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 熊建文 仲向阳
摘 要:国家间、区域间的竞争,主要突出表现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因而,城市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中心和载体。城市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重视和提升城市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各城市政府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宿迁市切实从“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增加地方经济总量、提高城市经济实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加快城市产业集聚;完善媒体传播渠道,提升城市对外形象”等方面,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宿迁市 城市 竞争力 提升策略 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c)-0048-04
Abstract:The competition between nations and inter-region is mainly demonstrated among inter-city one.Thus,the city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center and the carrier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Increasingly,it has become the primary task for the city government to highlight and enhance the city competitiveness while the city plays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In recent years,Suqian has been effectively promoting its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by many approach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systems and mechanisms innovation to improve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capacity,increasing the local economic aggregate to improve the citys economic strength,accelerating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o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of urban development,pouring into more human capitals to promote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optimizing upgrad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speed up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 the city,perfecting media communication channels to enhance the external image of the city and so on.
KeyWords:Suqian;city;competitiveness;upgrading strategies;exploratory research
世界經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各个领域引起的巨大变革,构筑了当今世界新的发展环境,促使城市在区域、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作为构成国家地域基本单元的城市,相互间竞争在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激烈。[1]如何采取有效策略提升城市竞争力,成为各个城市应对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作为华东地区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宿迁市,自1996年建市以来,在城市发展与竞争力提升过程中,现已成长为“中国城市效益竞争力十强城市、联合国环保节能新型示范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新兴城市”[2]。宿迁位于江苏北部,“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欠发达城市,属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不发达区域,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经济发展长期处于江苏省的谷底。”[3]作为处在淮海经济圈、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交叉辐射区的宿迁市来说,必须通过快速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才能有效促进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如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使之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摆在当前急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在研究城市竞争力内涵基础上,根据江苏当前发展环境,结合宿迁当前发展现况,对城市竞争力进行相应分析,找出阻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切实从转变政府职能、培育产业集群、建立人才高地、推广城市品牌等方面,研究宿迁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1 研究基础
1.1 研究背景
城市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与中心,对国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方面,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使城市竞争力成本内涵不断扩张,竞争格局瞬息万变。另一方面,由于城市政府决策权的扩张,最终将以城市整体竞争形态呈现。总体上来讲,目前国外城市竞争力研究主要围绕新背景下城市竞争机制、竞争力影响因素以及城市竞争力评价、竞争力提升战略等方面展开;国内城市竞争力研究主要包括对城市竞争力的概念、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城市竞争力状况、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与提升策略等方面。
