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内隐性学习及其生成条件

2015-05-12 22:28郭泓樟
科教导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无意识优越性

郭泓樟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内隐性学习逐渐被人发觉和认知,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平行于外显性学习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内隐性学习这一新概念的出现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对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和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从三个方面对语文内隐性学习进行研究和阐释,重点分析相对于语文外显性学习,语文内隐性学习所具有的优越性。

关键词 无意识 语文内隐性学习 优越性 生成条件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4.046

Chinese Implicit Learning and Generate Conditions

GUO Hongzha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3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hidden within the language learning and cognition gradually being discover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seen as another important way parallel to the outer explicit learning. Appeared in implicit learning of this new concept for language teaching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ndividual students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ree aspects implicit in the language learning research and interpretation, focusing on analysis with respect to the dominant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mplicit in the language learning has advantages.

Key words unconscious; Chinese implict learning; superiority; generate conditions

对于语文内隐性学习的例子,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我们用语言交流、用文字记事都是一种无意识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地获得某些知识,学习某种规则,这就是内隐性学习,语文内隐性学习扎根于生活之中,是我们无意中对语文知识的一种掌握。

1 内隐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内隐性学习的产生推动教育改革,构建新型语文教学模式。中国语文教育虽存在问题但仍不断成长,语文教学中内隐性学习理论的应用,启发人们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潜能的培养。过去的语文教育一味地强调外显性学习,注重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最终造成了语文中人文性缺失,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大减的局面。现在,语文教育不断完善,讲求内隐性和外显性的相互配合,外显性学习获得语文的基础理论和规则,内隐性学习让学生更多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丰富自己知识体系中的内在结构。这种充盈的积累过程与外显性学习中的理论规则相结合,便会焕发出更多内在的深韵。这就譬如把语文教育的构建比喻成盖一栋高楼,外显性知识更像是一座大楼的基础框架,它让这座高楼有了初略初建成了活中质的发展  大概的轮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毛坯房,有了这个质量不错的毛坯房,能否让人舒服地拎包入住,就要看内隐性知识的充盈程度了。由此可见内隐性学习这一理论的提出,强调了语文学习的精神层面,是人类精神的需求。是知识积累和情感丰富的过程,它不仅为新型语文教学模式的展开打开了一扇窗,更为全社会的素质培养打开了一扇门。

(2)内隐性学习将语文投身于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是一种人文学科,如果一味地强调“技巧”和“训练”,那么语文将失去它原有的魅力。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活跃在纸上,语文考试中的阅读,一般注重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内容、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四个方面。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接受最多的也是应试型训练。这种应试教育将语文教育推向了人文精神缺失的尴尬境地。客观地来说,外显性学习虽然对学生语文基本知识的准确把握有很大作用,但是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育人,设置语文课程目的的重心更应该侧重学生道德素质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上,而且怎样完善学生的人格,应是语文教育的首要目的。

不同于语文外显性学习,语文内隐性学习恰好能提供给学生一种全方面的人文关怀。环境对学习主体熏陶、感染,学习主体在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吸收知识提升自我的过程,就是学习主体在无意识获得语感、人文素质和完善自我的过程。语文内隐性学习对一个人自身的提升是全方面的,内隐知识浸入你的每一个毛孔细胞,在你无意的情况下改变自己。

2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内隐性学习效果优于外显性学习

(1)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内隐性学习更具有主动性。与外显性学习不同,内隐性学习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人在内隐性学习的方式下获取知识的过程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内隐性学习的过程在较小的心理能量下就可以进行。

而语文学习就是语言和文字的一种运用,这种运用渗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对话,就是我们无意识学习语言,潜移默化地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过程。夸美纽斯说过“一切语文从实践中去学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诚然,就比如说语感是语文素养中的重要一部分,它是一种无法单单从课堂上就获得的能力,它的产生需要长期的语言实践,这种实践来源于生活,习得者只有亲身经历,投入生活才能感悟其中的规则。所以,很多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都发生在我们“不经意”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潜移默化”语文的习得方式与内隐性具有的主动性不谋而合。

