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淑跃 王爱平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与丰富,成为成熟专业人员的过程。由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的大兴区小学美术年淑跃名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围绕“三点一线”实践了多项研修举措。“三点”,是指将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技能和课堂教学品质作为三个重要提升点;“一线”,是指将促进名师工作室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工作主线。点清线明的研修思路、立体多维的研修举措,为工作室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
递进式研修,提升教学理念
工作室通过个体自学、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研修举措,转变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
1.自学书籍,理论研修
学期初,工作室为成员选购教育理论和美术教学方面的书籍,主要内容包括《美术教学心理学》《美术基础》《美术新课程教学与教师成长》《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等。教师们利用工作之余自学理论书籍,撰写读书笔记和学习体会。
2.专家讲座,理念提升
提高教师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工作室聘请特级教师白彬华老师从“注意发现、勤于收集、精心筛选、善于取舍”等方面作题为“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讲座。白老师以课程的概念引入,通过一些优秀的课例和自己搜集的资源,讲解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以及美术课程资源的利用,使教师们获得了新的教育理念,了解了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的意识。
指导儿童创作画教学策略。针对怎样才能表现一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儿童画作品,工作室聘请白彬华老师作了“儿童创作画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白老师利用丰富直观的儿童画作品,让教师们在认真观察、对比欣赏、细致分析中,深切感受到优秀儿童画作品所具备的特点。同时,让教师们理解儿童创作画教学在学科知识结构中的位置、不同分类,以及在不同学段儿童创作画的目标、教学建议、评价要点。并充分利用优秀儿童画作品以及儿童创作画课堂教学实例视频,生动、翔实地给教师们介绍了儿童创作画教学策略。
促进教师课堂教学问题与策略的研究。美术名师工作室导师年淑跃老师作题为“有效教学、和谐课堂——问题与策略的研究”的专题讲座。年老师以研读课标为主线,紧密结合北京市名师同步课程资源建设的录课情况,将大兴区教师的优势资源进行整理、分类、提炼和总结,深入浅出地将教育理论与具体课例相结合,典型问题与有效方案相结合,为教师们呈现了一场生动而有强烈指导意义的讲座。
体验式研修,提升专业技能
美术教师工作需要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而这些知识和才能要经过长期持续努力与研究,方能获得。工作室为提高教师专业技能,采取以体验为主的研修形式,引导教师进一步拓宽专业知识领域,掌握基本的速写、国画、版画、泥塑、面塑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示范能力。
1.走进展览馆,博采众长,激发美术热情
美术鉴赏能力在教师专业技能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作室组织教师参观画展、走进艺术馆,通过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使教师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人文素养,激发教师在专业上有更高的追求。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工作室教师和新入职的教师以及小学美术研修班学员一同参观并享受了这场振奋人心的视觉盛宴。展览的作品是真善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美术创作,内涵与形式呈现出了更加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这些艺术精品中,教师吸收了当代美术绘画的理念,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
走近大师。我们来到了通州大运河畔的韩美林艺术馆。通过近距离的接触、感受、临摹韩美林先生的作品,让教师在被震撼的同时,感受到了大师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发现那看似简单的造型和线条,又概括了所有的细节和结构。
2.提升笔墨情趣,研习传统艺术
在专业提升方面,能得到名师指点是每个教师梦寐以求的。工作室聘请艺术大家亲临指导各项专业技能,引导教师走向正确的专业成长之路。近年来,我区小学美术教师队伍规模与专业水平不断提升,但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单一、不够综合,尤其中国画技能需要培训和提升,为此工作室聘请书画名家为教师进行技能培训与指导。
