido University,2007,P89--l29.
[2]Hidemitsu Takahashi,The English Imperative:A Cognitive and Functional Analysis,[Doctoral Dissertation],Hokkaido University,2004.
[3]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4]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齐沪扬,朱敏.现代汉语祈使句句末语气词选择性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62-69.
[6]沈阳.祈使句主语省略的不同类型[J].汉语学习.1994(01):21-22.
[7]项开喜.“制止”与“防止”:“别+VP”格式的句式语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02):48-56.
[8]王红旗.“别V了”的意义是什么——兼论句子格式意义的概括[J].汉语学习.1999: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