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心理咨询中背景的作用与处理

2015-05-12 11:18:50罗文娟
科教导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主体间性交互感受

罗文娟

摘 要 在主体间性疗法中,最重要的就是背景。咨询师在“主体间场”这个大背景下,通过与来访者的交互作用,与来访者共同逐步了解并体察咨询当中的各种背景,实现来访者经验组织原则与模式重组的结果,达成治愈。

关键词 心理咨询 主体间性 背景 交互 感受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2.084

Intersubjectivity: On the Role and Treatment of

Background i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LUO Wenjua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In the main room of the therapy,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e background. Consultant at "intersubjective field" this background,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the visitors, and visitors get to know and understand the advisory common among all backgrounds to achieve results visitor experience organizing principle and mode of reorganization, to reach a cure.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tersubjectivity; background; alternately; feeling

1 主体间性疗法概述

1.1 主体间性疗法的假设

(1)人类主体感的形成,是一系列不同主体交互作用产生的体验性结果。(2)人类动机的终极目的是提高、维持或重建自我统合感。(3)维持现有的经验组织原则与模式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机。(4)为了保持自体的统合感,主动寻找促进自我心理发展的关系体验是人们天然行为。

1.2 主体间性疗法的目标

重构来访者的经验组织原则与模式,扩大来访者的经验领域,形成一个更丰富、复杂又灵活的情感世界。

1.3 主体间性疗法的主导思路

(1)在咨访双方的互动下,对来访者的主观世界进行探索,其主观世界逐渐展开、表露、获得解释并且最终发生变化。(2)来访者的变化得益于咨询师所提供的环境。咨询师所提供的恰当环境,可以使来访者的主观经验在咨询中逐渐展开;咨询师随后对其主观经验展开解释并修通。

1.4 主体间性疗法关注的重点

(1)围绕来访者组织、构建其个人经验的模式与原则展开。(2)重视咨询中背景的作用。人类心理的内在和外部世界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同样,来访者的经验主观世界与咨访双方的主体间场之间也是紧密交织,互相影响的。重视来访者不同经验的相关性,因为经验之间的背景是相关的。(3)重视咨询师与来访者互动的当下,更多要求咨询师对当下体验过程敏感、对来访者感受多样性理解、对与来访者互动中彼此情感协调性的觉察。

1.5 主体间性疗法与传统精神分析疗法的差异

(1)传统精神分析疗法依赖咨询理论与技术的掌握,主体间性疗法是个动态的系统性咨询,更加依赖于咨询师的“内功”。(2)传统精神分析疗法重视本能驱力的作用,而主体间性疗法则更加注重情感和感受。(3)传统精神分析疗法旨在揭示来访者的内心世界,而主体间性疗法探究咨询师或来访者的感受或体验产生的背景。

2 主体间性疗法中的背景种类

主体间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理论。主体间性疗法重视背景的作用,而这正是形成来访者当下感受的基础,也是新的经验组织原则与模式的原型。主体间性疗法中的背景包含以下种类:(1)咨询场所的硬件环境。(2)来访者的经历及经验组织方式。(3)咨询师的经历及经验组织方式。(4)咨询师的精神分析理论。(5)咨询师的倾听、沟通与共情。(6)来访者和咨询师的互动模式。(7)督导。(8)录音录像等造成的假想观众。

3 主体间性疗法中背景的作用

3.1 主体间性疗法中咨询师与来访者和背景的关系

自体的本能在本质上都是自恋的。自体的一切行为,其动机本质上都是把他者当成满足自体需求的对象来看待的。即便是人们眼中高尚的亲情、爱情或者法律,也是同吃饭睡觉等生理欲求一样,是为了满足自己欲望的。这是人格自恋需求的一种缺陷。作为一个拥有完整人格的人,必然会了解:他人是一个主体;他人不只是满足我们需求的客体,更是一个同我们一样富有人性的主体。在咨询师与来访者两个主体之间,他们双方的互动形成的主体间“场”是一个大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中,双方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彼此的影响而改变自我。咨询师正是通过对各种背景的觉察、体会与利用,实现了治愈来访者的结果。

3.2 主体间性疗法中背景对咨询的作用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和来访者是一个整体,不能脱离彼此而孤立存在。双方的心理系统互相融合、难以分割。换句话说,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和咨询师共同创造了一个咨询的背景。这里选择几种比较难把握的重要背景,对其在咨询中的作用加以说明。

