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音乐与生命之光的融合

2015-05-13 21:15陈月娥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人性生命

陈月娥

摘 要:2001年,香港的女性导演拍北京,讲述北漂年轻人的故事,而且还是和摇滚追梦相关的剧情,剧中随处可见新生代年轻人的困惑、新旧文化思潮的碰撞、改革与反叛充斥等氛围。导演能够把北京话展示得如此地道、如此合情合理还被观众接受,实属不易。最关键的是影片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命运,还折射出对香港和北京文化背景差异下的文化交流与磨合的反思。

关键词:摇滚 生命 人性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a)-0241-02

该电影讲述的是发生在北京的和音乐爱情相关的故事,由香港的著名合作人张婉婷导演、罗启锐编剧,并请到了音乐教父罗大佑担任音乐总监。这是用全新的视角演绎北漂一族地下音乐人命运与人生的故事,影片充满了浓郁的北京味道,电影中随处可见长城、故宫、四合院等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标志,古老斑驳城墙的背景,和年轻一代成长的不断变异的社会环境,衬托出在特定环境下新生代中国人的人生。香港导演看北京的变化更具冲击力,文化差异产生的对比让影片主题更加深刻。

1 女性导演·独特视角

导演张婉婷是该研究者非常喜欢的女性导演,在香港也有很高的声誉,她的每部片子都是直刺人的灵魂,有非常深的内涵,能打动人心,有很强的观众市场。她拍出了很多年轻一带的心声,对生活的绝望,对社会的愤慨等,社会价值性很强。她自己很喜欢摇滚乐,这次想拍一个从未有人拍过,充满对比的北京。而且她自己就有这方面的理想,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她的成长经历的真实写照。她还自组乐队为《北京乐与路》开路,在新片上映期间巡回演出,在北京则邀请了人气摇滚乐队“唐朝”来表演。

《北京乐与路》虽然表面讲述的是男女之情,但导演的意图显然不止于此,隐藏在爱情之后的写实,影片无处不在的对童年,家庭成长环境,个人的人生追求与残酷现实生活等矛盾进行描述穿插,表达对人生的无奈和生活的控诉。男女主人公仍旧是如此的般配,但讲人生际遇,很多数殊途同归,或令很多人有所体悟。影片的摇滚音乐,叛逆的风格和愤俗的个性,把年轻人的激情和冲动表现的淋漓尽致,让年轻一带大呼过瘾,有那种热血涌心坎上的畅快,毕竟,年轻的岁月是最让人怀念的,里面没有责任和负担,没有压力,没有义务,有的是尽情的放松和快乐!

2 年轻的青春·绝望与希望

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代表中新中国的年轻一代,同样是青春逼人的新生势力,她们需要更多的关注与重视。退却了“文革”的影响,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生活环境却在飞速变化之中,物欲横流,金钱世俗等观念一股脑儿塞进她们的大脑,使她们人生态度很容易发生转变,不会像上一辈那样守着一辈子的约定,且显得更为积极与荒唐。崇尚自由,灵魂解放,活出自我,坚持自我个性与特色,是那一辈年轻人的共性。耿乐,他本人就是学美术出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高材生,极富艺术家气息,最终却走上了职业演员的道路,他来饰演“平路”,非常贴合角色需求,人生该走什么样的路,活出什么样的色彩才是真实的,自由的,散漫的,他,一直在追寻自我的路上。在香港长大的创作乐手Michael,则是代表着新型文化冲击的因素,他的出现,因一次意外留在北京,遇上了北漂想要实现梦想的平路和内心反叛却又深情的艳舞女郎杨颖,从此,三个人开始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江湖情仇。

舒淇扮演的杨颖,文艺且不失自我本色,几分妖娆,但内心却对爱情非常执着,这是很多从乡下来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轻女性的代表。很多年青一代怀揣梦想来到北京打拼,青春逝去之后,却还留下无声的叹息,很多人会哀叹命运的不公,但失败的人总是多于成功的人,这是不争的事实一。杨颖,对别人可以是飞扬跋扈,不管不顾,但当面对男朋友摇滚乐手平路,她却常存一颗温柔体贴的心。当遇到年轻的香港青年,这三个人产生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关系,展开了一段奇异的走穴(下乡演唱)旅程。故事以北京的流行音乐为叙事背景,展示的是北漂音乐人的苦与乐。影片中无处不在的感人音乐,是一大亮点。作为最前沿音乐的集中地,受到西方音乐冲击和中国传统音乐影响的因素,穿插的摇滚乐,会让人随着音乐的旋律摇摆,忘却暂时的苦恼,释放自我真实的内心。在灯红酒绿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努力,执著,在挫折之后的不言放弃,对生命的真诚,对人生的奋斗,这是浓缩的小北京的世界缩影,无论结果怎样,这群活在社会边缘的年青人,为了爱情、事业、理想,都无悔地把生命灿烂的燃烧着,虽然是无言的结局,但是,至少,他们曾经为了梦想而努力过,付出过,现在的我们,还剩下什么?

