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娇月 安 璐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刘娇月 安 璐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化社会,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力量,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于提升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与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影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各项指标及其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制定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高校图书馆 信息化水平 评价指标体系 信息基础设施
随着国家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正处在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基地,高校信息基础资源、社会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在新的知识经济浪潮中,应体现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具体说就是要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支撑,在传统图书馆业务的基础上,实现图书馆业务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据调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的问题[1]。因此,如何评价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指标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进行研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来分别进行,并以学校为例进行实例研究,如对湖南省高校图书馆[3]、江西省高校图书馆[4]的评估与研究,其中建立的评估体系对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现状,揭示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使接受测评的高校图书馆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办馆条件和层次,认识到自己管理与服务的现状、特色,以及在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差距,为规划本馆发展战略和目标提供相关依据[5]。因此,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的研究,探讨建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图书馆信息化评价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测量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程度的高低,重点是测度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成熟度以及便利度、可操作性等。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否合适,会直接影响到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结论。如果评价指标选取的太多,意味着指标间内容上重复性的几率大,指标间相互干扰也越大;指标选的太少,则可能缺乏足够代表性,会产生片面性。因此,评价指标应全面综合、客观、准确地反映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并具有高度代表性、必要性和综合性,同时评价指标间还要满足相对独立性,避免指标的相互包含[2]。只有科学合理的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指标,才有可能提出科学公正的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结论。
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既有整体评价研究,也有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某一方面的评价探讨。罗桂娟[6]对图书馆信息化体系指标进行了评价,同时从信息服务质量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环境评价、程序评价、目标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了高校图书馆指标体系标准的制定,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焦莹、刘春红[7]从高等院校图书馆网站建设优化方面进行了研究,由于图书馆网站建设优化评价体系方面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深入探讨高校图书馆网站优化评价基本标准及体系对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有重大参考意义。该研究通过调查设立了网站内容、网站功能、网站设计、网站安全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网站优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软件、硬件方面进行改进。任传荣、李娟娟[8]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学术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为科研效果,二级指标为科研项目、学术论文、专著、专利、成果获奖。通过评估电子资源服务于科研教学的影响与效果,从电子资源的角度来确定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孙东琴[9]针对高校图书馆关键绩效制定了指标体系,主要有财务成本、资源建设、用户服务与知识服务,探索了高校图书馆、馆内各部门、图书馆馆员之间的关系。郭育艳[10]主要是从印刷型、电子型、网络型、电子文献(包括数据库)、虚拟文献方面构建了馆藏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馆藏资源是图书馆信息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相比而言,国外研究中更多关注图书馆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地位和研究成果[11]。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LibQual+模型[12],这种模型起源于ServQual[13]型,Colleen Cook[14]、BruceThomp
son[15]、Martha Kyrillidou[16]、Steve Hiller[17]等学者对LibQual+模型做了大量适用性和应用研究,为后续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Cervone[18]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指导数字图书馆项目的规划、管理.对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体系指标建立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把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归纳为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具体见表1)。一级指标包括信息技术指标、信息资源指标、信息基础设施指标、信息服务指标、信息人才队伍指标、信息化政策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则是是根据一级指标体系中的结构框架确定的。以下将具体分析每个指标的意义和选择依据。
2.1 信息技术指标
信息技术指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它包括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信息技术应用于包括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信息技术是衡量信息化水平的关键,信息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图书馆信息化水平。
表1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王宪磊[19]指出信息化评价指标的系统结构应包含以下要素: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人力资本、信息技术应用、系统集成、系统协同、信息成本、资源利用、信息对称、信息测度等。其中信息技术应用、系统集成、系统协同等指标可以归结为信息技术方面。姜明芳等[20]在构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中也将信息技术指标列入体系研究中。涂正清[21]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的研究过程中指出应包含: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教育事业发展等指标。其中信息技术应用指标包含:馆藏文献数字化率、新订文献联合编目率、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率、网上馆际互借文献率、网上纸质文献采购率、自建数据库比率。信息技术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最核心的部分,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都对这个指标进行了重点研究,并且从数字化、联合编目、采购、数据库、馆际互借等方面来进行探索。
对技术的测度,有助于信息人员找出劣势来进行完善,并且有利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加大对技术的投入,也使馆员更加注重技术的学习与交流。信息技术基本上涵盖了技术的各个层面,可以很好地揭示高校图书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信息化水平评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从图书馆交流与合作、检索、服务、办公自动化等职能内容方面来拟定信息技术的二级指标,主要包含有:网络通信技术、系统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信息服务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
