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陈杰 方婉怡 汤婵 杨雷庭 周潇颖
摘 要 本研究针对宁波方言和童谣童诗的传播现象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在普通话大势下,本土方言,正在逐渐被取 代。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教育过程中透露出“成人化”方式,侵蚀儿童的道德成长,影响童年的幸福;能动的、富有想象力 和创造性的童谣童诗能在潜移默化中抵制灰色环境,不仅净化了儿童心理,而且可以享受快乐童年,学习轻松童谣,构 建健康心灵。
关键词 儿童 宁波童谣 童诗 本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2.036
Impact of Nursery Rhymes for Children's Moral Quality and Dissemination Methods
HE Chenjie, FANG Wanyi, TANG Chan, YANG Leiting, ZHOU Xiaoying
(Ningbo Dahongying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175)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spread of the phenomenon of child Ningbo dialect poems and nursery rhymes were investi- gated and analyzed the trend in Mandarin, local dialect, is gradually being replaced.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the education process revealed "adult-oriented" approach, the erosion of mor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the impact of childhood happiness; dynamic, imaginative and creative poetry rhymes child can resist the subtle gray environment, not only purify child psychol- ogy, and can enjoy a happy childhood, learning easy rhymes, build a healthy mind.
Key words children; Ningbo rhymes; children's poem; local culture
1 研究背景
(1)童年消逝的忧虑与“捍卫童年的”需要。童年时代应 该是纯真的、无忧的、甜美的,童年生活的绚丽美好应该植入 于每个人永远的记忆中。可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孩子在 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童年却过早地打上了成熟或者说 是迷惘灰色的色彩,童年的生活更是渐渐远离。通过跟踪调 查和采访,以学校和家庭为主的过重的学习环境和电子媒体 的大环境下,是塑造现阶段儿童面貌的最基本力量。在学习 环境中,儿童们感到更多的是来自学校和家庭有形、无形的压 力,而以多媒体为媒介的环境更多的是给儿童以宣泄、自由的 情绪体验,孩子们容易得到满足,这两种环境很大的程度上, 决定了儿童生活塑造的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令儿童脱离了 天真烂漫的美好品质。
(2)“多元文化”背景下儿童发展的需要。现今,网络席卷 全球,儿童的娱乐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孩子很多时候处于网游、 电游等“多元”文化中,因此和健康的童谣无缘,而实践过程中, 发现儿童口中传唱的是经改编的不良诗歌、手机娱乐短信、诙 谐的广告词等;现阶段的儿童,又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 造力以及能动性,这样的不良状况,令人担忧。
探究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孩子个 人因素:孩子本身创造性强,能动性强,但是因为学习压力过 重,导致这种创造性方向有所偏差。(2)家庭因素:很多家长 由于工作忙碌,忽略了对孩子这方面的德育导向教育,出现品 德教育真空。(3)学校教育因素:不少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的分 数和学科成绩,而儿童思想上建设方面不尽如人意。营造创
作童诗、童谣和传诵的氛围,能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品德引 导作用。
(3)儿童价值文化的需要。儿童是最具生命活力的象征, 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影响着儿童的终身发展及品质导向,代 表着少年儿童对世界幻想,对幻想的描述是自己世界的经验, 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本身就蕴含着自身特有的属 性;通过特有价值的文化正确地引导孩子们去发挥想象的特 性,无疑能展现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真正地用心去解读儿童的童心,关注他们生活, 才能帮助儿童健康成长。而我们创造的绿色童谣文化环境, 能净化儿童心理,规避催熟儿童“成人化”现象。