中国传统绘画讲求书画同源,相得益彰。学习、了解书法知识与技法,对画好中国画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北京教科院基教中心艺术教研室主任杨广馨老师,结合楷、行、草、隶、篆书等不同书体,为教师示范讲解不同字体的结构、章法;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给教师带来了更为翔实的书法知识,丰富了教师们的专业知识与素养。
中国画教学既要传承民族文化,更要根据中国画“写意”的特点,发挥其灵活性、情趣性。北京市特级教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刘存惠老师从中国画教学思想、专业理论、实践等层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刘老师从笔、墨、纸、砚中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通过直观演示,把教师带入笔墨的世界。教师在练笔时,刘老师细致指导,对教师在国画表现上所提出的:写生问题、枝干怎样画好的问题、国画中肌理的表现等问题,做一一解答,使教师心中豁然开朗。
应青年美术教师的需求,北京教育学院李蕴平教授结合教材中出现的内容,从笔墨的基本方法入手,从猫头鹰、熊猫画起,之后引伸出螃蟹、虾、鱼、金鱼和小麻雀的画法;从树干、梅花、荷花的结构画法画起,引伸到梅兰竹菊四君子、牡丹菊花等花卉植物的画法。李老师由浅入深、细致生动的技法培训与指导,使教师沉浸在国画学习的浓厚氛围中。
3.开发、利用教学媒材,提高制作课专业技能
北京教育学院巩平副院长,从美术教材中有关设计制作的内容入手,阐述了开发利用教学媒材,开展有效设计制作课程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直观性作品及图片重点讲解了运用多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基本内容和技法,补充教师们设计制作专业的短板。
版画课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成为系列课程,但很多美术教师对这一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是很熟悉,为此工作室聘请版画家李蕴平教授做版画专业培训。李老师从版画的发展历史、艺术特点以及材料制作等方面,图文并茂地做了翔实介绍。通过实际操作让教师学会如何制做、印制纸凹版画、纸凸版画和套色版画。李老师娴熟的操作、耐心的指导为教师打开了通向版画专业的大门。
4.同伴研修,互相促进
美术工作室教师中,拥有不少具有一定专业特长和引领能力的教师,发挥这些教师的优势,组织同伴研修,让他们把自己的特长拿出来和同行交流。其中,有王爱平老师做“石膏版画”的培训交流;张静老师做“吹塑纸版画”的培训交流;马金花老师做“面塑”的培训交流;王丙超老师做“泥塑”的培训交流等。同伴研修的形式,不仅可以激励更多教师向同伴学习,也会使讲课的教师对自己本身专长的技能研究得更加深入,起到了互相激励、促进的作用。
跟进式研修 提升教学实效
1.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一种良好的教学研究方式,它会面对相同的教学关键事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从多种途径提高美术教学实效性。我们组织由工作室骨干教师、经验型教师和刚参加工作一两年的青年教师共同设计、展示同样的一节课,让骨干教师示范带动、中青年互促成长在工作室内外竞相绽放。
2.反复磨课
教学研究既要关起门来耐得住寂寞,又要借助时机推动发展。2012年“北京市名师同步工程建设”中,工作室成员及辐射的青年教师15人,共同研究、承担了32节课的录制任务。在市、区教研员的指导下,录课教师对每节课反复研究与修改。从这些课的录制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每节课都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进行的,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去尝试和体验,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在教学中注意德育的渗透,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案例解析
名师数字课堂32节课的录制,推动了工作室围绕课题深入研究的进程。在此高起点的基础上,我们拓展思路,将工作室教师近几年来积累的优秀教学研究成果集中起来,针对每一节课的每一教学环节进行课后分析、反思总结,使每一课都能在思想碰撞中得到提升,形成了《立足课堂的行动研究——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成果辑》正式出版。这里的每一节课例都是几经打磨的研究课、展示课或录像课,是来自一线教师最宝贵的经验财富。此书现已成为我区美术教师教学必备的参考用书,成为工作室建室至今最有推广性的研究成果。
美术名师工作室通过多种研修举措,扎实稳步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技能和课堂教学品质,使教师的专业素养真正得到了提高和发展。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研修仍需不断深入,为打造优秀的美术教师队伍不断前行。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