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版企业数字出版发展战略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基于全国出版社的调查

2015-05-16 02:35:34朱静雯王一鸣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出版社战略机构

朱静雯 王 涵 王一鸣

我国出版企业数字出版发展战略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基于全国出版社的调查

朱静雯 王 涵 王一鸣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数字出版产业的迅速发展,促使我国出版企业纷纷涉足数字出版领域,设立数字机构,制定数字出版发展战略。本文通过对全国584家出版社数字机构设置情况及数字出版战略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在有组织结构说明的256家出版社中,102家出版社设有独立的数字机构,出版社数字化转型渐成趋势,但数字化战略存在突出问题。通过对其问题分析,为出版企业制定适应产业发展的数字化战略带来启发。

数字出版 发展战略 机构设置 现状调查

1 引言

目前,我国出版业正在经历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转型的重要阶段。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巨大,据《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数字出版全年收入达2540.35亿元,互联网广告、网络游戏、手机出版分别以1100亿元、718.4亿元、579.6亿元占据收入前三名[1]。然而,传统出版数字化中的互联网期刊、电子书和数字报纸三块收入仅为61.75亿元,只占到整体收入的2.43%[2]。可见,传统出版企业在数字出版转型中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还没有探索出适应产业发展的数字化战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健康、稳定的产业发展模式。

学界对数字出版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学理层面,多为提出有关数字出版盈利模式、产业链整合、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策略建议,而没有结合我国出版企业实际发展现状。肖洋等[3]运用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分析得出数字出版产业在生命周期中尚处于形成阶段,且形成期较为漫长。陈汉轮[4]对数字出版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与分析,得出绝大多数数字出版研究文献集中在传统出版、出版产业的结论,认为目前还处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期,数字出版研究体系还未真正形成。廉同辉等[5]将数字出版研究分为数字出版基础理论研究、数字出版运营研究、数字出版技术研究、数字出版模式研究四个方面。目前尚未有学者对全国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全国584家出版社数字机构设置情况,采用数据分析方法一窥我国出版企业数字出版发展整体情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寻数字出版发展战略之究竟,试图从学理层面向应用型研究迈进,对指导出版企业数字出版战略制定具有一定启发。

2 出版社数字机构设置的调查情况

本文在2014年7~8月通过对全国584家出版社官方网站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发现有明确组织机构设置说明的共256家,其中有102家出版社的一级机构(出版社下直接设置的机构称为一级机构)中设有数字机构约占40%。具体机构名称如表1所示。

表1 102家出版社数字部门设置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256家出版社中有102家出版社设有数字机构,占比近40%。在部门名称上,使用较为普遍的是数字出版部和数字出版中心,分别为45家和30家,但仍有部分出版社数字机构名称设置五花八门。

从出版社的类型来看,数量最多的分别是大学出版社、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教育出版社,笔者对全样本(256家出版社)和设有数字机构的102家出版社的类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出版社类型对照表

由表2可见,大学出版社、教育出版社和科学技术出版社设立数字部门的比例均高于平均水平(前述40%),其中大学出版社凭借其母体大学的特色学科、优势专业及前沿资讯,往往更注重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教学应用和课程服务方面的探索。因此,大学出版社对数字出版的重视程度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出版社更高,如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数字中心,不仅包括了数字出版中心,还设有数字阅读工作室。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要不断满足多媒体和网络化教学的需要,只有制定完善的数字出版发展战略才能适应这种趋势。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字部门细分非常齐全,包括数字技术部、数字运营部、数字产品制作部和音像出版部。又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目前已建成人教网和人教学习网两个提供一站式学习解决方案的平台,在线注册用户已近200万人[6],得到全国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应用和普遍认可。科学技术类出版社大多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变革与创新,更加积极推动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如社科文献出版社,信息化与数字出版工作委员会是其开展信息化与数字出版工作的主要决策领导机构,主要包括信息中心、信息技术中心、数字资源运营中心、数字产品营销中心等部门,按业务分为信息化小组、数字出版小组、网站群运营小组、营销技术小组和软硬件支持小组。目前该社已建成内容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内容资源数字化加工系统、内容资源编辑系统,推出多种数据库产品并开始实际经营,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1 近半数出版社设立数字机构,数字出版已成趋势

