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妍,朱 俊,曹珂珂,王 娣,许 晖
蚌埠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安徽蚌埠,233030
生姜挥发油是从生姜中提取出来的挥发性成分,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经研究表明,生姜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抗氧化、调节血脂、抗凝血、防血栓和健胃止呕等作用[1-5]。但是,生姜精油中含有化学成分不稳定的化合物,在传统的生产含挥发油药物的工艺中,易出现挥发油散失、不易储存等问题。而新型微囊化技术可以改变物态、体积和质量,降低物质的挥发性,可实现控制性释放,隔离活性成分,保护敏感物质[6-11]。为此,本实验将生姜挥发油制备成微胶囊,以期提高其储存稳定性。
1.1.1 材料
新鲜生姜(市售),切片,烘干,粉碎,过80目筛,置于磨口玻璃瓶中备用。
1.1.2 试剂
无水乙醇(分析纯)、石油醚(分析纯)、无水硫酸钠、蒸馏水。
XFB-200高速中药粉碎机(吉首市中诚制药机械厂),KDM型可调控温电热套(山东鄄城华鲁电热仪器有限公司),HH-4数显恒温水浴锅(金坛市杰瑞尔电器有限公司),金尼克超声清洗器(合肥金尼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RE-2000B(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SHZ-D(Ⅲ)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AB323(上海海康电子仪器厂),美菱冰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1.3.1 生姜挥发油制备
称取20g姜粉,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石油醚,恒温水浴(50℃~60℃)提取2h时间,得棕黄色的油状液体即生姜挥发油。
1.3.2 生姜挥发油微胶囊制备
取β-环糊精,加蒸馏水,超声混合均匀,缓缓滴加挥发油(预先用无水乙醇配成50%的溶液),在超声一定时间后,取出冷却至室温,放入冰箱冷藏24h,抽滤,包合物用石油醚冲洗(30℃~60℃)3次(10mL/次),40℃干燥2h,得干生姜挥发油微胶囊,备用。
1.3.3 微胶囊制备的单因素实验
(1)超声功率的选择。称取1.000 0g生姜粉末,在超声功率分别为200、250、300、350、400W,超声温度为30℃,超声时间为30min,芯材比为1∶5的条件下进行微胶囊制备,平行3次。
(2)超声温度的选择。称取1.000 0g生姜粉末,在超声温度分别为20、30、40、50、60℃,超声功率为250W,超声时间为30min,芯材比为1∶5的条件下进行微胶囊制备,平行3次。
(3)超声时间的选择。称取1.000 0g生姜粉末,在超声时间分别为20、30、40、50、60min,超声功率为250W,超声温度为30℃,芯材比为1∶5的条件下进行微胶囊制备,平行3次。
(4)芯材比的选择。称取1.000 0g生姜粉末,在芯材比分别为1∶3、1∶4、1∶5、1∶6、1∶7,超声功率为250W,超声温度为30℃,超声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进行微胶囊制备,平行3次。
1.3.4 微胶囊制备的正交实验设计
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
1.3.5 验证试验
根据正交实验结果,按照最佳制备工艺条件进行微胶囊制备,实验平行3次,取平均值,比较包埋率。
1.3.6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1.1 料液比对山药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在芯材比为1∶5,超声时间为30min,超声温度为30℃条件下,得到不同超声功率与包埋率的关系,见图1。
图1 功率对包埋的影响
由图1可知,随着包合功率从200W增加到400W,挥发油的包埋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功率为250W时,包埋率达到最高值。
3.2.2 超声温度对微胶囊制备包埋率的影响
在芯材比为1∶5,超声时间为30min,超声功率为250W条件,得到不同超声温度与包埋率的关系,见图2。
图2 温度对包埋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包埋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40℃时,包埋率达到最高值。
3.2.3 超声时间对微胶囊制备包埋率的影响
在芯材比为1∶5,超声功率为250W,超声温度为30℃条件下,得到不同超声时间与包埋率的关系,见图3。
图3 时间对包埋的影响
由图3可知,随着时间的推迟,包埋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以看出在40min时,包埋率达到最高值。
3.2.4 芯材比对微胶囊制备包埋率的影响
在超声功率为250W,超声温度为30℃,超声时间为30min条件下,按照不同芯材比进行包合,得到芯材比与包埋率的关系,如图4。
图4 芯材比对包埋的影响
由图4可知,随着芯材比的增大,包埋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以看出,在1∶5时,包埋率能达到最高值。
3.3.1 正交优化生姜挥发油微胶囊化工艺最佳条件
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表,探讨超声功率、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芯材比对生姜挥发油微胶囊化工艺的影响(表1)。
表1 因素水平表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由于在α=0.05下方差分析得出4个因素对生姜挥发油微胶囊化工艺均无显著性影响(表3),故采用极差分析4个因素对生姜挥发油微胶囊化工艺影响。根据表2的正交实验结果得到因素影响大小的顺序为A>D>C>B,由K值的大小得出生姜挥发油微胶囊化工艺理论的最佳提取工艺是A1B2C1D2,即超声功率为200W,超声温度40℃,超声时间30min,芯材比1∶5。
表3 方差分析
表4 验证实验
3.3.2 验证实验
在正交实验理论的最佳提取工艺下,生姜挥发油微胶囊化工艺的平均包埋率为79.0%(表4),高于正交实验组中最高的78.5%,因此可以确定生姜挥发油微胶囊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超声功率200 W,超声温度40℃,超声时间30min,芯材比1∶5。
本实验采用β-环糊精对生姜挥发油进行包埋,最佳微胶囊制备条件为:超声功率200W,温度40℃,时间30min,芯材比1∶5。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在此条件下生姜微胶囊的包埋率可达到79.0%。本实验中采用超声法制备生姜挥发油微胶囊,稳定可靠,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纵伟,赵光远.超声法制备生姜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J].食品工程报,2008(1):35-37
[2]刘瑜,张卫明,单承莺,等.生姜挥发油抑菌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报,2008(33):88-90
[3]裴小娜,黄山.酶法辅助提取生姜挥发油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应用化工,2014,43(10):1788-1793
[4]韩路路,毕良武,赵振东,等.微胶囊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1,45(3):41-46
[5]于大胜.邓中国.姜精油和精油树脂提取工艺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74-17476
[6]Sébastien Gouin.Microencapsulation:industrial appraisal of existing technologies and trends[J].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04,15(7):330-347
[7]韩薇妍,赵有玺,龚平,等.微胶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30(1):104-110
[8]许燕侠,赵亮,刘挺,等.微胶囊的制备技术[J].上海化工,2005,30(3):20-24
[9]徐炽焕.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05,33(11):75-78
[10]韩薇妍,赵有玺,龚平,等.微胶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30(1):104-110
[11]李妍,李锋,许晖.玉米须总黄酮微胶囊化及稳定性的研究[J].中国酿造,2014,33(4):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