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将可为城市发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提供思路,也是提高整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必然前提。因而,研究城市综合竞争力,可以为城市提供“一面镜子”和“一把尺子”,从这面镜子里,城市可以看清自己的“面目”,通过这把尺子,城市可以度量自己的“长短”;可以成为政府的参照,将为政府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与发展水平提供努力的方向;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将为城市建设提供相应依据,是城市发展的“指南针”,可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1.3 城市竞争力概念、内涵及实质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吸引、拥有、控制、转化资源及创造财富与价值收益的能力,以及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城市经济、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
在其内涵上,一方面受政策制度、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与影响;另一方面,引资能力、人居环境、创业机会、人才聚集等方面因素,都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竞争优势,因而其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再一方面,经济竞争水平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因此,将可通过区域内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和城市经济的高效运行与持续高速增长。
城市竞争力实质就是集聚和辐射能力。从现代社会实际情况看,城市已经成为资源、人才、资金、信息、交通等各种要素的集聚中心。集聚是城市产生的条件,辐射是城市产生和存在的目的,集聚和辐射能力随着城市发展呈现出动态变化。
1.4 宿迁市概况
宿迁总面积8555km2,拥有人口约580万,下辖沭阳县、宿城区等9个县(区)和一个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经济方面,“2013年国民生产总值(GDP)达1706亿元,位列全国第91位。”[4]“14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江苏省前三,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10项指标增速位居江苏省首位。”[5] 2014年度地区生产总值186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50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29元,在省列统的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7项位居江苏省前列、5项位居第一。[6]
2 宿迁城市竞争力的总体评价及SWOT分析
2.1 宿迁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构成
从城市发展的内涵出发,结合现有的城市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宿迁城市竞争力应包括:城市基础竞争力,包括城市的经济实力、城市的基础设施、城市的生活环境,这些奠定了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础;城市核心竞争力,包括城市人才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科技实力、空间竞争力;城市可持续竞争力,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态三者和谐统一。
2.2 宿迁城市竞争力的总体评价
据“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数据显示,在市级层面的成长竞争力排行榜和社会效应竞争力排行榜中,宿迁分别位列全国第二位和第八位。据2013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在中国近300个城市中,宿迁的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第114位,在和谐城市排名中位列第88位,宜居城市竞争力排名第130位。与1996年建市之初相比,2013年宿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7倍,跻身全国地级市百强行列;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48.7倍,位列全国地级市70强。2014年上半年,13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江苏省前列,其中10项位列第一,成为长三角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2.3 宿迁城市发展的SWOT分析
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国家政策、长三角整体发展以及宿迁自身发展来看,宿迁城市发展既存在优势也具有不足,既有挑战,同时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
2.3.1 宿迁城市发展的主要优势
2.3.1.1 区位优势
宿迁位于长三角北翼,是长三角和内陆联结的门户,也是中西部通达东部沿海的桥头堡。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带)、淮海经济区、东陇海产业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以宿迁为圆点,1h可辐射淮海经济区核心区5328万人口,2h可达1.2亿人口的整个淮海经济区。宿迁距周边的淮安、徐州、连云港均在100km左右,是名副其实的苏北地理中心。
此外,宿迁的交通体系较为完善。航空上,从宿迁市区乘车至徐州观音国际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淮安涟水机场均仅需1h左右,每天有3个专线班车往返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铁路上,新长铁路、宿淮铁路穿境而过;公路上,京沪、宁宿徐高速公路縱贯南北,徐宿淮盐高速公路横穿东西,高速公路质量和密度位居全省第一位;水运上,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东部地区贯通南北的“黄金水道”,在宿迁境内长112km,居沿河18个城市之首。
2.3.1.2 资源优势
(1)名酒资源:宿迁拥有洋河、双沟两大国家级名酒品牌,居全国八大名酒之列。2012年8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酒业协会授予“中国白酒之都”称号。
(2)水产资源:宿迁是闻名中外的“水产之乡”,水域面积350万亩,境内两湖(洪泽湖、骆马湖)水质达国家二类标准,盛产银鱼、螃蟹等50多种水产品,螃蟹产量全国第一,银鱼出口量江苏第一,是著名的“中国螃蟹之乡”。
(3)木材资源:宿迁是中国著名的“杨树之乡”。现有以意杨为主的木材成片林已超过19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000余万m2,每年可采伐利用木材90余万m2。
(4)矿产资源:宿迁矿产资源丰富,石英砂、陶土储量超5亿t,蓝晶石、黄砂储量居全国省辖市之首,这些丰富资源为宿迁的经济腾飞提供了良好基础。
(5)人力资源:宿迁的人力资源丰富,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应届大学生约2万人,从职校和技校毕业的应届生约3.5万人,为企业人才招聘提供保障。全市现有劳动力220余万人,并且新增劳动力逐年增加。
(6)农业资源:宿迁是农业大市,所辖沭阳、泗洪、泗阳三县都是全国商品粮基地。2014年宿迁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65.19万亩,粮食总产389.15万t。
2.3.1.3 生态优势
