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教研室 王文清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初中部邢成云
中考命题需谨慎一石三鸟当思量
——以2014年滨州市中考数学试题为例
☉山东省滨州市教研室 王文清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初中部邢成云
大家都知道,命题活动是一件严肃且重要的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要经过炼狱般的智能活动,才有可能成就一份好的试题,尤其是中考试题,它除了承载着初中学业水平的认定外,还担负着为高中入学甄别选拔之功能,同时还调适着教学的价值走向(此所谓“一石三鸟”),这就需要我们命制的试题要尽可能地客观、公正、全面、准确.
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对命题人的包容与尊重,因为做这项工作着实不容易,但我们不能对题目包容,不能容忍题目的不适切、不科学、不规范.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教育同仁的质疑声,唯此,中考命题的方向才不会迷失!
1.板块考查要布局
三大知识板块(课题研究归属到相应板块),在中考题中的考查比例要得当,要精选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内容,使得这些数学主干知识、有代表性的内容具有较高的抽样价值,谨防布局偏失带来试题信度、效度的降低.按板块的课时数确定考查的百分数,代数、几何和概率统计依次约为46%、42%、12%,而2014年滨州市的中考试题呈现的比例分别为:代数52.5%(64分),几何38.3%(46分),概率与统计9.2%(11分).比较可知,比例尚有较大的离差,笔者认为,各大板块的权重分配需要仔细考量,需要探究考查内容领域或知识点的平衡性,以免内容的缺失降低试题的效度.另外,板块内知识点的考查也需要考究,其内容搭配的合理性、考试内容的代表性,都需要关注,而滨州市本年度的中考题,在对数与代数领域内方程体系的考查中,核心知识一元二次方程仅在二次函数(第25题)中作为附属过渡性呈现,且分式方程也见不到,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均出现过两次;函数领域内的一次函数也遭遇同样的境况,仅在一个选择题(第9题)里作为干扰支出现过,如此的考查怎不让人质疑!
2.试题命制当严谨
例1(2014年滨州市中考第3题)如图1,是我们学过的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示意图,画图的原理是().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图1
点评:这道题取之人教版七下教材,就教材的语境来说是利用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无可厚非,但若移植出来变成一道中考题,把答案定为A,还合适吗?选B不可以吗?A、B本来就是等价的!若保持原题考查的意图,可把B项改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例2(2014年滨州市中考第10题)如图2,如果把△ABC的顶点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1格到达A′点,连接A′B,则线段A′B与线段AC的关系是().
A.垂直B.相等
C.平分D.平分且垂直
图2
点评:本题的选择支有包含关系,A、C、D三个答案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再进一步说,“平分”的说法不确切,是谁平分谁?实际上是互相平分,严格来说,原题的选项可以修改为:
A.垂直但不互相平分B.相等
C.互相平分但不垂直D.互相平分且垂直
例3(2014年滨州市中考第11题)如图3,在Rt△ACB中,∠C=90°,AB=10,sinA=,cosA=,tanA=,则BC的长为().
图3
A.6B.7.5C.8D.12.5
点评:典型的条件过剩,给定一个三角函数值就足够了,却弄上三个,显然有两个冗余条件,考查目的何在?让人实在是费解!我们知道,由于条件过剩,往往会使题目的严谨性大打折扣,给考生造成无谓的混乱.有的学生看到条件没有派上用场,可能要反复地琢磨,无端地浪费了考场上的宝贵时间,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维,如此之偏失造成了试题外部认知负荷的加大,这理应是与考查初衷相悖的.但所幸的是,这一过剩条件并没有形成结果的抵触,不论从哪一个三角函数表达式入手解答,获得的答案一致.建议去掉其中任意两个三角函数表达式!
3.偏离考纲为哪般
第12题实际是对不等式组应用的考查,而不等式组的应用在山东省滨州市的《考试说明》里是明令不考的,却在考题中出现了,内容如此偏离考纲降低了试题的效度.
例4(2014年滨州市中考第12题)王芳同学到文具店购买中性笔和笔记本,中性笔每支0.8元,笔记本每本1.2元,王芳同学花了10元钱,则可供她选择的购买方案的个数为(两样都买,余下的钱少于0.8元)().
