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院老年人孤独感与依恋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5-05-14 14:04张倩倩陈秋杏王亚楠傅涵涵
护理研究 2015年24期
关键词:老人院问卷老年人

张倩倩,张` 青,陈秋杏,王亚楠,傅涵涵,龚 雪,黄 毅

孤独感是人处在某种陌生、封闭或特殊的环境中时产生的一种孤单、寂寞、不愉快的情感[1]。孤独感会对人产生消极的影响[2]。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建立的情感联结,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与依恋对象建立亲密关系的需求重新出现并且变得更加强烈[3]。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养老方式也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入住老人院已成为养老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老人院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我国日益老龄化的需求,关注老人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极其重要。本研究通过对老人院老年人孤独感与依恋现状进行调查,探讨老人院老年人的孤独感和依恋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改善老年人孤独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方便选取武汉市6家老人院老年人150人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年龄60岁以上;身心健康,具有基本的沟通能力者。排除标准:老年痴呆;有严重精神障碍病史、人格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自理的躯体病症的老年人。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行编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受教育程度、自我照顾能力、职业经历、在老人院生活年限、月收入、躯体慢性病状况、是否自愿入住老人院等。②老年人孤独感问卷。采用白雪苹[4]编制的老人孤独感调查问卷。问卷包括4个维度,共23个条目。4个维度分别是存在性孤独感(6个条目)、情感性孤独感(5个条目)、社交性孤独感(4个条目)和归属性孤独感(5个条目)。问卷采用5点计分法,从“从不这样”到“总是这样”共分5个等级。计算孤独感问卷23个项目(3道测谎题分别为7、13和18题,不计入总分)的总分,并按总分的高低进行排序,分数越高说明其孤独感越强烈。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信度系数为0.93,问卷题项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44~0.769,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64~0.612,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58~0.868。③亲密关系体验量表。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ECR)中文版。量表包括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2个分量表,共36个条目。问卷采用7点计分法,范围从1(一点不适合)到7(完全适合),分数越高,说明依恋回避或焦虑程度越高。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依恋回避分量表和依恋焦虑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2和0.77。

1.2.2 测试方法 事先对参与调查的老年人进行统一培训,在调查前获得老年人的知情同意。对于能自行阅读和填写问卷的老年人,由其自行完成问卷;无法自行填写的老年人,问卷由调查员向其口述问题,确信老年人理解后作答,答案由调查员填写完整后收回。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1份,有效回收率94%。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有单因素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

2 结果

2.1 老人院老年人一般情况 男56人,女85人;60岁~64岁7人,64岁~69岁9人,70岁~74岁15人,75岁~79岁19人,80岁~84岁49人,85岁~89岁25人,≥90岁17人;有配偶18人,未婚13人,离婚2人,丧偶108人;有子女122人,无子女19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者63人,小学28人,初中25人,高中或中专16人,专科及以上9人;农民13人,工人68人,知识分子18人,其他34人,无正式工作8人;有完全自我照顾能力66人,部分照顾能力40人,完全无照顾能力35人;无慢性躯体疾病54人,有1种慢性躯体疾病者52人,有2种者27人,3种及以上者8人;自愿入住老人院者112人,非自愿者29人;在老人院生活不到1年的45人,1年~2年的21人,生活2年~3年的24人,生活3年以上的51人。

2.2 老年人孤独感和依恋的现状(见表1)

表1 老年人孤独感和亲密关系体验的总体情况(n=141)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老年人孤独感情况 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的老年人孤独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月收入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老年人孤独感情况

2.4 不同人口学特征老年人依恋焦虑情况(见表3)

表3 不同人口学特征老年人依恋焦虑得分情况

2.5 老年人孤独感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的相关性(见表4)

表4 孤独感与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的相关分析(r值)