从数字部门设置情况来看,已有102家出版社设置数字出版及相关机构,在256家出版社中占比40%,几近半数。除3家出版社的数字部门为挂靠其他机构外,其余的均为独立的数字出版部门。其中,安徽教育出版社、广州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分别设立子公司,专门从事数字平台研发、数字资源建设及服务,是专业提供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人民卫生出版社还建立人卫医学网,涉及医学考试、医学教育、医学科普,满足医学院师生、临床医生、普通民众的医学专业需求。2014年7月,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我国首套国家级医学数字教材,该教材创新媒体形式、互动模式、阅读方式和教育模式,标志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开启医学数字教育的新时代。可见,数字出版发展战略逐渐被出版企业提上日程。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在2014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指出:“2013年正值‘十二五’中期,也是正式启动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之年,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的产业引导范围与力度,还是产业链建设的深度和广度,都取得了多项突破。”可以预计,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势头将持续增长,数字出版战略的制定已成出版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2.2 机构名称不一,数字化转型粗放

在102家设有数字部门的出版社中,以数字出版部和数字出版中心命名的分别占44.1%和29.4%,另外27家出版社对数字机构的设置五花八门。虽然都已成立独立的数字机构,但数字机构的属性分散,从表1中部门名称可以看出,有的数字机构侧重于电子音像制作,有的侧重于市场和发行,有的侧重于内容制作。在数字部门归类上,有的归为编辑业务部门,有的归为经营业务部门。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将数字出版与电子音像部门合二为一,设立电子音像与数字出版部;中央编译出版社设立的数字市场部则偏市场发行;广东人民出版社的新媒体内容编辑室则偏内容制作。可见,出版企业对数字出版机构的认识和定位不一,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不明晰,全流程的精细化还有待完善。目前,多数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仍处于粗放阶段。

2.3 部门挂靠,数字出版未形成长期战略

在没有设置数字机构的154家出版社的官方网站中,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出版社数字化业务开展得很好,但无独立的数字业务部门,而是挂靠在电子音像部、电子音像出版社、网络部或总编室。以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为例,其官网中数字出版栏目繁多,设有教你学维语、电子书、电子报、音频、视屏等板块,且网页设计美观,充分满足儿童视觉需求。但是,该社没有设置独立的数字机构,数字出版相关业务多归设计印务中心和总编室负责。这类出版社大多认识到数字出版所带来的经营理念及经营方式的重要性,但限于企业自身规模、收益等因素,只能将数字出版作为一项与普通编辑室同等的业务单元来对待,没能从战略高度出发制定数字出版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战略。数字化转型势必无法立即带来经济效益,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传统出版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将数字出版做大做强,这种部门挂靠的发展方式很难产生规模效益。

在多数传统出版企业中,尚未制定数字出版发展的长期战略,数字化转型危机感不足。有的出版企业因长期固守其占据的垄断资源,数字业务也多为行政推动使然。

3 数字出版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出版企业数字机构设置情况可见,出版企业的数字出版发展战略存在诸多问题。虽然全国数字出版发展势头较好,但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出版社类型单薄,规模不大,比例不高,目前尚没有出现像爱思唯尔、施普林格一样成功转型的出版企业[2]。本文就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作如下分析。

3.1 领导重视不足,战略定位模糊

尽管大多数出版社在战略上十分重视数字化转型,但从官网提供组织机构设置说明的256家出版社中可见,仍有154家出版社没有设置独立的数字机构。数字出版战略制定与否取决于领导班子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整个市场的认识。传统出版社对新媒体的特性认识不足,加之长期占据的垄断资源可维持其良好生存,领导班子往往对数字出版这种长远发展战略重视不够。此外,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数字版权保护机制,传统出版社以内容收费为主的商业模式无法得到保障,使得一大批出版社对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敬而远之,甚至一些已经进入数字出版领域的出版社停滞不前。

在设有独立数字机构的102家出版社中,其数字出版业务已实现全流程运作的为数不多,大多数出版社现有的内容资源转化为数字出版资源的可利用率不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出版企业或者纷纷设立数字出版部门,投入重金盲目搭建数字出版平台,却与市场需求存在很大偏差;或者一味强调内容的重要性,固守有作者授权的内容资源,而忽略与技术提供商和平台商合作的机会。出版企业在数字出版战略制定中应对其核心资源、外部环境和产业边界进行全面评估,准确的战略定位是十分必要的。