(1)来访者经历及经验组织方式在咨询中的作用。来访者早期的经历及经验组织原则与模式,对后来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具有基础的作用。它就像一张滤纸,后来的事情都要经过它的过滤。而对于咨询师来说,来访者现有的经历及经验组织原则与模式对咨询工作有同样的作用。在主体间性疗法中,咨询师需要敏感洞察来访者早期与现有的经历及经验组织原则和模式,并且在于来访者的互动中,让来访者自己确认并清楚了解它们,同时体会并明白形成这些经验组织原则与模式的核心情感。(2)咨询师经历及经验组织方式在咨询中的作用。与来访者的经历及经验组织原则和模式是个滤纸一样,咨询师的经历及经验组织原则和模式也有同样的作用。并且,咨询师在咨询中占有主导的作用。但是在主体间性疗法中,咨询师要削弱甚至尽量避免自己这种滤纸的作用;相反而是要重视来访者的作用。咨询师需要把来访当成一个主体去倾听、沟通和共情。并且咨询师要明白,这种倾听、沟通和共情本质上是对两个主体之间互动出来的关系的理解(而不是对来访者本身),这是一种主体间的存在(而不是主体与他者的关系)。(3)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交互在咨询中的作用。咨询师和来访者永远不会了解“开心”对于对方的真实感受,但是二者的主体仍然是围绕着“开心”而交互作用的。在主体间性疗法中,心理治疗的过程会因为咨访双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体间性疗法的咨询师要有一个能站在自体本身以及自体与他者的关系之外看待主体的本质以及主体与世界关系的觉悟与能力。

4 主体间性疗法中背景的处理

来访者咨询的目的,本质上是希望发展一段新的关系,这段关系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关心与关爱。而咨询师是可以通过咨询中的主体间背景,来使来访者释放在原先的经验组织模式中受阻的自我。而无论是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接纳的、认同的关系,还是能够促使来访者发生转变的主体间背景,都是来访者和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双方共同建构出来的。在主体间的背景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来访者对自我与世界的经验。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背景,更是来访者求助的动机来源与咨询的核心所在。

4.1 主体间性疗法中背景处理的原则

(1)将来访者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多个孤立的、具体化的、可调节可修复的简单组合。(2)心灵平等,咨询师不做权威者。(3)不抱持“帮助来访者”的思想。(4)不将来访者的主观经验置入咨询师已有的理论框架。(5)不对来访者的经验提前进行假设,不预设来访者可能遇到的发展危机。(6)共情不是一种咨询技术,而是一种感受性。(7)面对来访者的移情,保持价值中立。(8)咨询师要秉持灵活、动态、多元、系统的咨询观点,要能够接纳错误。

4.2 主体间性疗法中背景处理的原理

(1)当来访者提出具体治疗目标时,本质上是想在咨询关系中拥有一种美好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全新的、疗愈性的。这种美好的体验源自于一个健全的自体—客体关系。(2)咨询师通过共情与来访者“主观经验”进行互动,恰当的共情会“激活”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这种互动恰好就是来访者所渴望在咨询中得到的健全的自体—客体关系。(3)随着来访者在与咨询师互动中逐渐地加深自我了解、增强自我统合感以及提高对他人共情能力,他们对过去经验的感受也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主体间性疗法的背景是动态的、系统的,而在一个动态的系统中,只要有一部分发生变化,整个系统就会因失衡而启动自我调整来适应新的环境,最终再次恢复平衡。过去成长过程中受阻的发展趋力(没有满足的心理渴望)也因此得到修复。

4.3 主体间性疗法中背景处理的关键

(1)确立咨访关系后,咨询师要根据具体背景调整自我状态。(2)传统精神分析疗法关注症状,主体间心性疗法关注症状产生的背景。咨询师需要了解在什么情况下来访者才会有这些症状,需要在主体间场中探寻症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3)来访者观点和主观感受的有效性及真实性是贯穿始终的重点。(4)咨询师在特定的背景下理解来访者的主体性时,务必注意这个过程难免会受到咨询师的影响。因此咨询师需要时刻警惕自我的主观性,并对咨询中发生的一切事情保持敏感。(5)咨询师要保持主体间感受性,必须对来访者的影响负责,避免出现违背主体间性疗法中背景处理原则的行为。