2.2 信息资源指标
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经过加工处理,对决策有用的数据。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实现信息的价值。信息资源建设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水平评价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信息资源评价不仅可以得出与信息内容相关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水平状况,而且能够揭示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能力以及信息资源共享能力。张秀华等[22]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研究的评价指标中涉及到信息资源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两个相似指标,并且从信息的采集,调序、编码、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服务等多方面来进行评价。由于这两个指标体系概括的内容一致,可统一归纳为信息资源建设这一个指标。信息资源的二级指标则主要是从软件、数字课程、光盘等方面来进行设计。涂正清[21]的研究也提到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指标,其二级指标主要有:读者人均数据库数、读者人均数据库记录数、读者人均电子出版物拥有量、读者人均信息消费额、读者人均信息消费量、读者人均订阅报纸份数、读者人均订阅期刊数、读者人均订阅图书数、读者人均借阅纸质图书数、读者人均借阅纸质期刊数。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中包含文献资源、电子资源、声像、图形、微缩型资源等。根据资源来源分类得到以下几类:购置资源、自制资源、网络资源、共建共享资源。在此基础之上,拟定相应的二级指标。这些二级指标既阐述了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而且基本涵盖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类型。从这几个方面来探索信息资源,研究结果不仅可以揭示图书馆信息资源是否完备,是否稀缺,而且还可以指导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资源采购。
2.3 信息基础设施指标
信息基础设施是指由通信网、计算机、信息资源、用户信息设备与人构成的信息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资源建设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设立该指标不仅可以揭示高校图书馆服务器设备、客户终端设备状况以及高校局域网、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建设情况,而且能够反映高校图书馆硬件设施的水平,并能够高效服务用户,准确反映信息化水平,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指标。
从信息基础各项内容出发,信息基础设施包含的二级指标有:网络设备、网络环境、网络管理。网络设备主要是网络硬件设备,可以从覆盖面、网络速度等方面来进行测度;网络环境主要是从网络通畅度、传输率等方面来评价;网络管理主要是管理人员对网络的维护。信息基础设施反映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是保证高校信息化各项政策高效实施的基础。
国外学者比较注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且高度概括了图书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Wikinson[23]等创立OASIS评价系统,其评价指标包括:客观(Objective)、准确(Accuracy)、来源(Source)、信息力(Information)、范围(Span)。这些指标具有简约性,其中“来源”就说明了信息基础这个指标,并且指标体系比较抽象的概括了需要信息评价的内容。Stoker和Cooke[24]也提出了8个评价指标:权威性、信息来源、范围和论述文本格式、信息组织方式、技术因素、价格和可获取性、用户支持系统。这些指标广泛性高,具有代表性。国内研究中,杨同伟[25]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中涉及了基础设施这个评价指标,二级指标主要包含: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室、人均计算机台数。涂正清[21]也涉及到了信息化基础设施这个指标,其包含的二级指标有: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密度、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设备普及率、图书馆电信网络密度、图书馆电信设备普及率、读者人均计算机台数、馆员人均计算机台数、读者人均电子阅览室数、读者人均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
2.4 信息服务指标
信息服务在体现人性化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建设的基础。信息服务是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用户为目标的评价指标。服务内容揭示服务各方面工作,服务质量的好坏决定了读者对图书馆信息化评价。
柴晓娟等[2]将基本服务列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服务测评体系中,作为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测评的重要内容。田景梅等[26]在研究高校图书馆建设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归纳的指标有: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学科服务、学科发展绩效。其中学科服务的二级指标有:网络信息化服务,特色服务。此外,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是保障服务质核心部分。杨彦春[27]通过构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评价,探究了信息服务的三个方面:服务保障、服务能力、服务绩效,涉及到的二级指标包括服务政策保障、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设施保障、服务合作保障、馆员服务技术水平等。
服务质量可以反映用户的满意程度,是衡量服务工作的重要标准。服务内容可以全面、综合地反映信息服务,涵盖了服务最基本的方面。这两项比较重要,因此可以列为信息服务的二级指标,从而对信息服务作进一步评价。
2.5 信息人才队伍指标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需要大量高品质、专业化、创新应用型专业人才。信息化人才队伍就是具有复合型特点的专业性人才。信息化人才是衡量信息化水平的标志,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决定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未来的发展状况,对信息化人才队伍的评定有利于从人员上把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使馆员能够更熟练的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知识,从而更好地服务用户,加快图书馆信息化进程。
陈如云等[28]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中列入了信息化人才队伍这个指标,主要研究管理人员中信息技术人员的比重,图情以及专职信息技术人员的比重。陈靖[29]、赵磊[5]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研究均涉及信息化人才指标,并指出信息化人才建设已经成为当前评价中比较重视的一个方面,人才队伍建设中应该加强培训、知识的交流等。涂正清[21]也提出了信息化人才指标的二级指标包括管理人员中信息技术人员比重、专职信息技术人员的比重、掌握信息化技术的馆员比重、图书情报专业本科毕业馆员比重。其中,专职人员与图书情报专业人员比重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根据信息人才特点不同,可将信息化人才分为:专职信息化人才和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对专职信息技术人才的测度,可以看出信息人才的技术水平,有利于人才的培训。随着图书情报这个专业迅速发展,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度越来越高。由此,信息化人才队伍包含的二级指标有:专职信息技术人才、图书情报专业人才。
2.6 信息化政策指标
信息化政策是指高校图书馆为开发信息资源、协调信息利用而采用的措施和战略,是高校图书馆根据需要规定的有关发展与管理信息的方针、措施和行动指南。信息化政策是实施信息化的规章制度,不仅可以保证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实现,而且是实现图书馆信息化的有力保障。因此,有必要将这个指标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信息化规章是信息化政策的综合反映,随着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也纳入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章程,信息化政策包含的二级指标有:信息化规章,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陈靖[29]认为信息化政策是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宏观方面,引领着信息化工作的展开,从信息化政策中也可以了解高校信息化的情况以及实施的进度等。孙宙等[30]把信息化政策作为中国高校信息化现状研究的指标之一,指出信息化战略是学校层面的政策,可以从这一指标中看出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涂正清[21]为信息化政策指标设计的二级指标包括图书馆信息化组织机构、图书馆信息化政策、规划、标准等、图书馆信息化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等。