3 讨论

3.1 老年人孤独感和依恋的现状 本研究显示,老人院老年人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其中归属性孤独感最高,社交性孤独感最低。大多对社区老人的研究也表明,高于1/3的老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孤独感[5]。老人院中的老年人社会交往活动减少,老人对社交的需求也相对减少[6],老人更期望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因而社交性孤独感更低。老人身体功能衰退和社会角色的转变使得老人对自己存在的价值产生质疑,尤其是有慢性躯体疾病、卧床的老人,老人会更容易产生孤独体验。

老年人主要把配偶、成年子女、兄弟姐妹作为依恋的对象,并作为寻求保护和亲近的目标。老人院的老年人多为丧偶老人,或者因子女无法照顾而入住老人院的老人,虽然有依恋对象,但是却没有在身边,有的老人总感觉被家人抛弃,因此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均较高,老人依恋类型偏向于依恋回避。刘敏珍[7]的研究也表明,老人的不安全依恋偏向于冷漠回避(依恋回避)。老人院老年人经历着依恋关系改变或丧失的威胁,对外界的防御心更强烈[8],在人际关系中也表现出退缩和被动,对老人院开展的各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与其他老人常保持一定距离,无法建立起信任、稳定的人际关系,其依恋类型偏向于回避。

3.2 性别、有无子女、月收入和自我照顾能力是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 一般认为,性别因素对老年人孤独感并不是独立起作用的,而是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表2结果表明,老人院女性老年人孤独感高于男性,与白雪苹[4]研究结果一致。老人院是集体生活场所,相同的易感因素下,一般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强烈的情感表达,男性更倾向于隐藏情绪。女性在情绪表现上比男性更具有表现力,更多地表现出悲伤和恐惧,而且更容易表达出更多强烈的情绪体验。这种差异也可能与不同性别的个体在交往模式中的差异(女性偏重于情感交流而男性偏重于事务性交流)有关。

居住老人院的老人,他们所需要的不单单是物质上的充足,精神上的满足对于他们更加重要。子女不但能在物质上给予老人帮助,更重要的是能在精神上给他们提供一种慰藉,使老年人的心理幸福感增强、孤独感减少。刘靓[9]曾指出接受亲子间的支持能够间接影响老年人的孤独感。Gierveld等[10]的研究发现,与每周和两个以上孩子保持联系的老年人相比,没有孩子或者虽有孩子但一周不多于一次联系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社交孤独。本研究发现,老人院中无子女的老年人的孤独感高于有子女的老年人,这与申继亮等[11]报道一致,接受子女社会支持越高,孤独感体验越低。

我国老人院建设尚不完善,老人的收入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入住老人院的级别和享受的服务水平。有研究表明,月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老年人孤独感最高,月收入1 000元~2 000元的老年人孤独感最低,与白雪苹[4]的研究结果相同。1 000元以下的工资并不能使老年人独立支付老人院的服务费用或者获得较好的居住环境和服务,与周围人相比,就会引起他们的沮丧失落情绪。经济收入处于较高水平的老年人入住老人院之后虽然在物质和心理上得到满足,但是与之前相比,收入上的落差也可能会使他们产生情绪上的波动。老人院的老人大多对收入无过高的要求,能够保证基本的生活所需即可,月收入1 000元~2 000元的老年人生活各方面比较宽裕,因此孤独感也就最低。

无论男性老年人还是女性老年人,自身残疾与配偶残疾都与高情感孤独相关,且视力和听力的下降也会使老年人更容易产生孤独感[12]。胡宏伟等[13]的研究也报告了身体健康状况和老年人孤独感的关系,认为身体健康状况好、自理能力强的老年人不容易产生孤独感,而身体功能有障碍的老年人往往孤独感比较强烈。表2结果显示,老人院自我照顾能力强的老年人孤独感体验低,因其行为自主性强,有更多的行为自由和能力参与老人院的集体活动,则有效地排遣了孤独感。