(2)语文学习是抽象理解的过程,内隐性学习相比外显性学习更具有想象力,这一特点更利于语文的学习。语文既是交流的工具,又是人类灵魂的载体。语文形象性很强,其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情操都具有抽象性、模糊性和不可言说的特点。比如:语文需要想象力。我们读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写下这句需要想象力,我们读者欣赏佳作同样需要想象力。诗中写道的激流的水柱从悬崖落下,一泄千里,仿佛是天边的银河断落在云中。读者没有见过李白描写的画面却从文字中想到诗中景色,这就是读者的想象力,是读者具有的语文素养的一部分。再比如,我们做语文阅读题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关于“语境”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语境体会很大程度来源于读者对作品的情感的抽象理解,想要从文字中体会一种态度,了解一个人,这就需要读者细腻的心思和大胆的想象,而这种心思和想象除了来源于读者生活亲身体验以外,还有一点重要的就是读者的阅读经历。这些想象力的形成,情感的体验都无法只依靠课堂学得,它的发展需要内隐性学习作用,相比较来看,语文内隐性学习更能培养学生心灵的体验。

(3)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内隐性学习获得的知识更具有稳定性。内隐性学习从学习过程到学习结果都呈现稳定性。

从学习结果来看,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刻意记住的东西反倒会很快忘记,而那些无意中学习的知识却是记得很清楚。这是不是说明无意中学得知识更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呢?心理学家开始进行实验,他们组织若干人进行快问快答游戏,经过实验发现,随着测试速度的加快,人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内隐性知识提取所需要的答题时间更短,准确率更高。这说明,内隐学习在抗外界环境干扰方面的能力优于外显性学习,在学习的结果方面呈现一种稳定性。

3 语文内隐性学习的生成条件

3.1 个人先天因素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的学习过程主要进行在大脑内,是一种内在认知活动。课堂上,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能安静地认真听课,而有的学生却无法注意力集中,行动拖拉,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热情,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还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一般来说,家长会认为这是孩子的学习态度的问题,其实并不完全。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还与他的大脑功能有关,大脑功能如果落后,孩子会表现出一种比较严重的学习障碍,这种障碍我们无法直接看到,但是可以由孩子的行为推断。

每个孩子的先天体制不同,大脑的活跃程度也不同,这影响了每个孩子平时接受知识的能力,大脑活跃程度高的,平时接受知识的能力就强,但是大脑发育较慢的一部分孩子也不必心急,只要加以科学的引导,这种问题就能有所缓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自己的努力是不会白费的。

3.2 后天自我因素

语文与文学相通,文学人常冠之为素质,素质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它的形成也是一个长期个人努力的过程。比如,我们看一首诗,第一天会觉得陌生,但是如果我们把这首诗贴在墙上,每天坚持看一遍,经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背会这首诗并且大致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习知识像在大脑中编制一个完整的网络,它的形成需要大脑接受长期、反复的同一环境的刺激,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稳固的知识框架,达到内隐性学习的效果。所以说,后天形成的学习方式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个人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3.3 外界环境因素

环境是一直存在的,语言的交流也是一直存在的,语文的学习环境是一个巨大的课堂。人生活在社会中,无时无刻都在与他人进行交流。从我们一出生开始,我们就被浸在语言文化的大染缸里,这种生活是你无法选择的。一个人只要他还活着,他就无法抗拒地生活在内隐性学习的环境中,人们也就无意识地受到熏陶,储备思想,潜移默化地寻求规律,自然而然地学会一些东西。而有些技能在我们学会后,自已都说不清在哪学得的,用什么方法学得的,或是听来的?或是看来的?或是读来的?或只是感悟来的。所以说我们生活的后天环境,是语文内隐性学习的重要一方面。

4 结语

语文内隐性学习观念的提出与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有很多的契合点,它的出现为新型语文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改革方案,开辟了新的教育道路,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人文素质的提升。内隐性学习方式给传统语文教育模式带来了冲击的同时,也改良了固有的语文教育模式,但这种观念上的改革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任重而道远。到如今,虽然语文内隐性学习已普及应用,但纵观整个语文教育之路,它的发展不过是冰山一角,未来,我们期待着语文内隐性学习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更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 郭秀艳,杨治良.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相互关系[J].心理学报,2002(4).

[2] 郭秀艳.内隐学习和外显关系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4(2).

[3] 李光云.试论内隐学习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J].语文天地,2011(11).

[4] 鲁渊.内隐学习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J].语文教学之友,2006(1).

[5] 杨金鑫.内隐学习研究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2(3).

[6] 柏章发.论内隐学习理论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7] 吴国宏,李其维.内隐学习的再解读——从认知发展角度的剖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3).

[8] 郭秀艳,崔光成.内隐学习本质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2(1).

猜你喜欢
无意识优越性
无意识: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思想中被遮蔽的维度
压抑、替代与发生
浅析《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的“群体心理”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我国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技术问题
日本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分析
水利工程招投标制度下的招标代理探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实体书店的发展与转型探究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改变生活”的另类方式:论超现实主义的文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