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

2015-05-13 15:17徐建峰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

徐建峰

摘 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下,教育部已经提出了三维课程教学的目标,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教育部是希望老师彻底的放弃传统教学理念。新课改要求老师将教学理念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老师要还给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学习知识。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下面对此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课堂 宽松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a)-0144-02

新概念教学指导已经对初中语文教学方面做出了规定,初中语文教学不能继续延续传统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式,不能讓老师替代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老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老师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和激情,在掌握基本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情感感悟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

1 对目前语文课堂的分析

一方面,传统语文的教学就像是一首催眠曲,上课一开始,老师直接切入教学的重点,从句子到段落再到整片文章,把基础知识详细的教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像是嚼口香糖一样,一篇文章反复的嚼来嚼去,最后嚼完了发现一点乐趣都没有,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学生就会失去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学生真正的老师,没有了学习兴趣,试问,怎么能到达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教学“形式化”现象严重。在公开课上,很多老师为了追求完美,在课堂上努力的引导学生往自己预先设定好的教学计划上走,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老师已经准备好的例子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老师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突然出现的创造性思维,而这样的灵感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具有积极影响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只是老师为了完成完美教学的道具,老师成为了课堂上的“主角”,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复存在。要知道新课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引导作用。在课堂上老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还给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让课堂活跃起来,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2 对活跃课堂方法的探究

2.1 激趣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缺乏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必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初中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教学缺乏生气,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们失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学习过程中没有动力,尽管老师很努力地教授学生学习知识,但是依旧不能达到老师心中理想的教学状态。可见,课堂气氛的重要性,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的重要性。它必须引起老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激趣法的形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学习特点,结合自身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激趣教学。万事开头难,一节语文课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始,该方式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接下来的教学效果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来,那么这节课注定会是非常成功的。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堂的导入上下些功夫,巧用激趣法教学,在语文课的开始就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就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音乐的力量是我们不可估测的,所以,如果能把音乐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那么语文课堂将会激情四射。比如老师在讲解《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时候,可以播放贝多芬的歌曲,像《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等,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需要和学生的喜好特点合理的选择歌曲,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中可以选用经典的《命运交响曲》,伴随着音乐的响起,学生们的心灵会得到净化,学生们的心情会变得愉悦,试问,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们能没有学习兴趣吗,有了兴趣的前提下学习,那么接下来的学习知识将不再是问题。

2.2 让学生动起来,活跃课堂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侧重学生四大能力的培养,倾听能力、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目前很多老师依然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倾听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老师要知道,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也能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特意的开展口语的课程,老师将完不成教学计划,为了很好地处理好这一矛盾,这就要求老师要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放在基础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进行。

比如:老师在进行《皇帝的新装》一文教学中,就可以根据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自己组织扮演皇帝,小孩,路人甲、乙、丙、丁,然后老师让学生上台表演,选出比较优秀的小组,然后让小组之间角色互换,在表演的时候老师要要求学生融入情感,这样通过角色扮演和互换,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这样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的牢固,体会到的情感更加深刻。在学生表演的时候,老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表演时要加入自己的表情,在读课文的时候要加入自己的语气。比如在进行《孔乙己》时就不能像表演《皇帝的新装时》那样的滑稽。

如果老师能很好地把握好这一点,那么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成效,通过学生的互动把握文章整体的思想,感受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这样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表演中体会课文的关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水平。

2.3 设置情景,课堂活跃起来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由于文章自身的局限性,语言平实,概念性比较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现在的新课改语文教材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可谓是生活中有教材,教材中有世界,充满了“生活性”和“广泛性”,毫不夸张的说,语文教材涉及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样在语文课堂上,只靠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是不够的,必须要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上来,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提高学习。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老师可以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老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因材施教”的原则,巧用激趣,让课堂活跃起来,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也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足之处出发,因材施教,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理想的教与学。

比如:在讲解《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学生们很难对这篇文章产生学习兴趣,老师可以结合课文的知识,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课前准备好一些塑料和木片,让学生自告奋勇的上台,通过自己对文章的预习,结合已经拥有的物理知识,自己当一次工程师搭建拱桥,老师会发现有的学生搭建的桥比较结实,有的学生搭建的桥比较美丽,有的桥搭建的更像是梁桥。通过这样的实验来吸引学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对无聊的概念有了很好地认识,那么学生就不会感受到课文的枯燥性,这样让学生掌握文章的重点、难点就不成问题了。

3 结语

通过上面的探究分析,我们发现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并非难事,只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心”“耐心”“细心”,坚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教授基础语文知识的巧过程中巧妙的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的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从而实现教与学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1] 王明玉.浅谈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2):141.

[2] 倪刚.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2):105.

[3] 金凤华.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22):11-12.

[4] 刘会芹.浅谈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J].才智,2014(18).

猜你喜欢
新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嘻游课堂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