2 童谣童诗传播运行模式
本团队在开展活动中,以认知活动,体验活动和实践活动 结合的三个模块,学习、诵读、创造、展示为环节,具体我们分 为以下两个方式运行:
(1)“参与—体验—感悟”。想要令高尚品德植入儿童的心 灵深处,仅凭说教是效果甚微,必须切实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上 去思考,开展活动,使其亲身经历、学习,从而随心去感悟,从 而真正地做到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 他们的心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我们参与互动的主要方式 是“游戏”,引领儿童乐中学,要点如下:①情景模拟,重在引导。 童谣并非单纯的是情感和思想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 人的“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我们选取《多彩少年,梦想起航》
——宁波市优秀童谣获奖作品集的诗歌,作为情景设置,共同 参与,关注过程。当然我们在选择和实践过程
中,我们选择的是宁波方言童谣,充分发挥地 方特色,调动儿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但是部分同学参与性低。 课后发现,这部分学生是不会说本地话,因此我们这次的实践 缺陷很大,但又引起本团队思考,为何本该活跃的地方语言, 让普通话给代替,这也将是团队在后期探索的一个重要方 面。②体验为主,关注分享。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内心 都存在道德因子,只不过有的尚未被唤醒。心理研究表明,积 极的体验方式有着很明显的效果,可促使个体按一定的道德 原则、道德规范行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还需要我们 侧重以体验为核心,说教为辅,坚持道德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童谣为媒介将儿童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化、物化; 而这些物化的东西返回于内心,互相循环促进,将生命之外的 智慧内化于心,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和思想。
(2)“传播—创作—分享”。该模式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 “踏雪无痕”。阅读是一种对话,与人生对话,与道德对话,进 行思想碰撞和个性爆发的过程,品德的培养,更在于互动,在 互动中不断调整自己,规范行为,提升道德,完善自己。
例如:关于安全品德的“安全歌,歌安全;我和你,一起唱。 过马路,走横线;红灯停,绿灯行……水火电,不玩耍;放学后, 不游荡。三字歌,天天唱;爱生命,永不忘”;关于生活品德的 “王家有个小顺子,自己穿衣穿鞋子,还帮奶奶扣扣子,邻居夸 她小孝子……”类似的童谣,使本土文化和道德不再是枯燥乏 味,而是把无形的内容融入内心中。
3 实践成果
(1)丰富儿童童年生活的内容,营造创作和诵读氛围。成 长的路上,儿童的天真烂漫得以彰显,童年生活得以丰富,这 种地方特色的童谣正在成为人一生成长的力量。基于童谣;
我们倡导文化与方言结合,激发儿童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选择 贴近儿童心灵的文化滋养,对童年特性保持一份真性情;童谣 深入童心,成为日常的一部分,节奏轻快,朗朗上口,幽默风趣 的童谣在儿童之间流传,儿童有诵读的欲望。童谣,就如绽放 的玫瑰花,在实践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2)童谣对儿童 心理健康的正面引导作用.一首好的童谣是一座和孩子沟通的 桥梁。面对“熟透”的思想产生的行为方式以及所产生的文字 后果,也引起我们深思;不良的童谣作品的传唱,对儿童身心 影响巨大,而对于我们正向地引导儿童,创作童谣,不仅仅有 助于孩子们在德育方面的提升,还是儿童与家人心灵沟通的 钥匙,从而带给家长的思考也很多,一首好的童谣确实是一份 心灵鸡汤,促进着儿童们的成长和精神世界的搭建。
4 总结思考
童谣可以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将方言融入童谣、童诗创作, 地方语言具有独特性、韵味性、律动性,一来可将我们优秀的 宁波方言童谣进行继承与发展,传播地方本土文化色彩,二来 在无形中也渗透了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当然,在信息化时代,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将童谣、德育、本 土文化和方言结合,找到合适的方式进行传播,也是我们必须 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石梦瑶.基于童谣活动的小学生德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2] 傅建明, 汪波. 基于童谣的生命教育研究 [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1.1:48-51.
[3] 陆韵.基于童谣的小学渗透性德育体系[J].小学德育,2010.19:12-14+45.
[4] 汪昱雯.童谣与儿童德育[D].浙江师范大学,2010.
[5] 傅建明,汪波.童谣:教育的重要场域[J].江苏教育研究,2010.16:6-8.