宿迁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环保节能新型示范城市”称号,被赞誉为“华东的一块净土,黄淮海地区最大的氧吧”,其生态优势可以概括为“绿色家园、苏北水城、生态氧吧、长寿之乡”。绿色家园:全市森林覆盖面积2176.70百公顷,森林覆盖率25.44%,林木覆盖率29.33%,在全省位居第二。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40%以上,其中,市湖滨新城绿化覆盖率55%以上,碳汇水平(固碳能力)全省第一;苏北水城:全市各类水域面积2367km2,占全市地域面积的1/4,其中,洪泽湖总面积2000多km2、骆马湖总面积近400km2,大运河、古黄河在市区里长均超过15km。宿迁是大陆唯一拥有两大著名淡水湖(洪泽湖和骆马湖)、两大著名河流(大运河和古黄河)的地级市;生态氧吧:大气全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数正常保持在330d以上,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含量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PM2.5数值江苏最低,是江苏唯一没有酸雨的城市;长寿之乡:以宿迁市的宿城区为例,百岁以上老人占比达7.03/10万(7/10万),80岁以上老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62%(1.4%),均达到“世界长寿之乡”标准。
2.3.1.4 服务优势
宿迁致力于为客商打造“365”优质、高效、快捷帮办服务品牌,体现“三最”:行政审批程序在江苏省和淮海经济区最少、办理速度最快、收费标准最低;“六全”:对在宿迁投资的客商给予全社会支持、全身心帮办、全过程跟进、全方位配合、全覆盖保障、全天候服务;“五心”:让客商在宿迁投资放心、发展安心、干事顺心、创业开心、生活舒心。
2.3.1.5 后发优势
后发优势是宿迁相对于苏南等发达地区凸显出的优势。由于开发较晚,宿迁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在更高的起点上规划和建设城市。当前,宿迁凸显的后发优势,可从不断优化的“五大环境”窥见其端倪,即让人羡慕的生态宜居环境;让人称道的要素保障环境;让人信服的政策支持环境;让人感叹的政务服务环境;让人“妒忌”的成长空间环境。这些为广大投资者保驾护航,也是宿迁后发快进、跨越赶超的法宝。宿迁的发展已经步入了快车道,即便在各种风险挑战和不利因素影响持续加大的背景下,宿迁市的主要经济指标也始终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长。一批重大项目加速向宿迁转移、集聚,突出表现为四个“越来越多”,即在宿迁发展的旗舰型项目越来越多、在宿迁落户的上市企业越来越多、在宿迁创业的粤商与浙商越来越多、在宿迁投资的台资企业越来越多。
2.3.2 宿迁城市发展的主要劣势
2.3.2.1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市內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如为生产服务的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公共设施;为生活服务的医疗卫生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为生产要素发展服务的教育社会保险人才市场等公共设施。
2.3.2.2 腹地缺乏发展依托
江苏省的几条战略发展带均与宿迁无关:其北部的陇海产业带包括徐州和连云港,东部的沿海产业带包括连云港和盐城等,南部的沿江产业带覆盖扬州和泰州,而宿迁则位于三条产业带围合而成的洼地之中。
2.3.2.3 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工业经济是一个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石,宿迁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突破做强工业产业,工业经济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虽然增速上连续9年保持全省第一,但与全省其他地级市相比,工业基础总体上来说还是较为薄弱的。除酿酒产业比较发达、玻璃制造业有一定实力外,其它产业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优势企业数量相对较少。
2.3.2.4 高等教育后劲不足
南京、苏州等地都有全国著名大学、大学群及大量的科研机构,而宿迁仅有宿迁学院为本科院校,就发展后劲来说,这是宿迁高等教育上的一项软肋。
2.3.2.5 知名度影响力不强
由于建市时间短,城市规模较小,在国内城市中缺乏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在2014年《江苏省13城市全国知名度排行榜》中,省会城市南京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为由摘得桂冠,而宿迁市却垫了底。
2.3.3 宿迁未来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
2.3.3.1 产业转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从江苏产业转移来看,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从而加速了服务业发展,提高了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缓解能源、环保、用工等方面的压力,使得资本及产业向苏北欠发达地区转移速度明显加快,投资客商由过去的单体个别行动转变为集群联动。作为苏北欠发达城市、新兴城市,宿迁赢得了加速发展的难得机遇与挑战。
2.3.3.2 良好政策环境带来新机遇与挑战
江苏省委、省政府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多次为宿迁发展带来良好的政策环境。如“继续加大对苏北的支持力度,重点加大对宿迁的扶持,下大力气帮助宿迁实现突破”;要“重点加大对宿迁市的扶持力度,允许和扶持宿迁市在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和做法,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等。宿迁是江苏省唯一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市,为宿迁市发挥后发优势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2.3.3.3 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宿迁早已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进程迈进,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凸显,优势和劣势交织,机遇和挑战并存。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孕育新的调整和突破。从国内环境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经济结构转型不断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体制机制活力显著增强,积蓄了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大后劲。
2.4 制约宿迁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
2.4.1 集聚能力较弱制约城市发展
宿迁市区基础设施到位的城区规模为220km,市区人口约70万人。从市区人口、经济规模、零售额等各方面看,宿迁目前的城市规模都很小,市域内城市结构分散,影响宿迁中心城市的快速集聚能力。
2.4.2 城际交通不便制约城市发展
宿迁境内没有机场,对城市的招商引资和对外营销不利。现有铁路从宿迁境内穿过,仅经过沭阳和宿迁中心城区南部,且仅为支线铁路,虽对宿迁的交通条件有帮助,但难以根本改变宿迁中心城在苏北地区铁路交通相对落后的状况。
2.4.3 通行能力落后制约城市发展
城区交通路网通行能力落后于目前的交通需求,交通拥堵现象也时有发生。交通不便将严重影响宿迁市民的出行与城市内各产业间的交流。
2.4.4 土地资源浪费制约城市发展
