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潜能 成就精彩

2015-05-12 02:00梁莉娟王华民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高三复习向量高中数学

梁莉娟 王华民

【关键词】高三复习;高中数学;激发潜能;向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4-0078-02

【作者简介】1.梁莉娟,江苏省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000)教师;2.王华民,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江苏无锡,214000)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

某天下午的最后一课,我们随堂听了一位老教师的高三复习课——向量的数量积,摘录了关于两个问题解决的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

教师估计学生对该题解析有一些困难,只预留了很短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就急忙自己分析,并且用较为繁琐的作辅助线的方法(如图2)解答。正在这时,有学生提出了更为简便的方法解答。

师:你的想法太好了,请你说说是怎么想到的。

生1:上节课老师讲了利用“向量的分解”解题,于是我就用上了。

师:还有其他解法吗?

师:原来向量分解有不同的路径,可以演绎不同的精彩!

片段2 设向量a,b满足a-b=2,a=2,且a-b与a的夹角为,则b=________。

生3:因两个向量的夹角不知道,对a-b=2两边平方,得a2-2ab+b2=4,将条件代入,得b=4。

生2:可以构造图形解决。遂走上讲台,边画图边解释。(如图3)

教师趁热打铁,出示变式题。(略)

课堂反馈:绝大部分学生利用构图解决,正确率很高。

教师抛开预设,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如下总结:1.善于将向量分解,往往有益于问题的解决;2.用图形解决向量问题很给力;3.对含有几个“模长”的问题,往往用两边平方求解。

【听后反思】

一、学生是有潜能的,教师需要在预设上做足功课

通过上述片段,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是有潜能的。虽然是文科班,却不乏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师可能想不到已传授过的方法,却能被学生回忆起,实属难得。并且从客观上来说,学生“向量的分解法”明显优于教师的“辅助线法”。由此获得启发,需要教师在预设上做足功课,否则,可能会显得尴尬,教师的威信将会打折。

二、教师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

人本心理学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潜能,人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现潜能、发挥潜能的过程。因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的教育者,所以学生的潜能需要教师来激发。

1.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

试想,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哪会有三名学生精彩的表现?因此,教师需要行动的跟进,主动减少自己讲授——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勤于思考、操作。

2.课堂上与学生充分沟通,促精彩生成。

课堂是师生智慧碰撞、交汇的舞台,课堂教学既要精心预设,更要有精彩生成。课上在鼓励学生亮明自己的观点后,教师还要与其对话,充分地沟通,相互评价,这样才有针对性。当课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时,教师应敏锐捕捉,顺应学生的思维走向,帮助学生寻求解答突破,优化解题思路,开拓视野。部分学生对问题产生错误的理解和认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分析过程和错误成因,将相关信息重新组合,驱动学生自觉反省。有了师生充分的沟通,才能使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有所创造,最终使课堂教学成为一门艺术。

3.夸奖是激发学生潜能的正能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教师要让学生成功,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机会,为学生需求提供养料。“夸奖”就是一种重要的养料,夸奖能使人开心、愉悦。有研究表明:人开心的时候,体内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从而获得新的动力和力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正能量。因此,教师应积极寻求学生情绪的高涨期、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夸奖,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

猜你喜欢
高三复习向量高中数学
向量的分解
活用英语新闻报道,提高高三复习备考效率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讲求阶段侧重,切实提高词汇复习实效性
向量垂直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构建有效的中职高三语文课堂研究
向量五种“变身” 玩转圆锥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