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2015-05-12 01:05庞松男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

庞松男

摘要:中学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中学教师直接参与教育教学,工作内容枯燥、重复,还要面对高强度的升学压力,同时也要陪伴青少年在其成长的关键时期。中学教师在学校管理、社会舆论、自我要求的多重高压下,极易产生职业倦怠。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也会极大地影响其生活和工作质量。如此种种不良如若不及时找到原因,采取措施消除,对中学生的成长发展会造成恶性影响。

关键词:职业倦怠;中学教师;教师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45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3-0043-02

一、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

中学教师的职业决定着他们常年循环重复着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中学教师面对中考、高考的时候,又要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在此时若没有适当的排解方式和减压策略,就极易导致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产生往往要伴随着中学教师身心上的极端反应,例如情绪上的过敏反应、人格上的极端变化、成就感的缺失,最终导致知识枯竭。由此,我们可以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做如下定义: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是由于中学教师长期的和连续的面对过度压力和枯燥、重复的教学内容,由于得不到有效解决,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上的疲惫的状态。这种疲惫的状态不仅会导致教师自身的身心上的倦怠,同时也影响着其教学质量。

二、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中学教师的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量大,并且需要在长时间保持较高的注意力。教师会感到身心疲惫,对工作和人际也会造成影响,长此以往,不仅会危害教师的自身发展,还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1 对中学教师自身的影响

职业倦怠使中学教师身体上易疲劳、暴饮暴食或者厌食、胃肠功能紊乱、睡眠质量低、肥胖以及患气质性的疾病;体现在心理上,则会使教师的心理压力增大,精神上变得敏感脆弱,易怒、焦虑,注意力无法集中,性格冷漠,严重的会产生对现在生活的绝望,引发抑郁的情绪。长此以往,教师对教学工作失去热情,容易造成知识点的缺漏,真正的教学水平无法完全展露,缺乏创新,又无力改变现状,这对其自身的职业发展起阻碍作用。有的教师会因此萎靡而不进取,甚者会自暴自弃而放弃教师行业。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后还会在人际交往中变得被动和敏感,扰乱正常的办公氛围,影响教师间在教学方法上的经验交流,间接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2 对学生的影响

(1)对学生学业的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降低了教学效率,影响了正常的教学,造成了对学生学业的影响。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相对重要的部分,要为学生升学和发展做准备。如果不及时找到改善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

(2)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产生职业倦怠感的教师,会把不良情绪带到与学生的交往当中,使学生产生厌恶,破坏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不愿意与老师沟通,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教师的引导对其价值观的形成起关键作用。如果教师不能同学生共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无法有效沟通,那么导致的青少年问题也就会层出不穷。

3 对学校的影响

高标准的教学质量要求是中学教师压力产生的首要原因,而教师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中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困扰后,所产生的一系列身心上的不良影响会带到工作当中,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造成学校教学质量下降,这对学校造成的打击是致命的。长期发展下去,家长的质疑便会不断产生,学校的声誉也会因此而衰减。

4 对社会的影响

面对教师的职业倦怠,有的教师会客观正视自身变化,做出调整;而有的教师会因此萎靡不作为,甚至会不服重压,放弃教师职业。这就造成了教师资源的流失,教师行业变得不安定,对整个社会的损失不可估量。

三、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1 主观原因

(1)教师的价值观。对教师职业有正确评价的教师,会以教书育人为根本,对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带有一定的责任感。而没有积极的价值观的教师,会单纯只关注自身生存,不注重自己道德上的建筑,忽视了教师职业的意义与追求,恶化了对教师职业素养的修炼与修为。这也就是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真正根源。

(2)教师的性格。大量学者用演绎的逻辑推理方式分析得出教师个体既追求向上的“超越性格”,也具有麻木颓废的“倦怠性格”。教师的“超越性格”是教师在人性上的至高标准,体现在教师对现实的不满足而不断追求,这使得教师全身心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拓展与完善;而教师的“倦怠性格”是教师个体在人性上的最低标准,“倦怠性格”的发展,会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为职业倦怠的产生提供养料。