为了加快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宿迁对外引资的力度一向很大,但由于曾有过一些项目盲目上马,待厂房建成后,因无法正常生产,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或闲置。
2.4.5 社管任务繁重制约城市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就业压力加大,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社会管理任务较为繁重,加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民主法制不够健全,维护社会公平的压力也相应增大。
2.4.6 体改任务艰巨制约城市发展
制约宿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改革的办法破解矛盾,推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2.5 宿迁城市未来发展定位
宿迁市委提出,将宿迁放在全省、全国的大局中来定位,放在全球的大势中来考量,在新常态下打造新优势,紧紧抓住江苏沿海大开发的战略契机,启动实施东向出海、接轨上海、融入沿海“三海战略”,构建宿迁公、铁、水、空综合交通优势,切实融入东陇海经济圈和以上海为中心的3h经济圈,切实将宿迁纳入到国家和全省的发展战略中去,打开宿迁的发展空间。在城市发展定位上,将宿迁打造成沿海开发承东启西的重要门户和长三角北部的中心城市之一。[7]
3 提升宿迁城市竞争力应遵循的原则
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在于提升城市价值,而城市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领先优势等分别从不同维度影响城市价值体系。为此,提升宿迁城市竞争力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3.1 遵循强化比较竞争优势原则
强化宿迁城市比较优势,有利于形成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城市区位、资源、环境等方面形成特有的竞争力。如宿迁拥有“一江、一河、两湖”优势,即宿迁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洪泽湖、骆马湖两大湖泊镶嵌南北;区位优势(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旅游产业优势(系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的京杭大运河、洪泽湖国家级湿地、项王故里等著名旅游景点);新型城市优势(系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市、联合国环保节能新型示范城市);酒都优势(宿迁是中国白酒之都,洋河、双沟两大名酒出产于此)。通过发挥上述比较竞争优势,提高由资源特色、城市特色转变为产业特色、市场特色的能力,形成旅游、科技、名企等特色经济,加速构建现代化城市和大工业框架体系的进程,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
3.2 遵循强化城市竞争优势原则
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找准自身的优势,构建起独特的城市竞争优势,以优势的率先突破带动面上发展的整体飞跃,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化宿迁城市的竞争优势,有助于形成城市领先优势,有助于实现后发快进、弯道超越、快速崛起。今天,“长三角的区位、大西部的政策、新宿迁的成本”已经成为外界熟知、宿迁特有的竞争发展优势。例如,宿迁自建市以来,坚持实施名牌战略,现已拥有较多名牌企业和名牌企业群,构筑了洋河蓝色经典、江苏箭鹿毛纺等以名牌产品为核心的支柱工业体系,成为了宿迁突出的竞争优势,有助于提升宿迁的城市竞争力。同时找准城市新的优势,切实围绕优势做文章、发挥优势求发展、依据优势创特色,把具备的城市竞争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彰显出宿迁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进宿迁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3.3 遵循挖掘城市潜力优势原则
与宿迁城市软实力有关的政府管理、城市软环境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这些会极大降低城市运作成本、创业成本,通过差别化竞争等方式挖掘城市潜力。如宿迁在引进格力电器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后,有望成为继顺德、合肥、青岛、芜湖之外的全国白色家电产业第五大生产基地;沭阳花木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木材加工产业是江苏省唯一一家木材特色产业集群;泗阳已是全球汽车业界关注的“轮毂高地”,其国家级轮毂产业园呼之欲出……再如,宿迁建设用地占国土总面积比例仅为16%,而江苏省平均水平为20.6%,苏南地区平均水平达到了27.6%。从这方面来说,这些潜在优势,必将会为宿迁下一步经济增长提供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成长空间。
3.4 遵循转化城市劣势要素原则
城市的劣势要素特别是一些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环节,对城市综合实力提升的制约性最强,宿迁城市劣势因素的转化或“瓶颈”制约因素的解除,将会大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当前,经济社会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的快速推进期。从宿迁发展的态势来看,在有效转化城市劣势要素后,宿迁将会成为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发展潜力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4 宿迁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策略
4.1 转变政府职能,提供宽松政策,提升城市政府公信力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有序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通过调整和完善政府机构设置,进一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切实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重点做好“调、控、转”三个方面,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切实把宿迁打造成行政审批更简、行政效率更高、发展环境更优、市场活力更强的地区。及时清除各种制约因素和障碍,营造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发展、一切服务于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吸引外资到宿迁投资建设,提升城市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4.2 培育产业集群,形成支柱产业,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