3 香港与北京的文化差异冲击

影片拍摄于香港回归之后,虽然当时没有大量的香港电影人北上拍电影分票房,但十年前导演张婉婷却能把视角关注到北京和香港的文化差异,这是明智之举。剧中吴彦祖扮演的Michael这个角色,根在中国,虽是中国人,但从小接受的是西方教育,思维方式也是非常西化的,这种矛盾体现在他身上就会感觉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他不想按照父辈的安排来生活,不想成为人生的傀儡,但他内心对安稳生活的顺从又不能让他做出所有反叛的决定。张婉婷对于青春的沸腾、时代的喧嚣、人性的浮夸等做了真实到位的描述,于是《北京乐与路》中的一切都变得粗糙而真实。灰色天空下的鸽子、楼群,多元混杂的人流车流等现实场景构图,平路企图用自己强烈个人色彩的音乐风格,能在中国闯荡出一番名堂。他对自己的音乐很有信心,甚至孤傲,但内心却非常敏感,自卑,情绪容易反复,这是很多音乐人和艺术家的共性。当地道的北京文化碰上非常绅士甚至带有优越感的港式西洋文化,很快便败得一塌糊涂,就如同影片的平路碰见了Michael,特别是只有一个女主角的时候,情节便开始变得复杂,这对于她们三人的考验,实则是对北京文化何去何从的拷问。

影片中的语言非常真实,直接,平易近人,让观影的观众觉得如同街头巷尾随处可听见的口语,这是影片的真实之处。平路无处不在的热血,让人深有同感并有几分冲动抛开现在的一切去发泄一番的认同感,这是导演对人性把控的到位,每个人的青春,都有叛逆的时候,都曾有追逐梦想的阶段,只是很多人为了向生活低头,在青春还没开始燥热的时候已经步入中年,这就是导演想让我们反思的地方,影片无处不在的自由,让我们想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自由自在的大小孩们。剧中语言的洒脱自然使几个主人公平添了几分生气、活气。平时不敢毛人坏孩子们的恶状尽显了,也博得平时不敢骂人的觀众会心一笑,默契十足。

《北京乐与路》对生活底层的真实描述,让影片有了直击心灵、拷问魂灵的深度。由于生活所迫,大势所趋,人必须先养活自己才能生存,才有追逐梦想的机会和继续下去的勇气,因此,影片中对于“走穴”做了重要描述。观众注意到了,在离北京这个灯光璀璨城市的不远之处的小村庄,破落的帐篷里,是我们青春逼人的主人公,与大北京的明显对比是,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实施齐备的演出设备和场所,但有排队想看美女脱衣的打工民众。当镜头默默注视着挤在检票口的热情观众,突然显得安静,明显的对比也刺痛了无数人的内心,我们也感受到了影片作者意念的沉重。

不能再简陋的演出现场,代表中国潮流音乐未来的披头士们在简陋的舞台上狂歌劲舞,或内心的嘶吼,虽然现场很多人表示听不懂或摇头无语。这种无声的对话,正是音乐先锋们内心深处的无奈,现场观众参差不齐,甚至有流浪汉或小摊小贩,他们最期待的是乐队之后的表演,即所谓的艳舞表演,其实,这在国内是非法演出,必须要被取缔的。那些糟老头或单身汉的百无聊赖,他们在观赏艳舞时表现出的躁动和饥渴令人恐慌,但他们这些真实存在的消费群体却是职业音乐者们活下去的经济命脉,恍惚之间,好似这些人才是影片的主角,而我们的音乐追梦人,好似台上的小丑一般,或扭捏或摇摆,永远无法掌控自身的命运。披头士们在这些演出中一次次看到自己的失败,独自安抚多次被践踏的尊严和内心。

4 死亡与重生·精神上的未来

平路的死亡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年轻一代理想的破灭与失败,让人心酸的落泪。他对音乐的追求已溶入了自己的生命,凄婉哀绝。这个结局,似在一开始就已注定,青春,需要用鲜血来祭奠。剧中的音乐追梦人,最终找回自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旋律,配合影片的音乐,晚安,北京,进入无声的寂静的夜晚,承载了太多年轻人的悲欢离合,该放手了,死亡,只是肉体的离去,而精神上的追求与对梦想一如既往的追求,却从未泯灭,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仍然在追梦的路途上挑战自我,这是影片关于希望的表达,对未来,我们必须自信。

我一直记得这样的台词:“墨西哥有种魔豆教跳豆,能跳得很高。”(豆当然不会跳,是因为豆中的小生命——一种白色笑虫,不断顽强的抗争想要冲破这外部“枷锁”),人生,不正是这样的么?因为被包裹,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想要去挣脱,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去争取,这就是关于梦想与生命的故事,讓人暗自流泪在摇滚歌声中,让每个观众都回想起十年前年轻的自己,因为认真,所以,要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前行,认真活着,人生才更加有意义。而太多的人,选择了按部就班,选择了服从,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命运。

中国年青一代音乐人的生命、关于摇滚和未来的声音,在都市的暗夜里继续,为我们留下一段关于生命关于摇滚的记忆。摇滚音乐在年轻一代的生命之光里不断闪烁,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猜你喜欢
人性生命
生命之树
从地里冒出来的生命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功能与人性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