3.2 出版思维传统,产品定位模糊

现阶段,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出版社内部设置数字出版部或数字出版中心,由传统出版介质向数字化介质转型,如多数出版社开展的电子书出版和数据库出版。另一种是出版社投资建设数字出版公司,依托原有资源开拓数字出版业务,如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投资控股的天闻数媒科技有限公司。

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数字出版战略,大多数出版企业对其开展的数字战略仍然基于传统出版思维。单纯的纸质内容数字化或电子化,多数是出版载体形态的变化,而不是产品内容结构的改变,出版社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内容资源进行多媒体呈现与集成化、结构化处理。新形势下传统出版业要以互联网思维开展数字出版,做IT产业的内容提供者,其生产的数字化产品要致力于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和非线性需求[7]。

3.3 利益分配不均,产业链定位模糊

数字出版靠单个企业自身的力量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海量的内容资源需要依托技术运营商与平台商,共同开展数字化业务。然而,在现实状况中,数字出版产业链却十分不均衡。首先,出版企业数字出版定位不明晰导致其角色在内容提供商、数字发行商、数字内容服务商以及数字出版商之间徘徊[8]。其次,出版企业由于与技术商、平台商、终端商之间的利益纠葛,往往自建分销平台,甚至想通吃整个产业链。结果导致实力有限的中小出版企业既难以专注内容资源的精深加工,又受制对技术的匮乏,往往收获无几。

因此,出版企业在数字出版发展战略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处于产业链中的哪一环节。出版企业应高度专注自身的内容资源优势,以精品内容来提升与平台商的议价能力,明确与技术商、平台商的关系,待跻身行业领先地位后再拓宽产业边界,进行产业升级。

4 总结

在对584家出版社数字机构的调查中发现,不少出版社缺少数字出版的规划和思路,没有专门的数字机构设置,一些出版社通过总编室、信息网络中心或音像出版部代办数字业务;有的出版社虽然设有独立的数字出版机构,但全社参与程度不高,抑或与第三方缺少交流合作,只是做到纸质图书的电子化或维护网站等业务。对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出版企业制定实施适应产业发展的数字化战略。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阵痛难免,出版企业应砥砺自新,探索前行,数字化之路任重道远。

[1]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摘要[EB/OL].[2014-07-18]http://www.chinaxwcb.com/2014-07/18/content_298251.htm

[2] 左志红.中国数字出版规模缘何不大[N].中国新闻出版报电子报,2014-09-01(6)

[3] 肖洋,谢红焰.数字出版产业生命周期研究[J].中国出版,2014(20):45-48

[4] 陈汉轮.数字出版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与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3(5):92-97

[5] 廉同辉,袁勤俭,宗乾进.基于CSSCI的数字出版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出版科学,2013(1):76-80,93

[6] 李朋义.“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出版转型[EB/OL].[2013-07-04].http://www.pep.com.cn/jt1/xwzx/jtdt/201307/t20130705_1159317.htm

[7] 方卿.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的五大关系[J].编辑学刊,2013(1):14-18

[8] 李云照.略论我国中小数字出版企业发展战略定位[J].现代商报,2013(8):89-90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 of Digital Publish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ese Publishing Enterprises——Based on the Survey of National Publishing Enterprises

Zhu Jingwen Wang Han Wang Yim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most of the publishing companies in China has involved in digital publishing field,setted up digital agencies and maken the strategies of digital publishing.This article has surveyed the digital agencies in national 584 publishing enterprises and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gital publishing.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the paper attempted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of the digital publishing strategies.Publishing enterprises could draw inspiration from the survey.

Digital publish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Institution setting Situation survey

G231

A

2095-2171(2015)01-0110-04

10.13365/j.jirm.2015.01.110

2014-09-17)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2&ZD025)的成果之一。

朱静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媒介经营与管理;王涵,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媒介经营与管理;王一鸣,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数字出版。

猜你喜欢
出版社战略机构
内卷
科教新报(2024年4期)2024-03-17 09:48:21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我等待……
读者(2021年5期)2021-02-05 02:52:39
战略
战略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华人经济(2017年6期)2017-08-18 04:10:14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