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发昌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5—0108—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必然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下面,笔者就此作以阐述。
一、在生活中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最主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多边形中的平面镶嵌问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课前观察建筑物的外装、内装都是什么样的图形,然后实地参观学校教学楼的瓷砖、图案设计,再结合教材中的图案设计找出什么样的图形才能拼出平面,之后进行交流、讨论,感悟平面镶嵌的含义。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此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将游戏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上“同类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游戏活动:先让几位学生拿着纸板在讲台上(纸板上写着ab,-x,+5等单项式),再将另一些写有单项式的纸板发给其余学生,让他们上讲台,根据单项式的特征来“找朋友”,并让学生讲述“找朋友”的依据是什么。最后,师生共同给“同类项”下定义。这样的课堂设计,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听中学”变为“做中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在情境中学习
情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背景材料,它对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选取适合的材料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大家看,教室的门由于年久失修,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不能关闭,谁能用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将其修好,而且使其不再变形?很明显,这是一个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学生经过思考之后,说出了很多办法。之后,笔者就给学生演示了自己的做法。这样教学,学生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教学效果极佳。
四、在实践中学习
学生不仅好奇心强,而且还好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适时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笔者先进行直观演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运用学具,边操作边讨论。最后,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这样就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想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操作。他们对所学知识既能理解透彻,又能牢固掌握。
五、在探究中学习
新课标提出,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能更加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还能提高探究能力,增强探究意识,最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给学生一点提示,鼓励他们自主探究。
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这一章时,出示这样一道结论开放题:“在Rt△ABC中,CD是AB上的高线,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你能得出哪些结论?”然后让学生同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后,提出了许多结论,如∠ACD=∠B,∠CAB=∠A,△ACD∽△CBD,△ACD∽△ABC;CD2=AD·BD,AC2=AD·AB,BC2=BD·AB等。学生完成后还可以继续深入探究,让他们继续思考:如果把条件和结论互换,命题是否成立。这样通过一步步的探究,学生就会发现数学的奇妙,进而逐渐爱上数学。
总之,教师只有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