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年
在中世纪的欧洲,羊儿们恨死了作家,每当作家有新作问世,就意味着成百上千只可怜的羊要见上帝。是因为作家们喜欢一边啃羊腿一边写作吗?我能想象你脑海里浮现的画面,但那不是事实,真正的原因是:那时的书都写在羊皮纸上。
中世纪的羊皮纸,其实和纸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而是真正的羊皮。人们挑选皮肤光洁的绵羊或山羊,将它们的皮用化学溶液浸泡,去除羊毛和脂肪,耐心鞣制,然后用木框绷起来,温柔的阳光与和煦的微风将完成接下来的工序。当一切工序都结束之后,人们就有了挺括、半透明、可以双面书写的羊皮纸了。
制造羊皮纸是个很脏很累的活儿,“探索频道”曾推出一档节目叫《肮脏工作》,其中有一期就是讲怎样制造羊皮纸。羊皮纸的制造过程如此繁复,价格当然不便宜。当年一本普通的羊皮纸书与一座房屋等价,而一本羊皮纸的《圣经》,是中世纪的“土豪”才能拥有的财产,相当于一座葡萄园的价格。知道了书如此昂贵,你还为中世纪一大半欧洲人是文盲而惊奇吗?
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一座葡萄园吧——《温彻斯特圣经》。这本手抄于12世纪的英格兰《圣经》,是羊皮纸《圣经》中最奢华的一本,共用了468张羊皮纸。天哪!一只羊、两只羊……清点一下为此献身的羊,就能治愈一大群失眠者。一位字迹曼妙的抄写者,花了4年时间,虔诚地完成了所有文字部分的抄写,瞧这细心劲儿,那时候可没有修正液。至少有6位艺术家负责绘制书中的装饰图案,虽然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了好多年,这本《圣经》仍有大量绘图没有完成。
谁发明了羊皮纸?这事可说不清。所有始于古代又说不清的事情,都算到古埃及人的头上好了,反正他们也没法揭开布条为自己辩解。古埃及人从公元前3000多年起,就开始在兽皮上书写重要文献,羊皮是其中一种。羊皮纸真正兴盛则是在公元前2世纪,这是个很长的故事,要花10秒钟才能讲完:
始创于公元前4世纪的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公元前2世纪,小亚细亚的帕加马王国进入欧迈尼斯二世统治时期。这位国王想扩大本国图书馆的规模,发誓要与亚历山大图书馆抗衡,还企图挖来对方的图书馆馆长。埃及人真的不开心了,便禁止“莎草纸”出口到帕加马王国。“莎草纸”可不是上厕所用的,而是当时最主要的书写用纸,没有了书写纸,就无法誊写书籍。为了对抗这种封锁,帕加马王国开始大力发展羊皮纸,羊皮纸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羊皮纸在欧洲流行了几百年,如果阿拉伯人厚道一点儿,这个时间会大大缩短。中国人很早就教会了阿拉伯人用植物纤维造纸的技术,阿拉伯人包着头巾露出憨厚的笑容,然后把这一“神技”隐藏了300年。欧洲人直到12~13世纪才学会造纸术,知识的传播从此变得轻便又廉价。
15世纪末,欧洲人基本停止了使用羊皮纸,羊儿们喜悦得泪流满面。但直到18世纪,欧美人还是习惯把重要文献写在羊皮纸上。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的《美国利坚合众宪法》、1791年的《权利法案》这三大奠定美国政治基础的历史文献,都是写在羊皮纸上的。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是的,羊对历史的贡献远不止烤羊排。
就算在今天,你依然可以找到真正的羊皮纸。听说日本就有卖的,一张A4尺寸的羊皮纸售价大约160元人民币,又是一种买了舍不得用的书写用品。如果你真心喜欢一个女孩子,就买一张给她写情书吧,中世纪的骑士就是这么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