A.6B.7C.8D.9
4.“拿来主义”要不得
作为平时对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检测,选用成题倒也无妨,但若是对承载着多重功能,尤其是关乎升学这一敏感的话题时,再简单的拿来主义,选用成题、陈题实不应该!它的出现会严重影响试卷有效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的目的,降低了试卷的效度,它会带来新的不公平,给投机钻营者、机械训练者、押题猜题者带来上乘的收益,会加剧“题海”之战,误导教学的价值走向.今年滨州市的中考题就有这个嫌疑,我们抛开选择题不论,从填空题算起,就有以下题目不加改造地照搬照抄:第14题直接照搬2012年滨州市的第15题;第17题只字未动,原本照搬2013年宁夏第13题;第21题抄袭2011年枣庄市第23题;第22题为2012年黄冈市第19题的小改造;除此之外,第19题的自选与滨州市去年的考题如出一辙.
这种赤裸裸的抄袭现象,似乎已名正言顺,不得不引起学术界及有关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否则,负面的影响足以扰乱命题的“局”,小则让一些有真才实学并脚踏实地、孜孜以求的命题者心理失衡,大则殃及学生未来.
坚持试题的原创性是保证中考评价公平性的积极而有效的举措.注重原创,让猜题、押题没有市场,才会真正形成积极的教学导向,才会引领教学健康发展.
5.自选何以显其能
近两年,滨州市在题型设计上,开始关注学生个性化展示学业水平,通过设置自选题,理论上讲,可增加考试对学生的适切性和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认知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解答,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化水平,有利于提高考试的信度.这种自选平台的搭建,应该说是人性的表现,也是公平的体现.可惜的是滨州市的自选题并没关注到个性差异,第19题中的两个自选题如出一辙,一个解方程组、一个解方程,同归属于一个领域,在同知识点处周旋,可以说是为形式而设,如此选作,意义何在?难道就是为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而已,更让人不解的是今年的这个自选题基本照搬了滨州市去年的自选题,两年并无二致,让人扼腕!如此的坚守是否背离了自选的初衷?
笔者之见,是否兼顾不同的领域,给个性差异的学生以个性的关注.比如最简单的命题形式,一个考查代数内容、一个考查几何内容.
例5(2013年滨州市中考第19题)(请在下列两个小题中,任选其一完成即可)
例6(2014年滨州市中考第19题)(请在下列两个小题中,任选其一完成)
6.考查目的伪落实
A.0~1之间B.1~2之间
C.2~3之间D.3~4之间
例8(2014年滨州市中考第13题)计算-3×2+(-2)2-5=_________.
点评:一个“估计”、一个“计算”都会在计算器进入考场的背景下失去考查的目的,例7的估计是考查无理数的估算的,例8的“计算”是考查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若学生拿起计算器就可以一按了之!使试题达不到命题者预期的考查目的和教育价值,不可避免地降低了考试的效度.因此,在计算器进入考场的前提下,题目怎么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若考查运算,可在算式中加入根式运算或大指数参与运算等,并要求不求近似值;至于估算问题,笔者尚未想到合适的方法,不过可以尝试借鉴国外(如澳大利亚)的方法,把数学分成两部分考试,一部分禁用计算器,一部分可用计算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计算器带来的试题效度问题.
7.压轴之题需斟酌
例9(2014年滨州市中考第25题)如图4,在矩形ABCD中,AB=20,BC=10,点P为AB边上一动点,OP交AC于点Q.
图4
(1)求证:△APQ∽△CDQ.
(2)P点从A点出发沿AB边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点移动,移动时间为t秒.
①当t为何值时,DP⊥AC?
②设S△APQ+S△DCQ=y,写出y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探究P点运动到第几秒到第几秒之间时,y取得最小值.
限于篇幅,我们只展示最后一小问的解答:
②设△ADP的边AP上的高为h,则△QDC的边DC上的高为10-h.
探究:
t=0,y=100;t=1,y≈95.48;t=2,y≈91.82;t=3,y≈88.91;t=4,y≈86.67;t=5,y=85;t=6,y≈83.85;t=7,y≈83.15;t=8,y≈82.86;t=9,y≈82.93;t=10,y≈83.33;t=11,y≈84.03;t=12,y=85;t=13,y≈86.21;t=14,y≈87.65;t= 15,y≈89.29;t=16,y≈91.11;t=17,y≈93.11;t=18,y≈95.26;t=19,y≈97.56;t=20,y=100.
观察数据知:
当0≤t≤8时,y随t的增大而减小;
当9≤t≤20时,y随t的增大而增大.
故y在第8秒到第9秒之间取得最小值.