一个地区产业群的形成、水平的高低,体现着这个地区经济实力、综合技术水平、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的后劲。作为城市经济的主体,支柱产业支撑着宿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持续繁荣。因此,宿迁立足资源优势,实行“差别竞争、特色取胜”策略,坚持内培外引并举,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园,并先后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宿迁食品产业园升级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园,高新电池、绿色新能源等产业园被评为省特色产业园或特色产业基地。林木加工、泗阳纺织服装等五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被确定为省重点培育产业集群,洋河酿酒产业被授予“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称号。宿迁通过大力提升城市产业集聚水平,促進城市经济实力以及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4.3 加快创新步伐,建立人才高地,提升城市科技创新力
培育以人才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力,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宿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加速经济隆起提供强大动力,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努力打造人才高地,形成各种人才创造力竞相迸发、智慧和智力竞相涌流的良好局面,以人才的培育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增强,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4.4 进行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提升城市人文之魅力
宿迁坚持以科学统筹规划来促进城市协调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推进实现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城市人文魅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切实以宜居宿迁、阳光宿迁、诚信宿迁、人文宿迁、幸福宿迁等“五个宿迁”建设为统揽,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传城市精神,深化“四德”教育实践,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2015年1月,宿迁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城市”,并跨入“国家级提名城市”行列。
4.5 发展文化产业,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
城市新一轮竞争实际上就是城市文化的竞争,文化“软实力”成了现代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宿迁大力培育以英雄项羽为核心的西楚文化、以东方人类发祥地为核心的下草湾文化、以河湖水韵及绿色湿地为核心的生态文化、以洋河与双沟为核心的酒文化等具有个性特色的城市文化,建设富有吸引力的城市形象文化,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注重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培育,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培植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一批主导文化产业、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区域、建立一批文化产业园,全面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
4.6 重视生态旅游,打响旅游品牌,全面提升城市吸引力
宿迁始终坚守着“生态优先”的方针,以“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定位城市的座标,大力塑造生态旅游城市品牌。近年来,围绕打造“英雄美酒生态好、畅游宿迁深呼吸”旅游品牌形象,对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项目进行了全方位打造,项王故里、乾隆行宫、克拉嗨谷、动漫王国、中国水城欢乐岛等旅游“热点”广泛吸引了全国游客,有力推动了宿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宿迁中心城市的区域影响力。以2013年为例,宿迁实现旅游总收入100.69亿元,同比增长49.13%,高于江苏省平均增幅35个百分点;旅游总人数1002.39万人次,同比增长24.02%,高于江苏平均增幅13个百分点,主要指标增速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8]2014年1~11月份,宿迁接待国内外游客1252.7万人次,同比增长21.4%,实现旅游总收入136.5亿元,同比增长26.8%。
4.7 完善传播渠道,推广城市品牌,全面提升城市影响力
电视、报纸、广播及网络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宣传手段,也是与其他城市交流沟通的重要纽带。为此,宿迁充分发挥地方报纸、广播、电视传播优势,借助强势传播渠道,提升宿迁的城市竞争力;加大网络资源整合力度,并通过政府打造的网上宿迁、速新闻等互联网平台进行强势宣传,打造体育、文化、旅游、美食、生态网络系统,全面提升宿迁城市对外影响力;作为一个正在飞速崛起的苏北城市,宿迁切实以开放的姿态承办全国大型体育赛事,积极通过举办大型活动为城市造势,彰显城市魅力。以2014年为例,中国生态四项赛、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世界搏击联合会中泰搏击争霸赛、江苏省第十一届定向锦标赛等大型赛事都是由宿迁承办的,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现了宿迁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勃勃生机。
5 结语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践过程。城市政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和实践,努力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凝聚力和人才创新力,使得城市在全球化的城市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欧阳东,罗绍荣.百色市城市竞争力分析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11(6).
[2] [4]百度百科.宿迁[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769.htm
[3] 孙朝晖.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选择——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6).
[5] 宿迁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宿迁调查队.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發展统计公报[N].宿迁日报,2014-3-13(A7).
[6] 赵香.宿迁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隆重开幕[N].宿迁日报,2015-1-17.
[7] 房庆忠.认识新常态谋划新发展[N].宿迁日报,2014-11-12.
[8] 百度快照.宿迁市旅游主要指标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EB/OL].中国江苏网: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4/01/26/0200992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