3.3 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是老年人依恋焦虑的影响因素 人在接受教育以后处理问题会比较理性化,学历高的人遇到问题会寻求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调整心态。当老年人进入老人院以后,能理性地、积极地寻找一定的方法来应对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而且他们更加愿意与他人接触交往,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尤其是中专以上,老年人的依恋焦虑水平越低。本研究与汪涓[14]的研究结果一致。

任泽慧等[15]研究发现,经济状况对养老院老人依恋状况有显著的影响。表3结果表明,月收入不同,依恋焦虑不同。月收入1 000元以下的老年人生活上会比较拮据,在与他人的比较之下容易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有被抛弃的感觉,因此依恋焦虑程度会比较高。收入高于3 000元的老年人由于收入和身份地位的落差,急于寻求心理上的慰藉,而老人院老人远离家人和朋友,老人容易产生焦虑,依恋焦虑程度也较高。

3.4 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孤独感呈正相关 依恋回避的个体一般很难对他人产生信任感,并且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或者“强迫性自我依赖”的倾向[3],不愿意表露情感和从别人那里获得情感支持,这样的老人总是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孤独感程度会越来越高,其存在、情感和社交性孤独感也就越高。艾娟等[16]研究发现,冷漠型依恋与孤独感存在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也表明,依恋回避程度越高的老人,其孤独感程度越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依恋焦虑与孤独感呈正相关关系。即老人依恋焦虑得分越高,其孤独感程度相对越高。依恋焦虑的个体对自己不够自信,倾向于向他人表现强烈的敌意和被抛弃的焦虑,向他人施加压力,并且采取责备、威胁等方式获得他人的同意[17]。长此以往,便会遭到他人的回避,最终导致高焦虑的老人缺少沟通交流,孤独感程度更高。

4 小结

总之,老人院应针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制定策略,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给予低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低的老人一定的帮助,减轻他们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从而提高入住老人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1] 许晓芳,侯振虎.老年人孤独感的心理学研究进展[J].社会工作,2011(3):46-49.

[2] 赖运成.老年人孤独感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429-2432.

[3] 刘航,刘秀丽,李月.老年人的依恋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3(24):5624-5626.

[4] 白雪苹.安养机构老人的孤独感及其团体干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1.

[5] Grenade L,Boldy D.Social isolation and loneliness among older people:Issues and future challenges in community and residential settings[J].Australian Health Revi,2008,32(3):468-478.

[6] Dykstra P.Older adult loneliness:Myths and realities[J].Eur J Ageing,2009,6(1):91-100.

[7] 刘敏珍.老年人之人际关系、依恋风格与幸福感之关系研究[D].高雄: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2000:1.

[8] Zhang F,Labouvie-Vief G.Stability and fluctuation in adult attachment style over a 6-year period[J].Attachment and Human Development,2004,6(4):419-438.

[9] 刘靓.长沙市老年人孤独感与亲子支持、孝顺期待的关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1.

[10] Dierveld DJ,van Groenou MB,Hoogendoorn AW,etal.Quality of marriages in later life and emotional and social loneliness[J].J Gerontol Series B:Psychol Sci Soc Sci,2009,64B(4):497-506.

[11] 申继亮,周丽清,佟雁,等.亲子支持和孝顺期待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67-169.

[12] Stek ML,Vinkers DJ,Gussekloo J,etal.Is depression in old age fatal only when people feel lonely[J].Am J Psychiatry,2005,162:178-180.

[13] 胡宏伟,串红丽,杨帆.我国老年人心理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25(3):9-13.

[14] 汪涓.城市居家老人与养老院老人依恋与孤独感的比较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1.

[15] 任泽慧,陶梦喆,邓白露,等.为了最美的夕阳红——养老院老人依恋状况质性研究[C].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有限公司,2013:975-976.

[16] 艾娟,张敏.老年人孤独感、自杀态度以及依恋风格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6):830-833.

[17] 汤芙蓉.成人依恋研究进展[J].心理健康理论·社会心理科学,2010,25(11-12):1438.

猜你喜欢
老人院问卷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老人院擦出的爱情火花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刍议当代老人建筑设计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