4.4 主体间性疗法中背景处理的具体方法

我们无法通过传统精神分析的方法彻底了解另一个体的客观现实。通过精神分析的技术所能获得与掌握的信息,都不是客观现实;而是来访者的主观感受,以及双方的主体交织形成的“主体间场”。

4.4.1 主体间性疗法中背景处理方法概述

主体间性疗法,在笔者看来,本质上是在背景中处理背景,使背景对背景发生作用,从而形成新的背景系统的过程。治疗师不再执着关注访者被压抑的冲动、防御所导致的症状,而是关注经验组织方式以及影响这些经验组织方式的情绪和感受。

4.4.2 主体间性疗法中背景处理的步骤

咨询师与来访者交互作用,逐渐让来访者觉察自己原有的经验的组织原则与模式,觉察自己对自我和他人的感受和体验,最终达到经验组织原则与模式的改变。

(1)清空自己。咨询师不对来访者假设,不将来访者纳入自己先前的理论框架。(2)主体间场。咨访双方共同“站”在主体间场上。(3)认真倾听。关注来访者主观经验的展开以及解释,而不仅仅针对于特定的症状。(4)自然共情。咨访双方对来访者主观经验的共同感受。(5)明确认知。了解来访者对感受所赋予的意义。(6)体验内化。通过咨访关系中的交互作用,让来访者将当下体验内化到“经验组织的已有模式”中。(7)内省修正。咨询师内省自己对来访者主观感受的影响和贡献,进一步准确了解来访者内心,促进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情感协调。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步骤并非像认知行为疗法那样从1-7按顺序操作即可。主体间性疗法将咨访关系视作一个动态的背景系统,而在这个动态的背景系统中,背景在无时不刻地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咨询师需要灵活运用操作步骤。其实在咨询的每一个时刻,也有可能是7个步骤在同时进行的,因为咨询师有可能在同一时刻处理着不同的背景。

4.4.3 主体间性疗法中背景处理的感受分析举例

主体间性疗法本质上在咨访关系的大背景系统中,对来访者的经验组织原则和模式进行了解和修复。而来访者的经验组织原则和模式就是来访者心理的主观世界,心理的主观世界中核心就是感受。主体间性疗法离不开对感受的分析。訾非教授对感受的分析做了专门的研究,有多种技术对来访者的感受进行分析和治疗,这里列举其中一项——内感体察法,步骤如下:(1)结合躯体放松技术,引导来访者处于安静、放松状态。(2)引导来访者回忆引起焦虑或冲动的情景(或者在来访者面前展示能唤起焦虑或冲动的刺激物)。(3)指导来访者觉察焦虑或冲动在躯体上的表现,说出其位置和感受。(4)指导来访者把注意力集中于焦虑或冲动的躯体感受上,保持注意力跟随躯体感受的变化,直到这种感受逐渐清晰强烈,达到顶点,然后逐渐自然衰退,直到消失。(5)感受消失或大部分消退之后,请来访者详细描述该感受的变化过程。(6)按照上面五个步骤,重复进行体察练习,次数视咨询时间设置与焦虑或冲动的强度而定。(7)一次咨询结束后,要求来访者整理感受变化的详细资料,完成家庭作业。

5 结语

主体间性理论认为,来访者之所以会有心理问题,不是心理冲突造成,而是为了保持原有经验组织原则和模式的统合感,为了维持原有心理状态的平衡所做出的努力。因此,主体间性疗法更多是从正向的角度去看待来访者,重点关注来访者为维持心理健康付出的努力,而不仅仅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主体间性疗法的咨询,来访者不仅会形成新的互动方式,对危险的经历也会更为开放,从而增强对创伤的处理能力,最终促成来访者自我结构的改变。

我们认为,不管来访者的心理状态多么糟糕,这都是他们追求心理健康和内心统合感所做出的最好努力。

参考文献

[1] Peter Buirski & Pamela Haglund.主体间性心理治疗[M].尹肖雯,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43.

[2] 訾非.感受的分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19-20;121-206.

[3] Stolorow, Robert D./ Atwood, George E. Contexts of Being: The Intersubjective Foundations of Psychological Life[M]. 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 Inc,2002:1-28.

猜你喜欢
主体间性交互感受
师生主体间性理解的合理性考辨
浅析课堂话语模式的模糊与缺失
中国儒学外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浅析色彩在人机交互界面中的作用
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感受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4:54:48
内地青春片场域:期待从对立走向对话
电影文学(2016年16期)2016-10-22 10:07:48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多点触控交互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