点评:解析式的探求暂且不论,单看这个探究过程的重复计算量,这是在干什么?考查目的何在?作为初中学段非基本初等函数的未知函数类型,如何探索其变化趋势是核心内容吗?在这里考查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当?就是用计算器来完成这个题目的计算会用去多少时间?话又说过来,若离开计算器去计算,会出现什么现象?从抽样统计来看,这个小题的区分度近乎于0,很显然,这相当于一个费题!另外,不看题目在考查中的效用价值等,就这个题而言,也是不科学的、有问题的.试看“并探究P点运动到第几秒到第几秒之间时,y取得最小值”,这句话什么意思?既然是“y取得最小值”,那应该对应着一个固定的时刻,怎么会是“第几秒到第几秒之间”这样的区间呢?再者,“第几秒到第几秒之间”的说法是不确切的,答案给定的是第8秒至第9秒,那第8秒到第10秒不可以吗?进一步说,第0秒到第20秒不行吗?可见,本题是经不起推敲的,其科学性值得质疑!其实本题可以通过高中的基本不等式“a+b≥2”求出当t=20-20秒时,函数取得最小值为200-200.而2020在第8秒与第9秒之间,答案可定.很显然,这道题应用高中知识的常规方法很容易解决,而利用初中知识的话技巧性很高,如此的考查方向,对初中数学教学也是极为不利的.
基于本小题设问的不合理,难于实现设计的意图.若要达到原初的设计意图,可以把设问修改为“并探究P点运动到第n(n为自然数)秒到第(n+1)秒之间时,y能取到最小值”,增强其约束力,使之明确化、具体化,就不会有异议了.纵然如此,这一道压轴偏离了核心内容、核心思想方法及能力的考查,需要调整.
8.尺规作图何时归
通过查阅滨州市近4年中考题,4份试卷没见到一个作图题,我们都知道,尺规作图题是考查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题目,是落实三类语言(文字、符号、图形)转换及图形变换的优质载体,是实现图形运动的极佳手段,尤其是2011年版的新课程标准,对尺规作图做了调适,恢复了它的应有地位,可以说实至名归,较之课改初对尺规作图的要求提高了;同时,将“几何直观”正式列为“课程内容”的核心概念,增加了多处有关借助于几何图形了解或理解概念,以及运用几何作图解决问题的内容目标.但今年滨州市的中考题仍然没有走出这个命题“惯性”.如此考查学生图形变换的好载体,为何千呼万唤不出来,真匪夷所思!
1.三个利于当须记,最是创新要坚守
中考命题,作为初中学段终端性试题的命制,应该承载着初中数学新课程的理念,赋有带动和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引导教学,引领师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真正地回归教材、强化课堂、涵养思维,改进教学,成就自我;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水平、形成继续学习所需要的素养和能力,落实好以学生为本;有利于高中入学的选拔与甄别,落实好衔接与发展需求.创新是命题的生命线,没有创新,试题就难保客观公平,剽窃抄袭不道德,抱残守缺要不得!
2.数学严谨岂能忘,命题严谨不可丢
一道优质、科学的数学题,题目本身的结构和叙述要满足合理性、严谨性和清晰性.逻辑上要严密,不能为了达到降低试题难度的目的,而给出过多的条件,我们知道,某个条件给定,相对应的一系列条件往往也随之确定,如果命题者只是主观臆断,没有经过反复推敲,给出自相矛盾的多余条件,虽然问题是可解的,但得出的结论却是荒唐的.因此,题目的条件是一个不多、也一个不能少,且各种条件之间又不能存在矛盾冲突,即满足充分性、相容性、独立性;另外,条件与结论也要具有相容性.严谨与科学是命题的底线,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命题的基点,基于此,命题者命制试题要怀敬畏心、责任心,一定要字斟句酌、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反复打磨,要虔诚地面对每一道题,不要拿来就用,要多研究、多思考,力避因试题陈述与呈现的不合理、不规范、不严密、不准确等带给学生理解上的歧义或无谓的阻滞,使学生遭遇无可挽回的损失,谨防我们的命题偏失害了学生、误导了教师的教学,把数学引向不归路.
“一石三鸟”量力,“三驾马车”齐驱,不折腾、不跟风,坚守创新,锐意进取,走出中考评价的新天地!2014年度滨州市的中考试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试题,命题常见的问题大都于此暴露无遗,个人陋见未免偏颇,恳请指正!
1.韩继琼.一道讲错了几年的中考题[J].中学数学(下),2013(9).
2.卧松.计算器不能代替心算[N].中国教师报,2005-11-16(4).
3.许云勇.计算器对学生计算能力影响的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