本文通过相关研究确立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各个评价指标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影响。根据评价的结果管理人员可以及时调整信息化进程。在使用评价指标体系之外,我们建议还应该考虑一些特殊因素:学校发展不同阶段,如学校处于本科教育为主的阶段还是处于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的阶段,图书馆信息化的要求各方面都是不同的。另外图书馆信息化过程中应满足学校重点学科发展的需要。本文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研究中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分析,总结影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多种因素,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思路。
[1]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EB/OL].[2014-11-02].http://www.doc88.com/p-952296490333.html
[2] 柴晓娟,代根兴.高校图书馆评估与管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45-52
[3] 龚莲英.对湖南省高校图书馆评比指标体系的几点认识[J].高校图书馆工作,1998,(4):69-72
[4] 刘继红,于声娥.对江西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的认识[J].江西图书馆学刊,1999,(3):23-25
[5] 赵磊.基于RBF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评价[J].现代情报,2008(4):131-135
[6] 罗桂娟.高校图书馆信息化体系指标评价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8(11):81-83
[7] 焦莹,刘春红.高等院校图书馆网站优化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3):54-57
[8] 任传荣,李娟娟.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学术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图书馆论坛,2013,33(1):160-163
[9] 孙东琴.高校图书馆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32(3):14-16
[10]郭育艳.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之我见[J].农业图书情报书刊,2011,23(4):100-102
[11]Prins C,Schellekens M.Virtual libraries:The in-fluence of database legislation on their new roles[J].The EDI Law Review,2000(7):102-105
[12]田丽娜,聂玉敏.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2):218-220
[13]Coleman V,Xiao Y,Bair L,et al.Toward a TQM paradigm:U-sing SERVQUAL to measure library service quality[J].College &Research Libraries,1997,58(3):237-249
[14]Cook C,Thompson B,Kyrillidou M.Does using item sampling methods in library service quality assessment affect score norms?:A LibQUAL+Lite study[C]//Katsirikou A,Skiadas C.New trends i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libraries:Selected papers presented at the 2n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libraries(QQML 2010)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ingapore: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2010:55-72
[15]Thompson B,Kyrillidou M,Cook C.Equating scores on“Lite”and long library user survey forms:The LibQUAL+Lite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J].Performance Measurement &Metrics,2009,10(3):212-219
[16]Hiller S,Kyrillidou M,Self J.Assessment in North American research libraries:A preliminary report card[J].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Metrics,2006,7(2):100-106
[17]Kyrillidou M,Persson A C.The new library user in Sweden:A LibQUAL+TMstudy at Lund University[J].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Metrics,2006,7(2):45-53
[18]Cervone H F.Using cost benefit analysis to justify digital library projects[J].OCLC Systems &Services,2010,26(2):76-79
[19]王宪磊.信息管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4:78-79
[20]姜明芳,孙光.基于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测度[J].现代计算机,2009(1):158-159
[21]涂正清.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初探[J].图书馆论坛,2005,25(2):64-66
[22]张秀华,赵伟,王秀.基于AHP和DEA法的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38(13):26-31
[23]Wilkinson G L,Bennett L T,Oliver K M.Evaluating criteria and indicators of quality for internetresources[J].Educational Technology-Special issue on Web-based learning,1997,37(3):52-59
[24]Stocker D,Cooke A.Evaluation of networked information source[EB/OL].[2014-11-05].http://users.aber.ac.uk/das/texts/eval.htm
[25]杨同伟.基于AHP和灰色关联分析的高校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方法[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6(3):46-48
[26]田景梅,史纪慧,乔娟.基于学科发展的高校图书馆建设指标体系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2(11):80-82,48
[27]杨彦春.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评价体系的构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02):182-186
[28]陈如云,符保龙.层次分析法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评价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7):4425-4428,4432
[29]陈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神经网络实现[J].现代情报,2006(8):124-126
[30]孙宙,李世收,姚敏.中国高校信息化现状研究——基于江苏高校的实证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91-96
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zation Leve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Research
Liu Jiaoyue An Lu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2)
In the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information society,university libraries are working as an important power provid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to the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The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n informatization level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s essential for improving the informatization level and service quality of university libraries.In this paper,various indica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informatization level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re analyzed,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zation leve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G258.6,G250.7
A
2095-2171(2015)01-0098-06
10.13365/j.jirm.2015.01.098
2014-03-23)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3286)的研究成果之一。
刘娇月,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管理;安璐,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网络信息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