(3)教师的归因方式。在对中学教师评价的诸多标准当中,最具说服力的就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于学业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归因方式。有的教师会以此为契机,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并做出积极努力。而有的教师却将此归因为学生自身或其他外部原因,这就加大了其产生职业倦怠的几率。

(4)教师对自己的要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环境的改善,多种媒介的介入,新观念、新知识的更新速度大大提升。教师如果对自己没有合理的规划,及时更新知识,参与培训和进修,就容易被时代抛弃,随之产生知识上的枯竭,被学生所怀疑,最终自我怀疑,进入职业倦怠的恶性循环。相反,教师对自己的要求不切实际的过高,理想设立在不可能达到的标准,一旦现实有悖于希望,就会陷入极度的绝望,对教师职业失去信心,也就导致了职业倦怠的发生。

2 客观原因

(1)学生与家长的期待。中学生要面临应接不暇的各种考试,要面对中考、高考,学生和家长对老师有较高的期待,这就更加剧了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从而导致其情绪的衰竭和人格的破裂。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学生和家长所施加的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对教育教学工作失去热情,同时也会以消极、否定态度对待学生,倦怠就会随之产生。

(2)学校与社会的要求。首先,由于教育变革使得社会和学校在短时间对教师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教师没有及时转变和调整,就会感到过度负荷,陷入教育能力的困境。其次,学校的组织管理,对教师除教学以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要求和限制,教师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再次,对于长期努力而得不到学校和社会给予相应程度评价的教师,对教育失去继续努力的决心,久而久之也就产生职业倦怠。

(3)学校内的人际关系。融洽的人际关系体现了一种民主与和谐,教师之间及教师与上级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而不融洽的人际关系则充满猜忌、敌意,从而诱发教师的职业倦怠。

四、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 教师应积极对自身进行调整

教师应当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对待重复枯燥的教学内容要在教学方法上予以创新,并从中找到乐趣;压抑和烦躁情绪要学会向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倾诉,工作中的难题要多与同事沟通与合作,积极维护人际关系,营造学校的和谐氛围;摆正自己的心态,对于进步与落后、受到褒奖和质疑,都要正确面对,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努力。

2 家长应对教师给予理解

对待教师的工作,家长只有充分地配合,才能与教师共同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成绩的提高需要诸多因素一起发挥作用,不能单纯地依靠教师的努力而使教师承受过大的压力。家长应对教师给予更多的理解和信任,保持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使教师自信、放松地开展工作。

3 学校应对教师给予支持

学校应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维护教师的地位,帮助教师树立良好的形象。在各项管理决策中要保留教师的发言权,让教师参与其中,讨论出更有利于教师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学校领导应多与教师沟通,了解教师在工作中的困难和需求,为教师的发展给予适当的支持。同时,在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应当从多个角度对教师进行考核。学校也可以采取适当的奖励来激发教师,调动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

4 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应更为客观

国家的高考、中考体制,其本身就是对教师的严格考压。国家应重视人才选择方式的多样化,从根本上减少对教师的过分压力。同时全社会在赋予教师重大使命的同时,也应当正确看待教师的奉献和成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创造尊师氛围,来提升教师在社会中的形象。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成就感与社会定位,也可增加教师的信心,肯定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社会应适当地排解教师的压力,不要对其保有过高的期望。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影响学生成才的因素,使教师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教学。

五、总结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这些快节奏发展和高标准要求所产生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教育界所关注。当前,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中学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本文对我国中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期望能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

(责任编辑:朱岚)

猜你喜欢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
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教师作品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0年“读中国、看世界”阅读主题征文启事
西藏中学教师职业压力指数及其缓解对策
中学教师工作投入问卷的编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