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主体性、情感性、生活性、开放性等特征,是国内外实践证明比较成熟的有效教育模式,但目前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实施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教学方法要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和可操作性;教学过程要注重情感,保持体验的可持续性;教学评价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保证评价机制的科学性。
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策略
一、体验式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科学内涵
体验式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理念。此后,很多思想家都有过对体验的论述,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卢梭的“以行求知,体验中学”、杜威的“做中学”、大卫·库伯的“经验学习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等。体验式教学思想在我国也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如《淮南子·氾论训》中“故圣人以身体之”、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及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等。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强调受教育者通过行为实践和内心体验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此影响下,美国设计了合作学习等课堂体验教育类型,通过体验的模式加深受教育者对道德认知的理解。日本文部省修改了《大学设置基准》,体验性学习法被引入了教学改革。我国的体验式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进入学者的研究和实践视域的。1999年,我国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图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2001年颁布了《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在课程目标上按结果目标和体验目标来进行描述。
“体验”是一个人人皆知却知之不多的概念。《现代汉语大辞典》将其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亲身经历”。从学术的角度来分析,体验是一个集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概念,不同的学科对它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哲学概念上的“体验”是指主体从客体的感受与立场思考问题这种特殊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心理学上的“体验”是指以感觉、理解、领悟、情感等多种心理要素共同参与,对认识客体进行意义生成的心理活动;教育学上的“体验”是指教育者根据受教育的主体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受教育者的情感、触动受教育者的心灵,以便重新建构知识的教育途径与方式。从上述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不同学科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体验”进行界定的,但都强调“体验”具有主体性与情感性两个本质特征。在兼顾其它学科表述的同时,本文采纳了教育学中的“体验”概念。我们认为:体验式教育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受教育者的主体需要、关注受教育者的情感,调动受教育者的多种心理要素共同参与知识建构的一种教育途径与方式。
二、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通过对体验式教育内涵的分析可以发现,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需要,以交互式活动为主载体,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性,教育过程中关注受教育者的情感,教育形式开放化。因此,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主体性、情感性、生活性、开放性等主要特征。
1.主体性
主体性是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平等的地位,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教育者为主导,匆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需要,这也是影响教育成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受教育者是能动的人、发展中的人、完整而又独特的人,正是认识到这一点,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需要,在设计教育内容时关注受教育的个体差异性,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亲历性。
2.情感性
情感性是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本质特征。教育过程中注重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切身体验,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正确引导,符合道德生成的科学规律。另外,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及受教育者之间相互的交流互动、受教育者受教育内容和教育情境的感染产生情感的升华等现象,都是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性特征的生动体现。可以说,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在体验中产生情感,在情感中体验”,最后达成道德意义生成的教育。
3.生活性
生活性是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特征。就教育内容而言,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样,包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当前主要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但有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具有针对性,它扎根于地方本土文化,以受教育者身边的生活案例为题材;它来自于生活,更容易调动受教育的学习兴趣,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上,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设计不同的内容,更具有层次性。在主题确定的情况下,其教育内容因人因时而异、因人而宜,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4.开放性
开放性是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开放性是指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在讲授完基础理论课后从课堂中走出去,或是走进教育者设计好的实践教学情境中去,或是直接走进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等)中去。体验需要受教育者的身心参与,而个体社会道德的生成与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息息相关。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让受教育者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对教育内容进行再认识和反省,达成个体道德知识内化并外化为良好的道德习惯这一教育目的。它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科学规律。
三、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在各种类型的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综合性,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需要endprint
当前大多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支撑材料缺乏综合性。教学内容的设计较少从学生角度出发,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主体地位,缺少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缺乏针对性与时代感,对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和理性分析不够。这必然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兴趣,更难以与学生产生情感的交流,不能引发学生的深刻体验。
2.教学方法以灌输式为主,缺乏创新
当前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还没有广泛普及,教学方法仍以灌输式为主,存在空洞说教的现象。虽然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但展示的案例结合地方特色文化的比较少,给学生有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另外,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层次性和连续性,开展过程匆忙、“做秀”现象较为严重。这难以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升华,达不到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教学过程中互动较少,对学生的情感关注度不够
就教学过程而言,体验式教育强调以活动为主载体,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多学校的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是以教师的宣讲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加上班级人数较多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存在个体差异,教师无法全面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变化。没有情感的交流,学生就会缺少深度体验,因而也很难获得情感共鸣,思想政治教育就会表面化,从而影响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教学评价以书面考核为主,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沿袭传统的考核模式,考核形式以书面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这种考核模式实际考察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无法考察学生的内在思想道德素质和外在的思想道德行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也主要是对学生撰写的社会实践报告进行评价,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关注不多。这难以调动学生参与体验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四、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策略探析
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对教学内容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升华、可持续发展过程,因此,教育者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学生的整体素质存在差异性,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主体需要,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注意层次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把握时代的主旋律,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有针对性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如笔者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验式教育时,结合“安源红色文化”这一地方特色,以龚全珍同志的事迹为主要案例,带领学生亲临龚全珍的家乡,聆听“老阿姨”龚全珍同志的报告,在学唱歌曲《老阿姨》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爱国”这一主题的真正意义。
2.教学方法要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和可操作性
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模拟法、交流分享法、朋辈示范法、案例分析法、实践锻炼法等。具体的教学形式有讲故事、朗诵、演讲、辩论、竞赛、游戏、图画、音乐、舞蹈、情景剧、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网络活动、项目策划等。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和形式,都要注重实效和可操作性。如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验式教育活动时,笔者运用了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然后用视频播放案例、交流观后感受、组织学生聆听“老阿姨”龚全珍同志的报告等措施让学生加深理性认识,最后组织学生参与XX市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在社会实践中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和可操作性的系统方法效果非常明显。
3.教学过程要注重情感,保持体验的可持续性
情感性和开放性是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知识的建构和意义的生成,其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我们在实施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交互式活动为平台,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情感,消除学生的负面情感,促进学生精神世界成长,赋予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以人性之美。其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教学规律,有层次地推进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持续不断的活动中建构稳定的道德认识,升华和谐的道德情感,内化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外化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谐之美。
4.教学评价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保证评价机制的科学性
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是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教育,并自觉去践行体验过程中内化生成的道德价值观。因此,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以保证评价机制的科学性。除了传统的书面考核理论知识之外,要引入过程性评价机制。在实施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交互式活动时,我们要随时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把握每一个评价时机,做到及时评价以激励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在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撰写的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还要把他们在活动中、活动后的实际行动作为评价的内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兆翰.雅斯贝尔斯存在主义视域下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2] 张丽丽.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探究[D].山东师大学,2012.
[3] 库伯(DavidAKolb),王灿明.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M]. 朱水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何齐宗.教育原理与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6] 查广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
[7] 陈岸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
[8] 丁越华.论体验式教育的理论拓展——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视角[J].教学与管理,2012(8).
[9] 张金华.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作者:易申君(1972-),男,江西萍乡人,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