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实现路径探索

2015-05-14 04:23陈永光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资源配置城乡

陈永光

学校与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依靠教师,教师资源配置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教育公平和和谐社会的推进。本文以县域为单位进行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研究,旨在使城乡教师资源得到合理优化的配置,从而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对河南县域内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究建立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模式,提出解决城乡教师资源均衡合理配置问题的对策路径。

城镇化进程 城乡教师资源 均衡配置 对策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公义的重要基础,而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是一个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决定性因素。河南作为全国人口数量最多的传统农业省份之一,也是国家首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体制改革试点省,近年来,省政府与省教育厅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在县市各级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与共同努力下,全省在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方面明确目标、统筹规划、以点带面、重点突破,进行了一些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初期成绩,但总体上仍然任重而道远,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难题亟待解决。笔者以河南县域为单位,对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进行研究,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针对性,也更容易操作与实现。

一、河南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现状

1.农村教师流失问题严重

首先,农村教师流向城市。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收入相对较低。农村教师去城市代课,以赚取更多的收入,代课的课时费可以弥补家庭收入的不足,这样相对缓解了家庭经济的困难。

其次,优秀教师资源向优质学校倾斜。农村优秀教师为了更好地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赚取更高的收入,必然向优质学校集中,优质学校有更好的待遇和收入,有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办学条件,这对一些教师有很大的吸引力。

2.教师队伍结构城乡差距较大

首先是年龄结构的差距。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年龄多在40岁以上,需要20~40岁的青年人才为教师队伍输入新鲜血液,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生命力。

其次是知识结构老化。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教师知识结构在互联网、现代教育技术等新知识应用方面相对不足,这样极大限制了学生对现代化及网络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极大限制了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去扩大知识面、创新知识结构的可能性,极大限制了青少年学生积极性的发挥。

3.农村骨干教师、高学历教师相对不足

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骨干教师比例相对较低,且高学历教师多集中在城市。农村教育质量不如城市,导致农村生源流向城市,农村学校生源锐减,教师失去了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也体现不了自身的价值,尤其是优秀的教师在农村无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样优秀教师资源必然流向优质学校。

二、河南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失衡的原因分析

1.外部因素:“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

“以城市为中心”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障碍,无论教材设定、教育投入、师资配置等都已经形成“城市中心”的观念。有些地方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影响力等,培植示范性学校,致使教育向优质资源学校倾斜,教师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好的待遇流向优质学校,家长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优质学校接受优质教育,这样就导致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

2.直接原因: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等

教育资源配置多以政府投入为主,县级政府为了追求效益和影响力等,把教育资源投入优质学校、重点学校,这样就牺牲了教育公平,牺牲了农村孩子的教育利益。同时,农村经济条件差,农民的经济收入低使得部分家庭无力负担沉重的教育费用,儿童过早辍学,更加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等在教师资源的配置上表现更为突出。前几年推行“示范性中学”,使得县、区为了建立“样板学校”、“标准化学校”,把全县各乡、镇优秀教师选拔到县城优质学校,以提高“样板学校”的办学水平,导致优则更优、差则更差的两极分化格局。在这种指导政策的影响下,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差距越来越大,就出现了“学校繁荣、教育衰败”[1]的现象。

3.隐性因素:留守儿童增多

河南是劳务输出大省,每年都要为全国输送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国家户籍政策的限制,务工人员的子女多留在籍贯地接受教育,他们便成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缺乏必要的照顾。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多数在外务公人员把孩子送到了县城寄宿制学校,这些学校虽然收费标准较高,但办学质量有一定的保证,大多数在外务工人员能够负担这样的支出。只有极少数家庭条件较差的留守儿童留在农村接受教育,或者随父母外出务工,这样农村生源就所剩无几,农村教师的积极性极大受挫,为了寻求自身发展机会,必然涌向城市。教师的天职就是教育学生,学校没有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再痛苦不过的事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教育的衰败再所难免。

4.现实因素:农村教师收入过低

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收入相对较低。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投入差距过大、区域差距过大,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教师待遇有天壤之别,农村教师待遇与城市教师收入有很大差距。农村地处偏僻,生源家庭多数经济较为困难,而城市学校尤其是优质资源学校的生源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家长为了让孩子得到教师的“关照”,得到更多的荣誉,给教师送礼、请客、送红包等现象屡见不鲜,这样就导致了部分教师灰色收入增多。并且,多数学校收取“择校费”,或美其名曰“自愿捐赠”等方式为学校增加隐性收入,这些钱部分用于增加教师福利。在物欲化的社会里,金钱至上的观念影响下,农村教师为了体现自身的价值,为了增加收入,也必然涌向城市。

三、河南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对策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资源配置城乡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城乡涌动创业潮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